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8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科技公司的崛起如何終結美國主導地位,從而為清潔網絡帶來希望美國正試圖領導一場“清潔網絡”的全球革命,這頗具諷刺意味。很長時間以來,美國一直將互聯網視為自己的私人后院,世界各國都被迫按照它的規則行事。臉書和推特最近刪除了數千個賬戶,稱這些賬戶為外國政府、組織運營或受其影響。然而,《衛報》2011年曾披露,美國軍方正在開發一種軟件,可利用虛假的在線人物操縱社交媒體。
近年來,歐洲監管機構開始反對美國科技公司的“自由”和“隱私”標準。即使在美國,人們也日益感到,美國科技公司已經變得過于強大。皮尤一項民意調查顯示,3/4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美國科技公司“有意審查政治觀點”。
美國政府尚未提供可信的證據,證明華為或TikTok對隱私或安全構成威脅。與此同時,過去10年,我們看到了美國政府和美國科技公司侵犯全球用戶隱私和其他國家安全的證據。從中情局前雇員斯諾登泄露的一系列信息中,我們了解到美國政府不僅經常滲透外國對手的系統,還滲透本國公民、公司和盟國的系統。“棱鏡”計劃要求美國科技公司將存儲在其服務器上的用戶信息,包括電子郵件、社交媒體等數據,交給美國政府。美國企業經常向美國政府提供通往其“加密系統”的后門。美國還與英國合作,攔截全球各地通過光纜傳輸的網絡流量。不幸的是,歐洲沒有培育出像美國那樣占主導地位的科技公司。這導致一個由(美國)一國主導的不平衡的互聯網,讓世界蒙受損害。
中國培養的企業正開始與美國最優秀的企業競爭,這對世界來說是重大機遇。十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以主權為基礎的互聯網的先鋒。中國并不是在要求世界盲目信任中國的公司,而是在要求世界切勿盲目追隨美國對中企毫無根據、自私自利的攻擊。各國可以自主要求承擔責任、尊重國家主權與安全以及互聯網數據保護,這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一個更清潔、更負責任的互聯網指日可待。▲
(作者AllenYu為硅谷知識產權律師,劉德譯)
環球時報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