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與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勢在必行。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在工作中準確掌握并及時更新各種信息資源,將信息技術、管理水平與溝通藝術等整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隨著我國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成熟,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引入“MOOC”等在線課程模式,充分借助“大數據”的豐富資源與專業技術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養。其次,信息素養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系統的學習與培訓逐漸獲得【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從信息素養的培養與訓練入手,例如:定期組織高校輔導員以及思想政治教師接收信息素養的系統培訓,通過開展信息化工作案例交流會、信息專業知識競賽、信息技能模擬等渠道,培養輔導員以及思想政治教師的信息素養、思想政治領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從而為高校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提高人才培育的實際水平,讓學校的師資隊伍朝著更加職業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2】。
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該校地教師首先應從意識上發生改變,積極引導學生在學與做和做與學中積極轉換,并通過改革創新教學方法等途徑提升學生信息道德修養能力。第一,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所謂案例分析法,主要是借助具體的案例來創設特定的學術情景,讓學生與教師在角色扮演中逐漸意識到思想政治課中的大數據思維對自身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課采用案例分析法,一方面可以將思想政治課本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運用思政原理與基礎理論來思考與分析實際問題;另一方面還可以加高校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正面、高效作用【3】。
其次,在案例分析法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該學校首先還應建立一個豐富的思想政治信息化教學案例庫,案例庫的建立需要院校和思想政治教師共同努力。例如:可以采取西方的“拿來主義”思想,引進一些著名人物或事件的案例。盡管案例分析法在很多大學都采用過,但高校的案例分析法運用并不多。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首先應發揮為人師表的率先作用,自己創編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案例,提高大數據時代的針對性,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第二,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教學法,從孔子開始流傳至今。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概括其意,就是說在教學中,學生是扮演一個領導者的角色,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以一個指導者的身份教導學生,是學習的客體。雖然這些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實際教學中,事實卻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這就說明啟發式教學法并非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理念或教學原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采取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信息化時代出現的思想政治問題產生思考,促進其獨立自主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教師還應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對學生地回答起到糾正和指導的作用。對那些積極回答、有創新想法的學生要進行鼓勵與贊揚,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而對于那些存在片面、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也應給予耐心指導,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時效性【4】。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產生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這就需要各個地區的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以大處著手、小處著眼的教學方式,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并結合學生學習與日常生活的實際思想狀況,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隨著我國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的深入推進,各個地區的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還應不斷創新思想教育手段,豐富思想教學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黨的這種政策、方針與路線進行創造性探索與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形式,立足因地制宜的教學原則,把握思想教育發展規律,進而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在高校的思想教育事業發展中發揮最大價值,不斷服務于滿足學生思想政治的實際需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最終為構建社會主義文明和諧社會貢獻出更多力量。
[1]張科偉. 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數據的應用[J].記者觀察,2018, 000(021):120-121.
[2]陳怡兆. 淺析大數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科技展望,2017, 27(028):16.
[3]高磊. 淺析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個著力點[J].山東青年,2017, 000(010):160-161.
[4]李德先. 淺析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大眾科技,2017, 019(008):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