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永
摘 要:新時期下,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蓬勃發展,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出現了較大的轉變,在此背景下,為了更好的滿足社會用人需求,核心素養這一理念應運而生,體質健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關鍵組成內容,其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也面臨著改革與創新。本文主要針對高校體質健康教育的核心素養干預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等教育;體質健康教育;核心素養;干預策略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全面實行,高等教育作為為我國經濟建設輸送現代化、專業性以及研究性人才的前沿陣地,其也面臨著教學改革和創新。體質健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在以往應試思維的影響下,其沒有得到重視和關注,當前,大學生群體的體質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健康教育也受到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因此,在核心素養指導下,高校需要給予其高度重視,并且結合當代大學生的體質特點和實際需求,積極開展教育創新,促使學生獲得體質、能力和素質的均衡發展。
1 核心素養與體質健康教育
1.1 核心素養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這一理念被提出,其符合時代發展和市場人才需求,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未來生活和社會中,應當具備的情感態度、知識技能以及關鍵能力,并不是涉及某一學科,更加強調學生通過學習和鍛煉而形成的技能和知識。
1.2 體質健康教育
體質健康教育屬于一種先進的教育形式,其與體育教學存在較大差異,通過針對性、計劃性以及目標性的教育活動,促使學生獲得適應能力、心理素質、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以及身體功能的全面發展,對學生未來工作與生活具有較大幫助。
2 體質健康教育核心素養干預策略分析
2.1 秉承因地制宜原則
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高校在開展體質健康教育中,要秉承因地制宜原則,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地域特點,對體質健康教育進行深化改革,促使其起到良好的育人價值。首先,高校要根據學生群體的實際需求,對體育活動、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以校園體育為前沿陣地,結合形式多樣的課外運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健身習慣,為課堂教育提供輔導和幫助。其次,對學生開展運動能力訓練,提升其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并且以學生興趣為指導,鼓勵其自主選擇有興趣的體育運動,調動學生的發展性和自主性,促使學生在校園運動中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為其終身運動奠定基礎。最后,高校要注重發揮地域文化優勢,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通過參考和吸納民間體育文化和項目,構建具有民俗風情的體育文化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使學生形成健全而完善的人格。
2.2 注重加強師生互動
核心素養更加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獲得終身發展所需要的技能,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質健康教育中,要秉承核心素養的要求,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積極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在交流中實現師生的協同發展。首先,教師要注重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綜合素質、人格魅力以及職業素養,不僅僅充當學生在學習中的引路人,更要扮演好人生導師的角色,促使學生對體育運動和體質健康形成正確認知,并且依賴以及信任教師,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其次,教師要注重在課堂中創設民主、自由、和諧以及愉悅的運動氛圍,在良好的運動氛圍下,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并且重新構建師生關系,為學生各項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最后,教師要規范自身的教學行為,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充滿熱情和耐心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其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和關懷,以良好而端正的職業精神感染學生。
2.3 高校給予全面支持
體質健康教育的開展離不開高校的支持,高校領導要提升自身的思想認識,基于核心素養下給予體質健康教育以高度重視,并且加大資源投入,發揮其育人價值和作用。首先,高校要突出體育教學的作用性,對體育教學進行明確規定,包括場地設施、教師職務、課時、上課時間等,將體育教學作為落實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其次,加大院校體育設施建設,結合當代大學生群體的運動需求和興趣愛好,對校園體育設施進行優化和完善,加大資金投入采購所需的體育器材,并且積極興建室內體育館,滿足學生日常運動和學習的需求;最后,將體育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打造立體式體育教育網絡,鼓勵學生成立各種體育運動社團,例如籃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等,發揮學生體育社團的輻射作用,同時,地域高校還要積極成立各種體育賽事,為學生提供賽場競技的機會,調動其參與運動的熱情和積極性。
2.4 改革創新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深化體質健康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高校基于核心素養下,結合自身具體情況,摒棄以往的固化評價模式,積極引入新型的評價機制,發揮教育評價的作用和積極性。首先,體育學科作為落實體質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要調動教師的創新主動性,轉變以往的固化評價方式,引入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以及教師點評等多元化方式,通過評價促使學生發展自身的不足和缺陷,進而開展針對性學習和訓練;其次,邀請新聞媒體、當地教育部門聯合對大學生健康程度和體質情況進行評價,并且將評價結果向社會公示,接受來自社會輿論以及公眾的監督,促使健康教育更加合理和科學。
2.5 構建教育信息平臺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并且取得顯著成果,是輔助教學的重要工具,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體質健康教育,也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構建教育信息平臺,為學生開展自主鍛煉和學習提供資源。首先,發揮校園網的輻射作用,打造體質健康模塊,定期更新模塊內容,為學生開展自主鍛煉提供指導,并且豐富學生體育社團信息,促使更多的學生加入。其次,構建體質健康教育資源網絡,將全球優秀的體育網課資源進行整合,學生可以結合個人需求自主選擇各種課程,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和積極性。最后,教師要充分發揮微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定期推送有關體質健康的文章和知識,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
2.6 關注學生健康需求
基于核心素養指導下的體質健康教育,其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都出現了較大的轉變,高校在落實各項教育活動中,需要關注學生健康需求,并且將其作為重要方向,保證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以及適宜性。首先,教師在開展健康教育中,要關注不同學生的體質情況,由于學生群體在體質方面存在差異,同樣的運動量和教學方法不一定適用所有學生,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生的體質需求開展針對性教育,保證所有學生都獲得提升與發展。其次,在健康教育中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情感變化,引導學生對體質健康形成正確認知,注重培養其個性,不斷開闊學生的健康視野,促使其以端正的態度投入到教育活動中。最后,高校在落實健康教育中,要秉承“知行合一”原則,培養以及激發學生對運動和體育的熱情與興趣,在重視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基礎上,滲透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態度,進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社會發展新形勢下,我國政府提出了“全民健身”這一理念,帶動了社會民眾自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大學生作為民族發展、經濟建設以及國家振興的未來人才,其體質情況關系到社會穩定發展,因此,高校需要給予體質健康教育以高度重視,以核心素養為指導和方向,加速體質健康教育改革進程,滿足當代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提升其綜合素質、體質水平、健康程度以及各項能力,為我國輸送更多的現代化、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慧斌.基于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05):187+186.
[2] 彭晶.微信公眾平臺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影響及作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5(05):141-142.
[3] 李戰華,孫倩影,陳玉平.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工作的問題及其對策[J].武術研究,2018,3(02):138-140.
[4] 張寶軍,李延亭,馮韶文,蔣強,閆生.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06):61+63.
[5] 王海棠,程姝.大數據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實踐探索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2):173-175.
[6] 楊皓,王龍海,吳云紅,馬鋼.淺析如何提高我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01):197-198.
[7] 孫啟凱.高校體育教育與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對策研究——以浙江農林大學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