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對于思想文化的開放度加大,使得西方思潮涌入國內,對于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較大沖擊。新自由主義中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思想對于學生理想信念的消極影響較大,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主體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各種載體對中國當代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使中國當代大學生樹立牢不可破、堅如磐石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新自由主義不屬于我國本土社會思潮,諾姆?喬姆斯基曾指出新自由主義是突出價格市場化、貿易自由化、觀點私有化的思想體系[1]。當前高校大學生在國家改革背景下成長,其存在著多元思想意識,對于社會的認知、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獨特的看法。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新自由主義思潮和大學生思想實際情況,鼓勵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依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引導多種社會思潮,確保新自由主義在傳播過程中對學生產生合理、正確的導向性,進而弘揚社會主義思想,為學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1、對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
1)鼓吹資本主義優(yōu)越性。新自由主義對于學生理想信念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中國制度、中國文化、中國理論等方面,該理論忽視了現實和歷史,影響大學生對于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同時,新自由主義理論的核心是強調市場私有化,與公有制相對立。新自由主義者認為社會主義無法確保公正和自由,而私有制是最完美、正確以及合理的制度。該理論削弱了國家職能,屬于資本主義全球私有化主張,因此偉大事業(yè)的建設需通過科學的理論進行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廣泛、基礎、深厚的自信。新自由主義認為資本主義文化優(yōu)于社會主義文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偽命題,各民族都應尊重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 而認為某一文化具有優(yōu)先性,其實質是一種文化霸權主義,其目的是為其經濟利益、政治利益等等利益服務的。新自由主義思潮大肆鼓吹的理論主張就是要否定黨的領導的合法性、否定黨的領導地位。因此,新自由主義思潮在我國的傳播也會削弱部分大學生對黨的領導的認同。此外,該理論影響了大學生對于改革開放正確性的認知,使其在新自由主義影響下對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制度科學性產生了較大疑惑,進而過分追求物質利益。同時,該思想中私有化思想容易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使其對公有制、貧富分化、共同富裕等情況產生認知困惑。
2)否定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卻對社會主義持一種“失敗論”或“終結論”的態(tài)度,對共產主義持一種“渺茫論”的態(tài)度,它認為社會主義必定會終結、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虛無飄渺、無法實現的。而歷史卻已經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失敗論”、“終結論”、“渺茫論”等等其他的一些聳人聽聞的論調都是極其錯誤的。如今,黨帶領人民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并且從勝利走向勝利、從輝煌走向輝煌。而每一次取得的勝利、每一次取得的輝煌成績都將為中華民族實現最高理想打下了磐石般的基礎,最高理想也會在這樣牢固的基礎之上實現。
新自由主義這股政治思潮對社會主義持的“失敗論”或“終結論”的態(tài)度和對共產主義持“渺茫論”的態(tài)度,會對部分大學生樹立牢固的最高理想造成消極影響。在實際生活中新自由主義中極端自由和個人主義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民主自由和共同理想的判斷,喪失對民主自由元素的認同感,影響樹立理想信念。
2、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的影響
1)對于學生人生觀的影響。新自由主義中存在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因此對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以及人生觀產生消極影響。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階段收入差距較大、社會道德問題凸顯,影響了大學生對于改革開放正確性的認知。不過在實際生活中新自由主義中的極端自由和個人主義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民主自由和共同理想的判斷。此外,新自由主義中“經濟人”理論在制度構建中忽視了道德和情感因素,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的抽象化、片面化、靜止化。因此使得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發(fā)生人際沖突,對于其人生觀的形成及其個人的成長起到消極作用,為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增加了難題和挑戰(zhàn)。
2)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新自由主義中極端個人主義會使大學生在衡量國家、集體、社會等主體的關系時,過于重視個人得失與利益,缺少對國家與社會的關心和責任。同時,新自由主義中包含實用功利思想,使大學生過分追求金錢的價值,在行為評判時以自身利益優(yōu)先,使用不恰當的手段滿足需求,對于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存在消極影響。此外,由于受到新自由主義中極端主義的影響,使得大學生加深了對極端主義、個人本位的價值取向,忽視奉獻精神、集體主義,只顧強調自身價值,使義務和權利無法統(tǒng)一。
3)對學生道德觀的影響。新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所強調的道德觀具有差異性,前者屬于利己主義,后者是利他主義。大學生若過分追求利己主義,會極大程度地降低責任感,只顧考慮自身利益,不尊重他人利益。新自由主義削弱了學生的責任感、減弱其公德心、缺少個人修養(yǎng),使不良行為習慣充斥校園。因此,學校有必要在校園文化中添加理想信念內容,借助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氛圍。
3、對于學生理想信念的影響
新自由主義理論服務于資本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為勞動人們服務的思想本質不同。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逐漸深化,經濟體制進入轉型階段,主要借助市場配置社會資源。新自由主義中的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影響高校大學生對于改革過程的認知和信息,使其質疑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由于實用主義等意識形態(tài)與馬克思主義之間存在較遠差距,會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形成階段,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樹立產生消極影響 。因此,新自由主義容易使大學生無法用發(fā)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動搖其對理想信仰的追求。
加強道德觀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關注大學生的情感教育。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西方的文化思想、價值觀直接涌入大學校園,由于大學生的社會閱歷尚淺,對事物的判斷不準確,思想情感的易變性,直接影響大學生確立的正確理想信念。為此,我們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握好校園活動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以愛國精神陶冶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堅定他們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加強價值觀教育。西方新自由主義思潮中的個人主義,“唯我主義”是以實現自我價值,自我奮斗為目標,完全是為了個人,有的甚至就是唯利是圖,完全漠視國家集體。 由于受到這種思潮影響,部分學生沒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發(fā)展與民族振興、社會的發(fā)展等長遠理想聯系起來,僅僅看到眼前利益,盲目以為可以以個人能力實現表層個人理想,目光短淺,結果很快以失敗告終。在當代社會,在外來各種文化、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大學生中迫切實現自我價值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他們遵從社會主流意識。部分大學生能做到在社會價值規(guī)范內實現自我價值,努力讓自我價值不與社會規(guī)范發(fā)生沖突,逐步走自我實現和服務社會相統(tǒng)一的明智之路。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之所以會被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某些錯誤觀點和消極思想所左右,產生種種困惑和不良傾向,原因是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因此,大學生需加強自身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構建科學的世界觀和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學習體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觀點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素質,塑造完美健康的人格,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加強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教育,特別要加強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教育同時,引導他們自覺抵制消解新自由主義思潮所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9頁。
[2]於青.新自由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9(26):3-5.
[3]任瑩.新自由主義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及應對[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3):58-61.
[4]管晏.新自由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思想的影響研究[D].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