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琨瑜
腦血管病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和長壽的第一號“殺手”,倡導二級預防、一級預防,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將腦血管疾病扼殺在萌芽之前。
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是指已經發生一次或多次中風的患者通過尋找中風的發病原因,治療可逆性病因,糾正所有可干預的危險因素,以達到預防中風再發生的全部過程。
二級預防的主要措施有兩個:一是持續的藥物治療,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危險因素。具體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肥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凝以及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其中,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療是預防中風的關鍵之一。
首先,加強抗血小板藥物,如100毫克阿司匹林精確腸溶片的應用。堅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能夠有效地抗血小板,預防腦血管病,而且具有高安全性。有數據顯示,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降低嚴重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其中非致命性心梗下降1/3,非致命性中風下降1/4,所有血管事件下降1/6。因此,患者應注意規范服用,而且需要長期服用,才能持久地獲益。其次,應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適當合理地鍛煉,合理安排飲食,控制體重,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是指發病前的預防,即通過早期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主動地控制各種危險因素而達到不發生或推遲發生腦血管病的目的。
怎樣做好一級預防?簡單說就是三步:一是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鏟除腦血管病賴以生長的土壤,如糖尿病、高血壓這樣的“危險分子”;三是合理使用藥物。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鹽飲食,不吸煙和遠離吸煙環境,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預防和有效治療高血壓病;控制糖尿病(特別是肥胖或超重患者)。注意血脂代謝紊亂的檢測和規范治療,以及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的篩查。
如果能早期識別腦血管病癥狀,比如健康的人突然出現頭暈、肢體發木等不舒服的情況,可以贏得早期治療機會。懷疑自己發生腦血管病時,試著做以下三組動作,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中風:
一是對著鏡子微笑,如果兩邊的嘴角明顯不對稱,說明發生了面癱;
二是舉雙手,堅持10秒鐘,如果一邊控制不住地往下墜落,就有可能是腦血管病;
三是說一句話,以前說得很好,發生腦血管病之后不會說話,或者是說話含混不清,或者是說不出來,說明出現了語言障礙。
以上三種情況出現任何一種都可以判定可能出現了腦血管病,這時,要趕快就醫。
摘自《家庭科學·新健康》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