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改革后,批判性思維愈發受到語文學界的重視,并成為在當前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中的熱點研究課題。而學科教學無疑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最重要的途徑。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怎樣才能創新性地讓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批判性思維?在參與“批判性思維素養培養模型融入語文教學的實證研究”課題時,筆者研讀了布魯克·諾埃爾·摩爾和理查德·帕克合著的《批判性思維》一書。可以說,這本書很好地回答了上述問題。
《批判性思維》一書從建立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說起,就如何正確地思維、有條理地寫作、有效地論證、合理地演繹和歸納推理等進行了詳細闡述。特別就道德、法律、美學等方面的論證,緊密結合生活實際,通過案例分析揭示了生活中常見的諸如稻草人、倉促概括、訴諸人身、主觀主義、相對主義等思維謬誤,以及各種以修辭手法來掩蓋虛假論證的問題。由此對批判性思維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論述,并厘清了合理而正確的思維的基本原則、規則、要求、技巧及訓練方法等。
全書共十二章。第一章闡述了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概念,對斷言、論證、論題、真、知識等基礎性概念作出了界定。第二章詳細介紹了兩種推理過程,對于推理這一概念及過程進行了深入討論。第三章詳解了如何清楚地定義概念及如何清晰地組織語言,進而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與寫作,重點強調了清晰地思考、清晰地寫作,避免模糊、歧義的重要性和訓練方法。第四至第六章分別講解了如何利用修辭技巧提高語言文字的說服力、詭辯者常用的手段,以及人們在思考過程中常犯的謬誤。第四章是最為貼近生活的一個章節,作者結合現實生活,詳細講解了如何判斷各種信息的可信度以及怎樣獲取可信度高的信息。第七章重點介紹了與邏輯相關的推理謬誤,包括常見的訴諸人身、虛假兩難、滑坡謬誤、錯置舉證責任等。第八、第九章進一步探討了如何使用范疇邏輯與真值邏輯將論證用數學的過程表達,并由此判斷論證過程的合理性。這兩章的內容比前幾章稍顯技術化和學術化,讀起來略有難度,但相比大多數邏輯學教科書,本書高超的語言技巧和詼諧的語言風格還是將這些知識講解得通俗易懂和富有趣味。第十章又回歸到日常生活中更常見的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以及人們在這些推理中常犯的錯誤。第十一章再次詳解了第一章提到過的因果解釋。最后,作者著重探討并展示了批判性思維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通過全書的章節架構及內容的邏輯關系,可以總結出該書的特點:一是文字風趣幽默,架構編排合理,由總到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且前后呼應,結構完整統一;二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列舉了很多鮮活案例來講解枯燥的邏輯學內容,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三是實用性強,利于掌握,特別是第十二章介紹的道德推理、法律推理、美學推理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有利于讀者在踐行這些基本原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習得批判性思維這一利器。
(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