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涵 車顏靚 劉騏鳴 趙敏希
摘 要:軍訓是磨練人的意志力,強化紀律性的良好武器,要求通過堅忍和服從等自我約束的方式,來達到訓練目的。軍訓中的拓展訓練則可在磨練個人意志的同時,培養大家積極配合作的團隊精神,現處于和平時期,人們的和平麻痹思想內容滋長,國防觀念容易淡化。初入大學生活的大學生,對大學迷茫的現狀較多,班導與學生接觸過少,導致新生對學校的了解以及未來的規劃和初入大學懶散現狀滋生。本文從現如今新生對大學以及班導之間的問題,來論述學生教官存在的必要性。
關鍵詞:橋梁;模范代表;正確引導
一、學生教官是“橋梁”
(一)學生教官是搭起學校與新生之間的“橋梁”
新生初入大學對這所大學都是感到陌生,一種來到陌生環境的孤獨感以及獨身一人的處境,會讓人感到迷茫,隨后接踵而來的就會是軍訓,軍訓當中可以存在兩種教官,一種是部隊教官,一種是學生教官,而部隊教官的任務主要帶隊訓練,而且部隊教官不會對學校有充足的認識,也難以和新生打成一片,部隊教官有規規矩矩的時間以及規定,沒有學生教官的時間有活性,學生教官對學校已經有充足的認識,知道學校的校史以及最初來學校的心理感受,當有外界攻擊學校時,學生教官已經可以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了,新生對學校的設施以及對學校的學習氛圍,周邊環境有疑問時,學生教官都可以做出相應的解釋及應答,都是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
(二)學生教官是搭起班導與新生之間的“橋梁”
大學的班導不會像中學一樣,每個班級都有一名班導,班主任負責所有事務,而大學則不是,一名班導根據國家教育規定,一名班導負責大學生的人數在二百名左右,而且見到班導的次數也是比較少,新生初入學校對學校的一切都不太了解,而班導,更是一概不知,學生教官可以對班導有大概的了解,在帶訓期間可以幫助新生了解,班導平時會比較繁忙,不可能新生需要解決一些事情時就會出現,一個學生教管負責的人數通常只是班導負責人數的一半,在這種程度上學生教官可以更有利于與新生能夠進行交流,和班導與新生之間形成橋梁,可以有效的解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
二、學生教官是模范代表
(一)學生教官是道德模范代表
學生教官會先進行一年的訓練,每年教官當中都會有退伍士兵參加,以及會有學校高層的參與,這過程當中會對學生教官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學生教官代表的不止是自己,也代表了一個學校學生的素養,日常的作風問題,成為學生教官是經過這一年當中的層層篩選,淘汰制,最后確定的最后名單,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以及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是不可能留到最后,學生教官本身就承擔了一份責任,這種責任感是強烈的,自己代表的是一個學校武裝力量的精神面貌,是充滿正義的,在軍訓期間要做到表率的作用,宣傳正確的道德規范。
(二)學生教官是延續軍訓意義的模范代表
軍訓的目的在于培養新生的集體意識,能夠形成有紀律,激發愛國熱情,培養艱苦奮斗精神的作風,提高綜合素質等,而軍訓時間是有限的,并不是長期的訓練,無法讓新生繼續延續這種作風習慣以及意識,學校當中需要出現這樣一支隊伍,去繼續延續這種精神以及作風。學生教官在校園中穿梭可以很好的達到模范的代表,可以讓這種精神繼續延續下去,在后續的交談當中可以講解自己的經歷,繼續發揚愛國,艱苦奮斗,集體精神。
(三)學生教官是行為規范模范代表
從小的方面來說食堂買飯,充飯卡的排隊,在校園不亂扔垃圾或者看到垃圾自覺撿起,看到老師主動問好或在外出時,公交車上,尊老愛幼這都是風氣問題,特別對于大學生來說,需要有人來做率先代表,上課時不能在學校閑逛,遇到時可以告知有什么后果,也可以進行勸導,正確的行為規范是很重要的,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問題也可以領導整個學校的行為習慣,步入社會之后也可以在社會中發揮積極影響,提高整個社會的行為規范,形成新一代的作風問題,像新生會有很多考慮的問題,最初會有一種依賴學長或學姐的,因為初入大學大多新生不知道一些事情的正確處理行為,而學生教官在最初已經樹立了一種正直的形象,新生會更容易去相信及咨詢,這樣可以避免很多因為第一次不知所措,而做錯所發生的后果。
三、學生教官可以對新生有正確引導的作用
(一)日常生活方面的正確引導
大多數新生是第一次遠離家鄉,對家的時候會有依賴性,不會做家務以及怎么獨立,沒有辦法很好的適應大學生活。如果這時沒有正確的引導,父母又因為嬌慣自己的孩子,那么等到以后自己踏入社會,自己的生活都沒有保障那更不要提生活之外的事情,這樣的學生也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部分學生可能家里經濟條件不太好,教官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兼職,這個新生的安全也有保障,校園內會出現較多的電信詐騙,在這之前,學生教官已經被教育過一般的詐騙方法,這時就可以對新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會如何防詐騙。對于情感方面,在相處的軍訓期間,也會建立深厚的感情,每天從早到晚都是和新生相處,對每個新生也會有了解,知道該怎么對每名新生進行合適的引導,避免出現“巨嬰”。
(二)學習方面的正確引導
大一新生都會對大學新式教育不夠適應,在大學之前,每名老師都是督促式教學,但大學不是,靠的更多是每個同學的自覺性,因為到了社會也不會是別人督促著去完成任務,學生教官可以和新生交流,談一下自己當時大一對學習時的看法,以及經歷過后懂得,大一時應該怎么快速去適應這種新式教育,怎么做到自己的自律,以及對未來大學生活的規劃以及學習當中的建議,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可以幫助去解決或者說一下自己的看法,當是同專業的時候可以進行探討,能更深刻的理解所學內容,當然學生教官在此之前需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學習并非兒戲,需要我們仔細鉆研,去思考。
四、總結
綜上所述,學生教官可以很好的當起新生與學校之間的“橋梁”以及與班導之間,學生教官對于,延續新生軍訓期間所建立起的精神和優良作風的延續性,新生初入大學的種種思想問題,學校當中需要有支隊伍去做模范代表,傳遞一名合格大學生的正確做法,說明了學生教官在學校當中存在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李嫦.高校學生管理人性化思維創新[A].2016.
[2]朱培.軍訓專刊.學生工作第107期[A].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