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秦樓月》是朱素臣的傳奇劇,李漁對該劇層層批注,通過李漁的眉批,可以歸納出《閑情偶寄》詞曲部所未明確的戲曲創作理論——文情頓挫、閑筆不閑、熱情冷處理,有助于對李漁戲曲理論進行更充分的理解。同時,李漁還在劇中加入兩出戲,可謂點睛之筆,使得劇作情節更合情合理,起到了調節氛圍、突出人物形象、串聯前后的作用。
關鍵詞:《秦樓月》;李漁;戲曲理論
中圖分類號: I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264(2020)02-0084-03
(一)朱素臣簡介與《秦樓月》概況
朱素臣,名 ,字素臣,號苼庵,明末清初江蘇吳縣人,與兄弟朱佐朝是蘇州派作家群的中堅力量。著有《十五貫》《文星現》《錦衣歸》《秦樓月》等傳奇作品。
《秦樓月》現存清康熙年間文喜堂刻本,國家圖書館館藏。題名《秦樓月》,下注“苼庵傳奇十五種”,并署“吳門朱素臣編次”“湖上李笠翁評閱”,首頁有署名“蕊棲居士吳綺題于紅鵝館”的序,繼而是《題情》套曲,下注“感天水生事戲為賦”,落款“江都吳綺園次”。
后附圖七幅,每圖后有題詞,分別是“后溪菊人題、吳下悔庵題、伊人書于梅花樓、其年氏題、蜀眉山鈍老、廣霞山人書于衣香閣上、笠翁”。
劇末有龔靜照、王端淑的《總評》,署“竹西女子陳素素稿”“松陵女史評”的《二分明月集》《名媛題詠》若干首。
《秦樓月》全劇二十八出,是根據一段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的傳奇劇,劇中的呂貫原型為明末名臣姜埰次子姜實節,陳素素原型為廣陵名妓,自稱“二分明月女子”。
在現實中,兩人的情事由廝守到別離,而《秦樓月》主要以流寓吳中的萊陽書生呂貫和姑蘇名妓陳素素的相見、相離和團圓為脈絡,其中波折可謂好事多磨。
(二)李漁簡介與本文創新點
李漁(1611-1680),原名仙侶,字笠鴻,又字謫凡,號笠翁、湖上笠翁等。其人著作頗豐,但《閑情偶寄》無疑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他曾言惟獨《閑情偶寄》一書,在新人耳目方面,較其他出版的書籍更勝一籌。《閑情偶寄》一書,堪稱他一生藝術和生活經驗與戲曲創作理論的結晶,此書一出,使得戲曲創作不再如“暗室無燈,有眼皆同瞽目” ,而有“成法可宗。”
關于李漁的研究自清以來不勝枚舉,然而立足于評語的研究,尤其是有關李漁《秦樓月》評語的專門研究則有待進一步深入。李漁對《秦樓月》傳奇層層批注,通過對此傳奇眉批的摘錄與歸納,可以歸納出《閑情偶寄》詞曲部所未涉及的戲曲創作理論,并進一步理解其戲曲創作理論如何在創作中被運用。
李漁認為“技無大小,貴在能精;才乏纖洪,利于善用。能精善用,雖寸長尺短,亦可成名。” 朱素臣的《秦樓月》在結構、語言、形象等方面深得李漁贊賞,從《秦樓月》一劇的眉批可以歸納出李漁跳脫窠臼、考慮周到、妙筆生花等劇作觀點。
跳脫窠臼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秦樓月》中第八出《邂逅》:【 玉抱肚】又憐又愛,覷他瘦嚴嚴渾身骨柴。【眉批】要緊關目卻做得細膩端莊,便不落妖淫窠臼。第十三出《計劫》: 【前腔】路劫章臺柳,湖浮西子舸。【眉批】計劫于傳奇中亦當有之,肰于素素身上生發,覺波瀾變幻,情更深而文愈巧矣。好一個“亦當有之”的“計劫”,在《秦樓月》中得到了巧妙的運用,呂貫和陳素素感情的障礙與他們克服這一障礙形成對比,有助于體現呂貫的“癡”和陳素素的“貞?!?/p>
考慮周到亦即“密針線”,“顧前者欲其照映,顧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劇中有名之人,共涉之事,與前此后此所說之話,節節俱要想到” 。
《秦樓月》第八出《邂逅》: 【江水兒】【生】先生講這樣沒正經的話,我兩人果有前緣,尚期以禮相接,潦草宣淫,小生決不為此。【眉批】此時不肯茍合,方是憐才,下文心許一折,始覺整密生動。
此處呂貫守禮不愿草草茍合,便是真心相待于陳素素,與《心許》一出呼應: 【黃鶴兒】我生性是溫柔,障風塵又幾秋?!局竷冉椤慨敳黄?,狺狺阿母,多生受?!旧考扔辛钐米髦鳎瑢砘橐鲋?,正好與他商量。【眉批】觀呂生言,知非等閑浪子;觀素素言,知是可憐情種,與一切風情,覺非泛泛。又如《秦樓月》第二十八出《誥圓》: 【外】我等雖有微勞,但那真娘墓上一闕《秦樓月》卻也功勞非小,今日花燭吉期,正該重賡一首,以紀勝事。【眉批】結出《秦樓月》詞。乃一部書大關節也。全劇因《秦樓月》詞起,以《秦樓月》詞結,一線到底、一氣如話,筆力深厚。
妙筆生花、舌尖吐蓮,比如“通本集句俱極自然,無斧鑿痕”“絕妙好辭”“消魂艷語,絕妙情詞,作者應是舌本有蓮”“反說無病,妙妙”“綢繆旖旎之情溢于言外,文生情,情生文,筆端涌出玉芙蓉也”“尋常語寫出覺有香艷”“通篇持論嚴凝,用筆蒼勁,北詞作手而化以南人墨氣者也”“本色曲白,絕似元人”“筆力矯健”“雋思尖語” 。這些眉批皆體現了李漁對戲曲語言尚真尚妙,筆力老練的要求。
而細細閱讀《秦樓月》的眉批,就會發現一些在《閑情偶寄》中尚未明確表達出的戲曲創作理論,有助于對李漁戲曲理論進行更充分地理解。
首先,文情需頓挫。一部傳奇既不能頭緒龐雜、脈絡不清、荒誕無稽,也不可以四平八穩、毫無波瀾,如此則不具有可讀性。因此就需要創作人在保證結構嚴謹、脈絡清晰的前提下,寫出一波三折的情節,將讀者步步帶入、勾人心弦。
如《秦樓月》第六出《訝遺》: 【南步步嬌】【生上】呀!你看彩旗上面,姓名標寫分明,那十八人中,并無素素在內,好不奇怪。【眉批】此番落第,方有后文作用。若竟以素素占了狀元,毫無意味矣。
劇本如果讓陳素素當選花魁,那就沒有了呂貫急切尋訪的緊張感,這段姻緣來得太容易。又如第十一出《忠諫》: 【風入松】【生背笑介】我就依你言語,今日不到他家去了?!灸抗徊蝗チ??【大笑介】我好快活也,回天力終不負吾。相公嗄、羨殺你能從諫,終是圣賢徒?!久寂俊吨抑G》一折乃一本中極頓挫文字,大有波瀾,呂生遂爾不去,真是貴介書生,不愧名門子弟。肰讀者至此不覺廢卷驚疑,將謂呂生為薄情乎?為君子乎?為兒戲乎?讀至此處,心頭一緊,讀至后文方知呂貫癡情,文章不厭曲折波瀾。另外還需要運用補序,適當處回顧前情,使文章的結構圓融、渾然一體。
如第二十八出《誥圓》: 【黑麻序】【旦】若非劉將軍奮身殺賊,袁太守收留保全,妾身那有今日來?!久寂垦a敘不嫌重復,是作者手筆高妙處?!惧\衣香】【生】先生也請息怒,是呂貫埋怨的一發差了。【眉批】反復播弄,極文章變化之妙,真乃筆如游龍。
其次,閑筆不閑 。眉批常常提醒讀者,不要把科諢、戲言等閑視之,這些閑話往往關系前后。閑處著筆自然而然,毫無生硬感。如第四出《癡訪》:【 金蓮子】【丑】適有山東劉將軍,選定名姬花案,聞得只在旦晚,要在虎丘鼓樂送迎,一如曲江春江宴故事。【眉批】無意中點出花榜一事,呂生胸中毫無成心,方見下文的是情癡,非是狂妄一輩。又如第十二出《密誓》:【 丑】呂相公、又是連日不見了,小子昨日在劉將軍寓中,知道陳家素娘,已與相公會過,正欲替你兩人,說合婚姻之事,這個媒人,一定少我老陶不得,好歹今日大大請我一請,要緊要緊。【生背介】誰要你做甚媒人,好不扯淡?!久寂繀紊靡娝厮?,原因老陶花案之傳,今日定情來此一番胡哄,雖是余文,更見周密頓挫,于冷處得情,作者細心,覽者勿以閑事慢然置之。再如第十八出《得信》:【 博頭錢】【末老旦驚介】你卻那里曉得?【丑】我在湖州地面,只見賊營中逼出榜文,說道有能醫得女子頭面、損傷垂命者,謝銀一百兩?!久寂恳虼说眯?,遂生下文無數波瀾,始知以前科諢并非閑筆。《閑情偶寄》 中論及科諢的部分,主要要求“戒淫褻、忌俗惡、重關系、貴自然”,即科諢語言不能露骨爛俗,科諢要符合角色身份,自然而然?!肚貥窃隆分欣顫O還認為科諢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話說唱曲里不方便之處。
第三,熱情冷處理,更見情深。如第十二出《密誓》: 【小桃紅】【旦起立觀生介】怪道尊容也消瘦了許多噯,本待向伊行怒生嗔,不覺見伊行憐生愛也?!久寂拷^妙關目,極冷極趣。如此細膩的心理活動,躍然紙上,多種情緒交雜,表面卻不動顏色。如第十九出《乞援》: 【外背介】陳姬既有下落,俺自當一力相救,只是機關不可泄露?!久寂坎惠p然諾,方是英雄。如此方顯出劉岳冷面熱心,比直接寫劉岳熱心幫助更值得玩味。
《秦樓月》第二十出《遺環》主要寫呂貫的仆人許秀扮作大夫,為苦節輕生未遂的陳素素通消息,陳素素得知呂貫因許秀謊稱自己在京中而入京趕考,將昔日信物金戒指與一縷頭發交給許秀,勞煩他上京交給呂貫。第二十三出《議剿》主要寫劉將軍仗義破賊。在這兩出戲中,李漁揮灑筆墨加入了兩出戲——第二十一出《誤覓》和第二十二出《全節》,起到了調節氛圍,突出人物形象,串聯前后的作用。
第二十一出《誤覓》盡在一個“誤”字上。寫呂貫為尋訪陳素素,先打聽得京中西河沿是風塵女子聚集處,想必那里能尋著陳素素。到了西河沿,卻被一個拉攬生意的下人騙說自家姐姐是蘇州陳素素,誰知見面一看卻是一奇丑老妓,呂貫倉惶逃出。后被禮部賈老爺的下人因忙著送行李入府而將呂貫撞倒,呂貫細問得知賈老爺新娶夫人,卻將那夫人常州秦氏誤聽做揚州陳氏,后謊稱是夫人表兄欲探個明白,后知是場誤會,自惹難堪。這一出將失魂落魄、相思成疾的呂貫活化而出,誤會的情節頗有喜劇色彩,起到悲中有喜、調節氛圍的作用?;ㄩ_兩朵各表一枝,那邊呂貫狀況明了,這里第二十二出《全節》寫陳素素欲上吊自裁,侍女繡煙因全節而亡,感天動地上天掌管蓉城仙府,感知先主母(陳素素)欲自盡,遣老旦下界相救,引上天宮說明陽壽未盡且與呂貫有三十年好姻緣。此出戲進一步加深《秦樓月》重情、守節的愛情觀,“要知天上神仙輩,盡是忠貞節孝人” ,陳素素與繡煙兩位女子的貞烈個性得到凸顯。李漁加入的這兩出戲,雖然自言“聊取悅于世人之耳目” ,但卻使得情節更合情合理,在細節中凸顯人物性格,并在一定程度調節悲劇氛圍,緩解觀眾沉重悲痛的心情,而呂貫兩次誤認、陳素素上天知命的情節也使得劇作富有趣味,頗有新意。
李漁在《閑情偶寄 詞曲部》將結構放在第一,務要劇作密針線,此兩出添入之戲正和此意。試想,若無文字交代陳素素見許秀后景況,讀者或生疑慮,一個節烈女子如何又茍活了下來,李漁便在第二十二出交代了緣由。又因第二十出寫陳素素,第二十一出再寫陳素素便覺生硬,故而第二十一出寫呂貫在京境況。兩處相思,只待相逢,之后的文字便順理成章。
李漁的《秦樓月》眉批體現出《閑情偶寄》戲曲創作部分未明確表達的理論觀點:文情頓挫、閑筆不閑、熱情冷處理。而其點睛之筆使得劇作針線細密,富有趣味,凸顯了《秦樓月》重情重義的價值觀,為劇作增光不少。
[1]朱素臣.秦樓月[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
[2]李調元.雨村曲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韋昊云.秦樓月傳奇研究[D].揚州大學,2015.
[4]張紅霞.從李漁批語解讀秦樓月傳奇[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6.
[5]李漁.閑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楊春妮,女,云南昆明人,白族,上海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明清詩詞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