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鳳敏 王戌萍 張文文



[摘要]目的 探討按摩五心穴在全麻患者促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60例接受手術全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例(常規促醒方法),觀察組30例(按摩五心穴方法),對比兩組的蘇醒評分、臨床指標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清醒程度、肢體活動度、呼吸道通暢程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低于對照組,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接受手術全麻患者采用按摩五心穴法,可改善其各項臨床指標,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按摩五心穴;全麻;促醒;并發癥;臨床指標
[中圖分類號] R244.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7(c)-0030-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massaging Wuxin acupoint in the process of awakening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QIU Feng-min? ?WANG Xu-ping? ?ZHANG Wen-wen
Operating Room, Yudu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Province, Yudu? ?34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assaging Wuxin acupoint in process of awakening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From July 2018 to December 2019, 6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0 patients, conventional method of awakening) and oberservation (30 patients, massage Wuxin acupoint)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resuscitation scores,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wakefulness, limb mobility and airway paten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xygen satur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t is of high clinical valu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indexes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by massaging the Wuxin points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Key words] Massage Wuxin acupoint; General anesthesia; Promote wake; Complications; Clinical indicators
全麻通常是指經呼吸道吸入、靜脈或肌內注射麻醉藥物,使得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暫時性抑制,臨床多表現為神志消失、全身痛覺消失、反射抑制以及骨骼肌松弛等癥狀,從而降低了手術對患者的應激反應[1-2]。術后雖然對患者停止了麻醉藥物的使用,然而由于藥物的代謝需要一定的時間,使得患者在蘇醒后往往發生煩躁、嘔吐、抑制呼吸等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窒息、誤吸、心腦血管意外等不良反應,以至于延長了患者的恢復時間以及增加了治療費用。相關學者研究表明[3],對手術全麻患者按摩五心穴,可縮短其蘇醒時間,具有良好的效果。為更好地探討按摩五心穴的應用效果,此次實驗選取相關患者開展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60例接受手術全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7例;年齡28~75歲,平均(51.5±1.3)歲;手術類型:腹腔鏡手術8例,開顱手術8例,胸腔鏡手術14例;美國麻醉分級(ASA)Ⅰ級9例,Ⅱ級8例,Ⅲ級13例。觀察組中,男19例,11例;年齡30~75歲,平均(52.5±1.4)歲。手術類型:腹腔鏡手術12例,開顱手術11例,胸腔鏡手術7例;ASAⅠ級8例,Ⅱ級10例,Ⅲ級12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納入標準
①參與此次研究活動的人員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者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家族性遺傳病;③患者依從性較高;④近3個月內,患者未接受其他疾病的治療。
1.3排除標準
①患者手術依從性較差;②患者處于妊娠期、哺乳期;③患者部分資料發生缺失,資料不完整;④患者拒接參與或中途退出。
1.4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促醒方法,即等待自然復蘇并呼喚患者姓名。術后,醫護人員應協助患者取處于平臥位,每個肢體處于功能位,在麻醉醫師的陪伴下等待患者自然復蘇,在等待過程中應間斷性呼喚患者姓名,直至患者完全清醒。觀察組采用按摩五心穴以及輕喚患者姓名。術后,醫護人員應幫助患者處于平臥位,讓每個肢體處于功能位,隨后護理人員首先取其百會穴,即頭部后發際正中上7寸位置,用其中指或者食指按照由輕到重的順序進行按壓3~5次,然后再向左、向右各旋轉揉動30~50次,力度應控制在患者所能承受的程度;其次對雙手心勞宮穴,即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位置,用其大拇指對勞宮穴進行按壓,其余四指托住患者的手背,按壓時應由輕到重的進行按壓20~30次;最后對雙足心涌泉穴,即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位置,先用手掌對雙涌泉穴進行擦拭,擦拭時間應控制在5 min左右,等到其微發熱時為宜,再用拇指指面對穴位進行垂直用力,向下按揉30~50次。
1.5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蘇醒評分(Steward),包括清醒程度、肢體活動度、呼吸道通暢程度,采用4分制,評分越高患者越清醒。②監測并記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如舒張壓、收縮壓、心率、氧飽和度等。③統計患者惡心嘔吐、呼吸道梗阻、肺動脈栓塞等并發癥。
1.6數據質量控制
調查前對所有調查員進行統計培訓,通過理論、實踐考試后開展調查。當天回收當天調查表,及時審查數據結果,對誤差和錯誤實時調整和校準。調查結束后,編寫相關檢查程序,避免錄入發生錯誤,錄入數據后再次對數據繼續審查,確保數據無誤。
1.7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蘇醒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清醒程度、肢體活動度、呼吸道通暢程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低于對照組、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臨床上通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全麻,不但能夠降低其對手術的應激反應,同時還能避免對呼吸循環系統功能造成影響,從而降低了手術風險發生的概率[4-5]。全麻雖然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然而全麻后患者極易發生蘇醒延遲情況,根據患者疾病類型、身體素質差異、手術情況等因素,出現不同類型的并發癥,以至于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6-7]。特別是對于機體內器官功能衰退的患者來說,由于對全麻藥物敏感性的增加,代謝能力的下降,極易導致患者因麻醉藥殘留造成蘇醒延遲。加之患者對藥物代謝能力較差,從而加重了肝腎組織器官的負擔,延長了術后的蘇醒時間,所以術后尋找出一種安全、可靠的促醒方法成為了臨床工作的迫切需要[8-9]。
以往臨床上在加快患者蘇醒時,常采用等待自然復蘇并呼喚患者姓名的方式,雖然縮短了術后的蘇醒時間,然而效果卻不理想。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并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五心穴主要包括百會穴、勞宮穴、涌泉穴,通過按壓“五心穴”能夠有效促進全麻患者盡快蘇醒,加之具有操作簡單、取材方便、安全性高、應用簡便等特點,從而縮短了患者的蘇醒時間[10]。醫護人員通過對患者的百會穴進行按摩,能夠起到開竅醒腦、回陽固脫、調節機體陰陽平衡的作用[11]。勞宮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效果。特別是在治療全麻患者復蘇時,醫護人員通過按摩勞宮穴能夠起到清心火、安心神、降血壓以及減少患者的躁動的作用[12]。涌泉穴主治頭痛、頭昏、昏厥等急癥。醫護人員通過按摩涌泉穴能夠起到擴張血管、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毒素排出、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13]。張雁等[14]研究表明,采用按摩五心穴以及輕喚患者姓名的方法促醒,能夠降低了對患者的不良影響,加快其蘇醒速度。楊初燕等[15]研究中,將93例全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常規組42例患者采用常規促醒方法,研究組51例患者采用按摩五心穴法,結果證實,常規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7/42),高于研究組的1.96%(1/51)。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清醒程度、肢體活動度、呼吸道通暢程度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舒張壓、收縮壓、心率、氧飽和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分別為23.33%、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類似,提示將按摩五心穴應用于全麻患者促醒中有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實施全麻進行手術的采用按摩五心穴法,能提升患者手術后清醒程度,清醒后患者四肢活動度提升,呼吸道也更為通順。通過監測相關體測指標發現,實施按摩五心穴后,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等查體指標趨于穩定,氧飽和度良好,患者生命提升穩定,有助于康復。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其安全性得以證實。但本研究因回顧性研究的局限性,可能出現回憶偏倚或病例選擇偏倚等情況,導致研究結果普遍性有所缺失,值得臨床擴大病例資料、手術類型、麻醉方法等內容,再次開展研究,觀察按摩無心穴法對麻醉恢復的效果,為臨床提供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仲悅萍,張云,陳曉艷,等.護士和家屬實施感覺刺激對重型創傷性顱腦損傷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比較[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31):3793-3797.
[2]吳娟,李勇強,童孜蓉,等.系統化早期康復訓練護理對腦外科重癥患者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6,17(1):324-326.
[3]陳愛男,張志明,祝兆林,等.醒腦靜聯合納洛酮對腦出血意識障礙患者的促醒作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6,23(6):173-175.
[4]楊曉蘭,鄢麗萍.親情撫觸聯合呼喚法對重型腦損傷昏迷患者促醒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7,3(8):30-31.
[5]呂向紅,張新梅,劉思蘭,等.全麻術后穴位貼敷預防及治療呼吸道并發癥的臨床研究[J].顱面外科雜志,2018,30(1):137-139.
[6]李亞斌,馮海霞,李姣,等.經顱直流電刺激聯合鏡像神經元康復訓練系統對重型顱腦損傷后意識障礙患者的療效[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8,41(7):589-593.
[7]鄧麗霞,劉吉權,倪瑩瑩,等.腦電仿生電刺激結合醒腦開竅針法對持續植物狀態患者腦影像結構和血流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9,34(8):926-931.
[8]於兆穎,徐珊.氟馬西尼對全麻肝葉切除術患者促醒作用及恢復期腦電雙頻指數、認知功能的影響觀察[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7,18(3):111-114.
[9]湯汝,董美珍,郭婷,等.參附注射液、氨茶堿、納洛酮和貝美格對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蘇醒質量的對比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8,13(4):932-934.
[10]Tu Q,Shi J,Yu H,et al.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f ureteroscopic holmium laser Lithotripsy[J].Zhongguo Zhen Jiu, 2018,12,38(7):711-715.
[11]徐雪影,肖華紅,陳素媚,等.早期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促醒效果及并發癥的影響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3):136-137.
[12]劉玉洲,顧應江,徐濤,等.針刺在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中促醒的臨床療效及對NSE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8(58):7-11.
[13]張玲,宋虎杰.三維五感促醒法對持續植物狀態患者PVS量表評分的影響和促醒作用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9,4(16):10-12.
[14]張雁,李哲華,熊阿琴,等.醒腦開竅針法在中老年患者靜脈全麻無痛胃腸鏡檢查復蘇過程中的作用[J].針刺研究,2017,42(4):354-357.
[15]楊初燕,王亮,馮珍,等.正中神經電刺激對腦外傷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臨床及機制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11):1195-1207.
(收稿日期:2020-02-24)
[基金項目]江西省贛州市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GZ2019ZSF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