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征烽 仲向前 郁鈞 楊海明
摘要:隨著集約化養殖技術不斷發展,白羽肉雞飼養不斷規模化。雖然白羽肉雞飼養方式有地面平養、網上平養和籠養,但環境控制問題大致相同,合理選用養殖方式,控制雞舍內環境,可促進雞群正常生長。本文綜述白羽肉雞不同飼養方式(地面平養、網上平養和籠養)及雞舍內環境(光照、溫度、通風和有害氣體等)控制方法,旨在為實際生產中白羽肉雞的管理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白羽肉雞;飼養方式;環境控制;地面平養;網上平養;籠養;光照;溫度;通風;有害氣體
中圖分類號:S831.4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3-0053-04
收稿日期:2019-07-29
基金項目:江蘇省政策引導類計劃(蘇北科技專項)(編號:SZ-HA2018045);江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編號:JATS[2018]183)。
作者簡介:楊征烽(1995—),男,江蘇如皋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家禽生產。E-mail:1311565797@qq.com。
通信作者:楊海明,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家禽生產。E-mail:yhmdlp@qq.com。雞肉在我國是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消費品。白羽肉雞作為雞肉的主要產品之一,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轉換率高、產肉量高等特點。白羽肉雞飼養主要有地面平養、網上平養和籠養,雖然養殖方式不同,但雞舍內環境控制大致相同,需要重點關注光照、溫度、通風、有害氣體等環境因子。筆者旨在研究分析白羽肉雞生產中不同的飼養模式和環境控制,以期為肉雞健康養殖提供理論參考。
1飼養模式
1.1地面平養
采用地面平養,簡易方便,投資設備少,能降低胸囊腫和腿部疾病的發生,但飼養過程中處理不當會增加球蟲病的發生概率,增加用藥和飼養成本。地面平養的關鍵是墊料的處理。墊料應選擇疏松干燥、清潔衛生、無污染、無霉變、吸濕性強、低塵、價格便宜的材料,常用的墊料有稻殼、木屑、刨花、谷殼、碎麥秸、花生殼、干雜草及稻草等。申杰等研究表明,采用“CuSO4翻噴消毒+戊二醛+甘油熏蒸”全方位墊料消毒方法,能明顯降低墊料中的菌落數,大大降低肉雞接觸或采食到墊料中病原微生物的機會,提高肉雞產品質量,大大提高肉(種)雞生產性能和養殖效益[1]。墊料消毒后,鋪于養殖地面,夏季鋪設厚度應不高于5 cm,冬季鋪設厚度不低于8 cm,鋪設要平整。黃旺洲等研究表明,添加高效纖維素分解菌群使動物糞便含水率迅速下降,有效降低pH值,且能明顯降低NH3和H2S的釋放量[2]。肉雞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糞便或者使墊料潮濕,添加高效纖維素分解菌群再用墊料覆蓋,既可以干燥墊料,也可以防止有害物質損害雞群。
1.2網上平養
在網架設備上飼養雞群,避免雞群直接與糞便接觸,能有效降低球蟲病和大腸桿菌病的發生率。由于雞群在整個生產期都在網架上飼養,雞在13日齡之前,爪子和腿小,會因為活動或者休息卡在架子縫隙間,所以在13日齡之前應在網架上墊上墊網,墊網最遲13日齡得取出,否則長時間使用會使雞群的腿部疾病發生概率增加。網上平養要注意控制雞舍內環境,要協調溫度和通風之間的關系,在控制溫度的同時,根據雞舍內氣味和雞群的生理狀態進行通風,為了防止連續通風而造成雞群著涼,可以實行間歇通風的方式,降低涼風對雞群的影響。在飼養過程中,合理控制雞舍內環境,維持雞群正常生長。
1.3籠養
近年來,肉雞自動化籠養技術越來越成熟,籠養在我國成為興起的一種飼養方式。肉雞整個飼養期都在籠內飼養,不直接與糞便接觸,大大降低了疾病的發生率,提高了成活率和飼料轉換率,大大提高了肉雞的生產性能;使空間內飼養的雞群數量增加,節約土地資源;自動化程度高,減少飼養人力支出,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由于整個飼養期都在籠內,在13日齡之前,雞的腿和爪子過小,應注意墊上墊網,防止雛雞掉下,在13日齡取出墊網。在飼養過程中,有害氣體會不斷增加,應控制合理溫度,適當通風換氣排出有害氣體,控制雞舍內環境。
1.4飼養模式比較
李建慧等采用地面平養、網上平養和籠養3種不同飼養方式對肉雞進行飼養,結果表明,地面平養肉雞對飼料的利用效率較差,籠養肉雞肉品質較差;飼養方式和飼養密度對肉雞生長性能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地面平養和網上平養方式中提高飼養密度對腿肌肉品質有顯著影響,而籠養沒有顯著差異[3]。秦鑫等采用網上平養和籠養2種飼養方式飼養肉雞,發現網上平養肉雞在生長性能和屠宰性能方面優于籠養,但在肉品質、耗料增重比、免疫應激和抗氧化方面較差[4]。湯建平對比網上平養和地面平養2種不同的飼養方式,發現網上平養飼養方式下肉雞的動物福利優于地面平養[5]。不同飼養模式各有優缺點,應根據實際生產現狀選取合適的飼養模式。
2環境控制
白羽肉雞飼養過程中環境控制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從光照、溫度、通風和有害氣體等方面進行分析,有效控制環境問題,便于肉雞飼養。
2.1光照控制
光照作為一個重要的環境因子,在肉雞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合理的光照可以提高肉雞的生長速率、福利和經濟效益;不合理的光照則影響肉雞健康,降低生產性能。合理選用光照時間、光照度、光照色度等對肉雞生產至關重要。
2.1.1光照時間白羽肉雞在生產上往往采取 24 h 光照時間。24 h光照促進肉雞采食和生長,但從動物福利方面考慮,長期不間歇光照不利于肉雞的休眠,影響了肉雞的健康生長。石雷等研究結果表明,模擬自然+夜間補光2 h光照制度,能夠在提高生產性能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而且符合肉雞的生物學習性和動物福利原則[6]。白羽肉雞一般光照時長1~3 d采用24 h光照,4~7 d采用23 h光照,后面幾周采用16 h光照,夜間補光2 h,促進采食,效果顯著。
2.1.2光照度過高或過低的光照度都會給肉雞生產帶來影響。石志芳等試驗研究表明,LED光源對8~22日齡肉雞的生產性能、養分代謝及其生存環境質量沒有不利影響,并可以顯著提高22~28日齡的肉雞采食量和日增質量,并明顯改善肉雞生活空間的空氣環境質量[7]。馮婧等對比了5、10 lx 光照度,發現在光照度5 lx下,間歇光照和變程光照的肉雞生產性能、胴體品質和肉品質優于常規光照,并能提高飼養的平均利潤,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8]。
2.1.3光照色度胡陳明等用紅色、藍色、綠色3種單色光和白光飼養肉雞發現,紅光組生長速度最快且各項屠宰數據均優于其他組,采用紅光光照有利于優質肉雞商品代的生長發育[9]。黎志強等用紅光、藍光和綠光3種單色光和白光飼養肉雞,發現紅色光照對雞增質量和生長速度有提升作用,同時對于雞肉肉質的口感風味也有一定的幫助[10]。紅色光照對肉雞養殖有很大幫助,值得推廣應用。
2.1.4光照方法地面平養和網上平養飼養雞群在同一水平上,因此燈具采取相同高度懸掛,懸掛高度距雞背1.5~1.6 m。籠養采用飼養設備分上下幾層的進行飼養,光照時上層籠可能會遮蔽下層籠,燈具懸掛宜采用“一高一低”交叉懸掛方式,高處懸掛高度為2.1~2.2 m,低處懸掛高度為1.5~1.6 m。
2.2溫度控制
在肉雞的養殖生產中,環境溫度是影響肉雞生長重要的因素之一,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增加肉雞維持能量需要,降低生產性能。肉雞對溫度十分敏感,一般認為,白羽肉雞3日齡前環境溫度應為 34~35 ℃,4~7日齡為31~33 ℃,8~14日齡為 28~31 ℃,15~21日齡為25~28 ℃,21~28日齡為22~25 ℃,29日齡至出欄為20~25 ℃。在生產中,夏季溫度高,冬季溫度低,溫度控制較難,合理控制夏季和冬季的雞舍內溫度,能使肉雞健康生長。
2.2.1夏季溫度控制夏季溫度高,雞舍內環境溫度超過雞群適宜溫度,應采取降溫措施。夏季雞舍降溫效果與雞舍結構、風機規格和數量、濕簾厚度與面積、濕簾用水的溫度等環控系統有關[11]。采用風機進行雞舍的散熱,濕簾系統與噴淋系統進行加濕和水分蒸發以降低溫度,使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達到正常的健康生產需要。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夏季高溫季節35 ℃左右時,雞舍內溫度很難控制。因為高溫環境下,家禽由于全身覆蓋羽毛且沒有汗腺,散熱困難,極易發生熱應激并誘導氧化應激,對機體產生嚴重危害,應采取適當方法,消除或減少熱應激帶來的危害。控制飼養雞只數,保證合理飼養密度;在高溫天氣選擇在溫度低時喂料,如早晨傍晚時多喂料,少料勤填,溫度高時多補充飲水;優化日糧結構,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在水中或飼料中添加一些抗熱應激藥物。王亞芳等試驗研究表明,柴胡口服液對高溫引起的肉雞體溫升高,有顯著的解熱降溫作用,并可明顯改善肉雞的行為表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雞的免疫性能,對激素的分泌水平可造成積極有益的改善作用;還可有效提高肉雞的采食量和日增質量,從而提高肉雞的生產性能[12]。He等試驗研究表明,添加白藜蘆醇可通過積極調節血清代謝參數,減輕熱應激對肉仔雞組織的氧化損傷,提高肉雞的生長性能[13]。
2.2.2冬季溫度控制冬季外界氣溫低,雞舍應在保證最小通風量,排出有害氣體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保溫。如果冬季溫度沒有進行合理控制,雞舍內溫度過低會給肉雞帶來冷應激。冬季外界氣溫低時,運用小窗保證最少通風量,用薄膜密封與外界相連的濕簾等容易串風的設備,運用熱風爐、地暖等進行供熱,把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當雞群發生冷應激時,可以在飼料中添加添加劑。有研究證明,日糧中添加500 mg/kg三乳酸甘油酯可提高冷應激肉雞心臟、肝臟及肺臟的抗氧化能力;可改善冷應激肉雞血液生化指標,提高冷應激肉雞血液的抗氧化能力[14-15]。
2.3通風控制
通風是控制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肉雞是動物一類,每天都要進行呼吸,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日常代謝活動產出糞便堆積發酵也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雞舍通風做不好,就會對肉雞健康成長造成嚴重威脅。因季節不同,夏冬季節溫度差異大,通風管理尤其重要。夏季氣溫高,通風時還應注重降溫;冬季氣溫低,通風時還應注重保暖。
2.3.1夏季通風與降溫技術夏季通風的目的主要是通風換氣,排出有害氣體,降低雞舍內溫度。運用風機進行負壓通風,和濕簾系統一起運用降低溫度,定時灑水在降溫的同時還能防止粉塵飛濺,減少應激。風速對肉仔雞尤其重要。張少帥等研究表明,偏熱處理下低風速(0.5 m/s)會加重肉仔雞熱負荷,最適風速為1.5 m/s[16]。張澤樘等研究表明,夏季采用濕簾通風系統對種雞舍內的溫熱環境控制較好。一般通風要求:橫向通風要求風速為3~5 m/s,縱向通風濕簾處的過簾風速為1.5~2.0 m/s,雞背的風速要求2~3 m/s。雞背最大風速不要超過3 m/s,否則雞只會出現不良癥狀[17]。
2.3.2冬季通風與保溫技術冬季通風主要協調通風與保溫的關系,通風主要以換氣為主,以舍內體感無味、無憋悶感為宜;冬季雞舍通風建議在背風方向通風,維持最小通風量,防止冷風直吹雞體。一般認為,冬季過背風速0~14日齡要求為0 m/s,15~21日齡不超過0.5 m/s,22~28日齡不超過0.8 m/s[18]。黃炎坤等研究證明,聯合通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低溫季節肉雞舍通風量不足以及通風過程中靠近進風口附近位置溫度下降幅度較大的問題[19]。趙宇等研究表明,雞舍橫向和縱向結合的通風模式比單獨的采用縱向負壓通風效果好,小窗的加入既增強雞舍的保溫效果,也利于雞舍通風換氣[20]。橫向風機開啟,通過雞舍側墻上的通風小窗吸入新鮮的外界空氣,通風小窗擋板會使進入的冷空氣向雞舍上部吹,與雞舍頂部的熱空氣混合,然后在雞舍中央頂部向下到達雞體表[18]。當外界風大時,為防止長時間通風給雞群帶來應激,可以實行間歇通風的方式,使雞群受到冷風的侵襲減少,一般實行白天開2 h關1 h的方式,夜間小窗全部關閉,進行保溫。
2.4有害氣體控制
有害氣體是指雞舍內雞群呼吸、糞便堆積發酵產生的有毒或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害氣體主要有NH4、CO、H2S和CO2等,其中對肉雞危害最大的是NH4。雞舍內有害氣體過多會引起肉雞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嚴重時會導致雞群大量死亡,合理控制雞舍內有害氣體,是養雞生產中的一項重要措施。李衛東等研究表明,雞舍內氨氣大量聚集會抑制肉雞的生長,并對肉雞日常行為的正常表達產生一定的影響,影響肉雞的健康和福利狀況[21]。肉仔雞在較低濃度硫化氫的長期影響下,體質變弱、抗病力下降、易誘發疾病,生產性能下降[22]。雞舍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表明舍內的氧氣過低,易造成雞群缺氧,引起慢性毒害作用,造成雞群采食量下降,體質衰弱。
控制雞群飼養羽數,保證合理的雞群飼養密度。童海兵等研究表明,夏季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可以改善平養肉雞舍中有害氣體和粉塵狀況,但對降低雞舍中微生物含量效果不佳[23]。搞好通風換氣,合理通風有利于有害氣體的排出。優化日糧結構,減少高磷或高蛋白飼糧的應用。易中華等研究表明,飼喂添加植酸酶和復合酶及果寡糖和益生素的低磷、低蛋白玉米去皮豆粕飼糧,在保證生產性能不低于飼喂玉米普通豆粕飼糧肉雞的基礎上,可有效降低其氮磷排放量和糞中有害氣體散發量。合理制劑的應用,降低雞舍內有害氣體[24]。姬真真等應用電解水(有效氯濃度為30、50 mg/L)消毒雞舍,能顯著降低雞舍內的氨氣、微粒和微生物濃度,而對二氧化碳濃度沒有影響,且50 mg/L電解水比 30 mg/L 電解水除塵和殺菌效果更強。保持雞舍的衛生清潔,糞便應當及時清理[25]。
3結論
雖然白羽肉雞飼養模式眾多,但是環境控制問題都值得關注與解決,在實際生產應用中,因結合具體實際,保證雞群生產所需的雞舍內環境,使雞群健康生產,肉雞生產經濟效益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申杰,潘愛鑾,皮勁松,等. 肉雞規模化地面平養墊料消毒去霉技術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2015,54(24):6317-6319,6327.
[2]黃旺洲,張生偉,滾雙寶,等. 高效纖維素分解菌群及鋸末對動物糞便降解纖維素酶活與除臭效果的影響[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6,35(1):186-194.
[3]李建慧,苗志強,楊玉,等. 不同飼養方式和飼養密度對肉雞生長性能及肉品質的影響[J]. 動物營養學報,2015,27(2):569-577.
[4]秦鑫,盧營杰,苗志強,等. 飼養方式和密度對愛拔益加肉雞生產性能、肉品質及應激的影響[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8,23(12):66-74.
[5]湯建平. 飼養密度與飼養方式及飼糧能量對肉雞生長的影響[D].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6]石雷,孫研研,李云雷,等. 不同光照節律對AA肉雞生產性能、胴體性能和福利的影響[J]. 家畜生態學報,2017,38(7):32-37.
[7]石志芳,席磊,姬真真,等. LED光源改善雞舍環境及肉雞生產性能[J]. 農業工程學報,2017,33(24):222-227.
[8]馮婧,夏樹立,孫宇,等. 不同光照節律和光照強度對肉雞生產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J]. 中國畜牧雜志,2018,54(11):96-100.
[9]胡陳明,彭涵,楊禮,等. 單色光對優質肉雞商品代生長發育的影響[J]. 中國家禽,2018,40(20):64-66.
[10]黎志強,胡陳明,楊朝武,等. 單色光對大恒肉雞屠宰性能、肉質性能及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響[J].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9,37(1):98-102,142.
[11]王進圣,吳曉萍,姜永彬. 雞舍環境控制系統研究[J]. 中國家禽,2013,35(10):2-5.
[12]王亞芳,陳立鶴,王海良,等. 柴胡口服液對高溫環境下肉雞生理生化指標和生產性能的影響[J]. 中國畜牧雜志,2014,50(2):68-72.
[13]He S P,Si L,Arowolo M A,et al. Effect of resveratrol on growth performance,rectal temperature and serum parameters of yellow-feather broilers under heat stress[J]. Animal Science Journal,2019,90(3):401-411.
[14]廖滿,程強,李葉涵,等. 三乳酸甘油酯對冷應激肉雞生產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謝狀況的影響[J]. 中國家禽,2016,38(2):18-24.
[15]廖滿,段瑞,謝佳倩,等. 三乳酸甘油酯和橄欖油對冷應激肉雞生長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J]. 飼料工業,2016,37(10):13-17.
[16]張少帥,刁華杰,張敏紅,等. 風速和偏熱處理對肉仔雞生理、內分泌和免疫指標的影響[J]. 動物營養學報,2017,29(1):69-79.
[17]張澤樘,詹勛,吳銀寶,等. 夏季采用濕簾通風系統的密閉式肉種雞舍溫熱環境因子的變化[J]. 中國家禽,2012,34(3):18-20,24.
[18]韓占兵,王鑫磊,黃炎坤,等. 肉雞舍冬季通風管理要點[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10(20):108-109.
[19]黃炎坤,劉健,楊朋坤,等. 聯合通風對低溫季節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18(10):74-77.
[20]趙宇,陳輝,鮑永志,等. 不同通風模式雞舍舍內環境參數比較研究[J]. 中國家禽,2017,39(17):41-45.
[21]李東衛,盧慶萍,白水莉,等. 模擬條件下雞舍氨氣濃度對肉雞生長性能和日常行為的影響[J]. 動物營養學報,2012,24(2):322-326.
[22]魏鳳仙,胡驍飛,李紹鈺,等. 肉雞舍內有害氣體控制技術研究進展[J]. 中國畜牧獸醫,2011,38(11):231-234.
[23]童海兵,邵丹,張珊,等. 不同飼養密度對肉雞舍內有害氣體、粉塵和微生物的影響[J]. 中國家禽,2014,36(20):30-33.
[24]易中華,王曉霞,計成,等. 降低肉雞氮磷排放量和糞中有害氣體散發量的飼料配制[J]. 動物營養學報,2006,18(2):111-116.
[25]姬真真,石志芳,席磊,等. 電解水消毒對肉雞舍空氣環境質量的影響[J]. 中國家禽,2018,40(2):30-34.黃位年,曾華蘭,華麗霞,等. 內生木霉菌與石斛相互作用關系的研究進展[J]. 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3):57-61.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