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兵,趙東曉,董亞茹,郭洪恩,王向譽,孫景詩,高金波,王照紅
(山東省蠶業研究所,山東 煙臺 264002)
桑樹屬桑科桑屬,為北溫帶落葉喬木,原產于我國中部,現廣泛栽培于南北各地,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之一[1]。桑樹為多年生木本植物,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桑樹枝葉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被稱為“天然的植物營養庫”[2],并且具有較好的適口性,是畜禽優質的粗纖維飼料來源,在畜禽生產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3]。近年來,隨著對桑樹飼料的功能性成分、營養價值以及生產應用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4,5],迫切需要研究適合畜牧飼料用途的桑樹品種及其開發利用技術,促進桑樹產業的多元化發展[6,7]。
平茬是栽培育種中常用的一種促生長量有效技術手段,將桑樹地上衰退部分適時剪除能萌蘗大量新枝[8],優化新生枝生長,提高葉面積、產量、果實品質,促進光合作用與營養儲存[9],適宜的留茬高度和平茬時間對植物生長具有重要意義[10]。
本研究設置5 cm和10 cm兩個平茬高度,比較不同平茬高度對桑樹生長、發芽數、葉片質量等指標的影響,從而確定桑樹種植最佳的平茬高度,為桑樹苗木管理提供技術參考。
平茬試驗于2019年在山東省蠶業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選用2018年種植的雜交桑樹為平茬材料,雜交桑來源于山東省蠶業研究所桑樹研究室。
選擇無病蟲害、生長狀況一致的一年生盆栽苗60盆,苗高達到1 m時,于7月16日對所有苗木平茬,設置平茬高度為距盆內土面約5 cm(1組)和10 cm(2組)兩組處理,每組30盆。每組選擇長勢均勻的3盆,每周測一次株高,直至樹高不再增加,共計12周。株高取新生枝一級分枝根莖處到頂部之間的絕對距離,精確到0.01 cm。然后砍伐整株,測量開枝數、葉片數、葉片含水率、枝條含水率、桿重、葉片重、總鮮重指標,葉片含水率和枝條含水率參考文獻[11]方法測定。
利用Microsoft Excel、SPSS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株高能夠直觀反映桑樹的生長狀態。從圖1可以看出,平茬試驗第2、3、4、5、9、10、11周10 cm處理組(2組)的株高略高于5 cm組(1組),第7周1組的株高略高于2組,但差異均不顯著。
平茬是促生長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對桑樹地上部分適時剪除能萌蘗大量新枝。表1顯示,平茬高度5 cm組(1組)的開枝數和葉片數均高于平茬10 cm組(2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
表2顯示,平茬5 cm組(1組)桑樹的桿重、葉片重、總鮮重均高于平茬10 cm組(2組),分別高出1.69、9.67、14.35 g,但差異不顯著(P>0.05)。

表1 單株開枝數和葉片數

表2 單株桿重、葉片重和總鮮重 (g)
表3顯示,平茬5 cm組(1組)桑樹葉片和枝條含水率均低于平茬10 cm組(2組),但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3 枝條和葉片含水率 (%)
平茬主要作用是打破頂芽優勢,促進下位芽及根莖處不定芽的萌蘗抽枝,同時植株的物質分配發生改變,更多養分被用于枝葉的生長,顯著增加新生枝的數量,有利于植株的橫向增長,擴大冠幅,大幅度增強植株的光合強度,從而促進植株生長發育,進一步提高植株產量[12,13]。本研究結果表明平茬5 cm和10 cm對株高沒有顯著影響,說明兩個平茬高度對桑樹的長勢影響不大,因此平茬5 cm更適合于生產,不僅方便操作還能夠提高桑樹產量。
開枝數和葉片數是衡量桑樹產量的重要指標。桑葉中富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脂肪等營養物質,氨基酸種類齊全,木質纖維素低,粗纖維含量高,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較高,是畜禽養殖的優質木本飼料,對動物的生長和產品品質提高具有重要作用[14,15]。本研究發現,平茬高度5 cm對桑樹的產量沒有影響,對比10 cm平茬高度產量還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在桑樹的管理過程中,選擇5 cm高度平茬可以提高桑樹種植經濟效益。
葉片和枝條的含水量能較好地反映桑樹組織細胞的水分生理狀況,含水量的大小可以部分反映植株的抗逆水平[16],另外葉片和枝條的含水量可以直觀反映植株水分盈虧情況,從而指示植株的生長發育,通過測定這些指標可以評定不同的平茬高度對桑樹生長的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平茬高度對桑樹枝條和葉片的含水率影響不大,對桿重、葉片重和總鮮重的影響也不大,說明不同的平茬高度對植株的生長和生理狀況影響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桑樹生長所需要的養分主要由根系供給,在根系相似的情況下,平茬高度差對桑樹的生長影響不顯著。
綜合本試驗結果,平茬高度5 cm與10 cm對桑樹生長沒有顯著影響,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益,推薦桑樹平茬的適宜高度為5 cm,不僅不會影響桑樹長勢,還可提高桑樹產量,進而提高種植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