摘 要:近期廣西實施了“強首府”戰略,而戰略的實施需要解決人才供給側的問題。經過查閱園區或高校產教融合資料,分析國內外典型的產教融合案例,針對產教融合的問題,對南寧市教育園在充分利用區域產業園區和院校資源基礎上,制定產教融合制度、建立標準體系、運用科學的方法、共建交流平臺、開展有效活動和制定激勵保障機制等開展“產”與“教”。探索出一條符合園區發展的產教融合之路,為首府企業提供更多的優質的人才,促進首府經濟發展。
關鍵詞:強首府;教育園區;產教融合;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9-0126-03
引言
2019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實施強首府戰略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強首府意見》),意見指出,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1]。現代產業體系包括現代制造業和服務等,通過培育企業,建設好工業園和采取多方舉措促進產業發展以此做強現代制造業。培育高技術和先進制造業,如打造電子信息產業群,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創新;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綠色產業;通過外引內育的方式做強產業,調整工業區園區并做強做優。對企業除了提供政策、技術和財力支持外,還需要人才智能的支持,因此人才發展非常關鍵。而產教融合是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引領地區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關鍵因素。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以下簡稱《意見》)指出,面向產業和區域發展需求,完善教育資源布局,加快人才培養結構調整,創新教育組織形態,促進教育和產業聯動發展[2]。產教融合要對接產業鏈等,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新材料以及研發設計、生物醫藥新能源、數字創意、融資租賃、現代農業、高效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學科,對非基本公共教育資源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強化社會對人才供給的有效協調。
強首府意見中也提出,加快南寧教育園區的建設,推動更多高校入園。目前網絡上的數據顯示計劃或已入駐教育園區的高校達十幾家,職業院校達60%以以上。教育園區要在“強首府”戰略實施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做好人才鏈與產業鏈的對接,而要解決對接,需要解決“產”和“教”融合問題。
一、產教融合現狀
(一)國內外產教融合研究
1.國外研究。通過相關文獻查詢得知,國外對產教融合的研究較早,經過多年的實踐,具有自身的特點和特色。目前國外流行的典型模式有德國“雙元制”模式、美國“合作教育”模式、英國“三明治”模式和澳大利亞“TAFE”模式[3]。首先,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此模式的雙元是指行業協會及企業、職業院校,“雙元制”中行業協會及企業是主導方,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其次,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合作教育”實行的是工讀交替。再次,英國的“三明治”模式,“三明治”是通過“理論—實踐—理論”,即是“學校—企業—學校”方式培養技能人才。最后,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是以職業短期培訓和終身學習培訓相結合的模式。
2.國內研究。2017—2019年國家在產教融合方面提出各種意見、政策和方案等。國內學者從多個角度對產教融合進行了研究,包括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校企合作的問題與路徑、產教融合現狀反思與改革路徑、產教融合促進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產教融合的關鍵是要素的融合、內涵、動因與推進策略;產教融合下企業內涵邏輯與遴選思考、政策分析建設培育、評定特征及理性審思;產教融合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專業集群或產業集群化等。其中研究或分析最多的是校企融合,對于產教融合特別是教育園區產教融合研究較少,多數是校中辦園,或者是園中辦校。
(二)園區的“產”與“教”
目前基于園區的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有一些成功案例。國外有美國硅谷科技園、日本筑波大學高技術科學城。國內有清華科技園、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院園融合”產學研模式,還有以“政企”聯合育人的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4]。通過以上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在職業院校通過園區產業的聚集效應,園區企業抓住商機主動參與人才培養,建立良性的合作關系,推動“產”與“學”。
(三)產教融合問題
產教融合根據其融合深度可分為完全融合、部分整合和虛擬融合。而在產教融合中更多是虛擬融合或部分融合,因為在實施產教融合中各區域情況不一樣,在實施中會遇到各種困難或問題。第一,在區域上沒有完善的產教融合法律法規,同時區域的特點限制了中小民營企業參與的積極。第二,區域產業園區、高教園區等缺乏地方政府的鼓勵政策和有效的協調機制、沒有靈活的運行機制,相關的配套設施等沒到位。第三,沒有完善的產教融合標準體系包括產業的準入、評價、設備設施等標準。第四,沒有合適的產教融合信息交流平臺,企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渠道少,同時在產教融合中企業的話語權缺失,沒有占主動地位。第五,在產教合作中,學校付出少收益大,而企業投入多收益少。南寧市教育園目入駐高校越來越多,要實施產教融合會遇到很多問題,包括制度、標準化、激勵措施、管理、企業集群、學校集群、園區雙師管理等。
二、園區促進產教融合的幾個建議
為“強首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教育園區需要采取多種方法或舉措促進產教融合,包括促進教育園區與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武鳴伊嶺工業園區等南寧多個產業園區融合,做好布局并將教育與產業統籌融合。
(一)有法可依,建立制度
南寧市教育園區作為南寧市重要的教育教學基地,為保障園區職業院校或高等學校產教融合地順利實施,需要市政府制定《南寧市教育園區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等相關地方法規等,并且條例中要明確院校、政府、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權責和學生的權利。同時完善園區管理制度,園區公共生產性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園區對外職業培訓管理制度、企業入“教”管理制度、創新創業制度、專業集群管理制度、科技基金管理制度等多個方面的制度。讓園區高校、企業在開展職工職業培訓、學校人才培養等相關產教融合中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
(二)構建標準化體系
“產”與“教”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因此在學校與企業開展產教融合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困難和問題,其主要是沒有標準的體系。園區要促進校企完全開展產教融合需制定標準化體系。首先,對參與產教融合的企業制定相應的標準,包括企的人員、設備、技術、信息、管理、文化等資源的先進程度和豐富程度[5]。一是人員標準,涉及人員的態度、知識和技能;二是設備標準,設備的數量、性能等;三是技術標準,技術的標準是學校課程標準的依據;四是企業管理的標準,企業管理的標準程度影響著企業的未來發展。其次,園區高校的標準,涉及專業的規劃標準、高校專業集群化標準、實驗實訓標準等。最后,融合的標準,包括企業職工的培訓標準、人才培養標準和產出的標準等。
(三)采取科學的方法
1.做好頂層設計。在國家層面上,黨中央、國務院出臺很多政策和措施統籌了教育和產業資源,為產教融合奠定了基礎,但作為園區要結合當地實情進行頂層設計工作。構建好“政府(教育園區、工業園區、市政府)、企業、學校、行業組織”體系。首先,作為園區要與武鳴區、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經濟等南寧區域的經濟發展、產業轉型或產業升級等戰略結合。將整個體系資源調動起來,運用社會力量推動園區產教融合的發展。其次,吸引行業協會等組織入駐園區,并注重園區入駐企業協會或合作企業協會的積極性。再次,做好整個園區的專業規劃布局,協調高校之間的專業融合、企業融合等。最后,規劃好園區管理,以企業的模式管理園區,采取靈活的管理機制促進園區的蓬勃發展。
2.精準定位。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多數只是實踐、實訓、師資、就業等分開單個層面來分析。因此校企合作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教融合。園區要從內涵上開展產教融合,做好精準定位。首先,統一規劃,校際之間規劃共享,園區做好與武鳴區、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園區的產業融合;其次,園區要綜合好產業綜合體、學習融合體和學習產品整合體[6],采取項目化模式開展產教融合,即園區將產教融合作為一個總體項目,并將項目細分到產業、職校、本科院校等,在部署、督導和評價中做好職業教育與產業的統籌和定位。
3.注重創新。國內成功的產教合作,都是基于當地優勢的產業。南寧的產業發展相對于發達地區還有一定的差距。園區在產教融合中要不斷創新,包括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園區實施產教融合過程中要融合網絡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等,并積極開發產教融合信息平臺,為園區內企業和院校提供精準的產教信息服務,以更智能化的方式向市場提供職業教育培訓和智力支持,促進南寧市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快速發展。
4.科學引導。園區要不斷改革,正確引導企業入“教”。要正確引導企業,必須采取科學的方法或措施。比如,園區設置創新、實驗、大師工作總指導室,鼓勵企業依托或聯合園區內的職業院校、高等學校設置大師工作室和創新實踐基地等。設置人才培養協調室,以引導企業參與職業院校和高等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課程設置和教材開發等。
(四)選擇合適的路徑
1.建立交流平臺。“產”與“教”要融合,需“產”的企業方和“教”的院校方互相溝通、交流和合作。園區需運用智能技術、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等建立“產”與“教”的交流平臺。首先,企業通過交流平臺,可以更多知道院校的情況和如何切入“教”。其次,作為院校可以通過交流深入了解企業崗位需求、技術要求等,從而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并更好地融合“產”。最后,園區可以通過平臺能更好地發揮引導、指導和協調等作用,實現園區資源共享。
2.開展有效的活動。園區要多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提高“產”與“教”的雙方的積極性,其中,職業或技能比賽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園區與企業、行業組織等先共建創新創業或孵化基地,園區聯合企業院校開展各類技能大比賽。比賽由企業能手制定比賽標準,并指導或擔任比賽裁判等;院校按要求在園區創業或孵化基地開展學習、訓練;企業依據評定標準評審參賽團隊訓練情況,選定達標的團隊進入比賽,比賽按企業實際效果定勝負,真正實現教學和產出的融合。
3.“產”與“教”集群與融合。社會經濟發展中“人才鏈”和“產業鏈”起著關鍵作用。園區作為首府重要的教育基地,需要將兩鏈融合。首先,引導學院開展專業集群化和教育集團化,通過將各高校集合,園區將中高職和本科院校的專業進行集群,并統一規劃和指導。其次,與伊嶺工業園和廣西東盟經開區等產業園區開展合作,引導企業間合作,拓寬生產鏈,實現企業產業鏈的對接。最后,通過智能化等高新技術將專業和產業進行集群和融合,從而實現“產”和“教”融合,挖掘產教融合的紅利。
(五)制定激勵機制與保障機制
1.制定激勵機制。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發改社會[2019]590號),指出對產教融合企業提供“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多組合獎勵優惠[7]。因此,首先,園區建立產教融合基金或資助中心等,用于產教融合的各項活動,獎勵園區內積極參與產教融活動的院校,補助支持或參與產教融合的企業。其次,對參與產教融合的企業提供優質的資源、實行稅收減免、土地使用費用優惠、人才招聘補貼、職工職業培訓、金融服務和相關政策優待等,從而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和深化企業的參與度。
2.制定保障機制。園區除了提供優惠政策外,需要完善保障機制,保障企業、學校、學生利益。首先,設置協調辦公室等,協調多方利益,并制定有效的協調機制。其次,引入監督、評價等第三方機構,公正、公平地對產教融合的企業和學校進行評審、監督等,從而保證產教融合的實施效果。最后,建立產教融合的進退等制度,通過制度規范企業入“教”和學校人才培養、職業培訓、技術服務等。
四、區園高校的融合
園區入駐學校越來越多,每個院校都有其特色。要突出園區的特色,就要充分發揮園區各學校的特色并不斷創新。首先,鼓勵院校之間共同創建研究所,充分發揮院校自身的專業或專長,共同研究和共享研究成果,由園區引導研究成果轉化。其次,實施校際之間師資流通,共享師資等資源,鼓勵職業院校中技術能力強的教師到本科院校擔任實踐課程教學,提升本科或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再次,規劃好實踐課程體系,制定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等銜接性高的課程或教材,打破傳統形式,使學生在全方位地提升技能的同時也提升自身學歷。最后,園區須統籌好協同育人,協調院校聯盟與政企共建專業、課程、教學運行、師資等,共同制定專業標準,統一人才培養規格[8]。
教育園區要快速發展,要始終秉承“產教融合”教育新理念,做好“主導”作用,強化責任,推動園區職教的良性發展。以“產教融合”作為園區特色發展的突破口,聚合園區資源并融合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南寧各產業園區的相關資源。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參與到“教”中來,實現產業和教育的統籌融合,健全和完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實現“強首府”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強首府戰略的若干意見[EB/OL].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2019-12-04.
[2]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Z].2019-02-13.
[3] ?葉帥奇,蔡玉俊.應對研究的成果[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27-31.
[4] ?劉桓,陳福明,程艷紅.基于產教園的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機制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5):51-61.
[5] ?崔發周.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標準與實施策略[J].職教論壇,2019,(11).6-12.
[6] ?歐陽河,戴春桃.產教融合的內涵、動因與推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9,(7).51-56.
[7]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關于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發改社會[2019]590號)[Z].2019-03-28.
[8] ?佚名.政府主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區域高職教育常州模式的創新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7):5-10.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Education Par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ong Capital
LIN Jia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afety Engineering,Nanning 530100,China)
Abstract:Recently,Guangxi has implemented the strategy of“strong capital”,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nee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alent supply side.After consulting the data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parks or universities,and analyzing the typical cases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Nanning Education Park,on the basis of making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regional industrial parks and universities,formulates the integration system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establishes the standard system,uses scientific methods,builds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carries out effective activities and formulates incentives and guarantees“Production”and“teaching”are carried out by the barrier mechanism.To explore a way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to provide more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capital enterprises,and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Key words:strong capital;education park;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innovativ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20-05-08
作者簡介:林佳(1981-),男,廣西武鳴人,講師,高級工程師,從事電子商務、信息安全與職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