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濤
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多發生于6個月至5歲的兒童,冠狀動脈特異性損害是其最為主要的并發癥,目前已成為兒童獲得性冠狀動脈病變的主要原因,并且是年輕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原因之一。據統計,在未經治療的川崎病病例中,冠狀動脈擴張的發生率為18.6%~26.0%。患者一旦出現冠狀動脈損傷,需終身監測冠狀動脈和心肌灌注改變。因此,持續性、非侵入性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而在這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的是超聲檢查。
在臨床上,目前小兒川崎病發病原因尚未明確,但導致川崎病的可能性較大的因素有:①家族遺傳基因引發的易感性,如直系親屬間的基因遺傳。②細菌、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等病原體感染,引發免疫性炎癥反應,如發熱,高熱持續不退、血沉增快等。③春夏季氣溫變化影響。川崎病呈明顯季節性特征,春夏發病率較高。④地方的小流行性,由一些感染性疾病引起。
患病初期,川崎病患者會出現高燒癥狀,而且高燒會持續5天以上,有的可能長達兩周,有的高燒反復出現。在持續發高燒一段時間后,患者的臉部會出現紅腫、疼痛癥狀;身體上也會出現很多大小不一、形態多樣的斑丘疹,但是這些斑丘疹不疼不癢;眼結膜會出現充血的癥狀,其中一小部分患者會并發化膿性結膜炎;唇部也會出現腫脹、干裂以及出血的癥狀,舌頭呈現“楊梅舌”的形態,口腔黏膜充血,但是不會出現潰瘍。

一般而言,川崎病會引發冠狀動脈擴張以及心肌損害等嚴重的心血管并發癥,如未能及時治療,一般在發病6周后冠狀動脈將經歷終生動態病理變化,包括出現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發生冠狀動脈狹窄、閉塞及粥樣硬化,形成動脈瘤處血栓,嚴重者會出現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甚至猝死。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持續發高燒的情況就要立即送醫,這樣才能夠及早發現川崎病。
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是川崎病的兩種檢查方式。
實驗室檢查主要是進行血清學檢查,如果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白細胞計數以及血小板增加、血沉加快、C反應蛋白升高,再結合臨床癥狀,就能診斷川崎病。
輔助檢查主要指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檢查,主要是檢查患者是否出現心血管并發癥。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查能夠看到患者的心內結構以及心腔大小,能檢測出患者右冠狀動脈以及左冠狀動脈主干及左前降支內徑,判斷冠狀動脈是否出現擴張,動脈內膜是否光滑,動脈管壁是否增厚,這樣就能夠診斷出患者是否出現冠狀動脈擴張、冠脈瘤等心血管并發癥。超聲心動圖在檢測冠狀動脈的全貌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對冠狀動脈病變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異性。此外,超聲診斷具有安全性高、無痛、無創、方便直觀、能夠多次進行的特點,非常適合兒童冠狀動脈體積小、心率高、不能屏氣、對射線敏感要求低劑量的檢查特點。因此,超聲診斷是目前診斷川崎病患者心臟及冠狀動脈主干病變的主要方式。
目前臨床建議,冠狀動脈超聲對于急性期川崎病是首選且必須的檢查方式,尤其對缺乏臨床表現的非典型病例具有決定意義。
若孩子被確診為川崎病,家長應該及時帶其到正規醫院的兒科就診,配合醫生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并進行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同時,家長應該做好孩子口腔的護理工作,并認真為其清潔皮膚,防止其受到細菌感染加重病情。
(摘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