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投保人通過支付保費從而取得保險人對其未來風險的負擔。在保險合同的履行過程中,保險標的的風險在不斷變化,并且其遭受的損害程度也有可能超過合同訂立時保險人所預估的范圍。所以,保險相對人需要將危險增加的狀況及時通知保險人,使保險人可以對發生變化的風險狀況進行重新評估并作出相應的保險決策,以維持雙方的對價平衡關系。我國現行《保險法》第52條明確規定了被保險人在危險程度顯著增加時的通知義務及相關法律后果,與原有法律進行比較,現行的第52條確實已經有所完善,但在保險實務中對于危險增加之不同情況下的法律后果、具體適用范圍等表述不夠清晰。對該制度應如何進行反思和完善尤為重要。
關鍵詞:危險增加;通知義務;法律效果
一、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的概念及分析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下簡稱保險法)第52條規定,危險增加告知義務是指在保險合同的有效期內,被保險人在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的情況下按照合同約定所應當承擔的及時通知保險人的一項義務。
由上可見,保險法第52條僅提出了“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的概念,但在實務中對于“顯著”的判定規則、履行條件等具體適用范圍以及不同情況下的法律后果并未明確解釋說明。保險法設置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的目的:當保險相對人履行自己的通知義務時,保險人擁有增加保費或解除合同的權利;保險相對人沒有將危險顯著增加的事實通知保險人時,發生保險事故并是由危險顯著增加而引起,保險人可免除承擔保險金的賠償責任。但此舉對負有通知義務的被保險人顯失公平,保險人的權利并未得到限制,不能達到對價平衡原則。
二、危險增加通知義務中存在的問題
1.對危險顯著增加之“顯著”缺乏判定規則。法條對危險增加添加“顯著”一詞,可以看出其存在的重要性。保險合同中,當危險增加發生了本質變化,保險合同成立的條件應當發生相應改變。學理上,危險顯著增加是指危險程度已經造成保險合同中的對價平衡關系不復存在,但在保險實務中,危險的“顯著”增加十分難以判定。對危險顯著增加的判定屬于事實判斷,但保險法并沒有對此進行解釋,在司法實踐中很難判定何種情形屬于危險顯著增加。
2.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的履行條件模糊。我國保險法相關條文中,對被保險人危險增加通知義務,規定了履行義務的主體范圍為被保險人,但是對履行義務的時間僅僅表述為“及時”,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的履行需要以何種方式(即以要式或非要式)將危險顯著增加的事實通知保險人并沒有提到。
3.對保險人選擇權缺乏限制條款。保險法第52條規定,危險顯著增加之負有通知義務的保險相對人依法履行通知義務后保險人可以選擇增加保費或者解除合同。可見,當被保險人履行通知義務后,原先的保險合同并非一定變更或者解除,但在保險人作出不同的選擇時所產生的法律后果卻不同。保險人可在被保險人向其通知危險顯著增加時立即作出選擇(變更保費或者是解除合同)以維護保險人的利益。從保險人的該選擇權的性質判斷,此權利為形成權。形成權僅需權利人單方意思表示即可改變法律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被保險人利益難以得到維護,被保險人因此處于劣勢地位。
三、對完善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的建議
對于上述保險法第52條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有以下幾點建議:
1.將重要性、持續性和未曾預估性作為“顯著”增加的標準。首先,將“重要性”作為判斷危險程度是否顯著增加的第一標準。只有當保險標的發生的危險不同于輕微危險增加或一般類型的危險增加,并嚴重影響保險合同雙方的對價平衡關系之時,被保險人才有必要通知保險人。其次,持續性”也是判斷危險程度“顯著”增加重要標準。持續性的定義指在保險合同有效期內,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因人的主觀行為或客觀環境等因素導致發生變化后,新的危險狀況仍應繼續存在一段時間。當危險狀況長期存續,并不能在短時間內減輕危險程度至原來的狀態之時,造成的保險事故,屬于危險程度顯著增加。但如果僅僅是危險狀況發生了改變之后,立即或者極短時間內造成保險事故,則不屬于危險程度的增加,而是保險事故發生的促成原因,比如將家庭自用車輛變更為具有營運性質的運營車輛,在剛行駛至道路上便因車輛問題發生了交通事故,便不能夠判定屬于危險程度的顯著增加,只要發生的交通事故依舊屬于保險合同的承保范圍內,保險人就不得以被保險人違反危險增加通知義務而拒付保險賠償金。因此當保險標的危險增加達到嚴重影響保險合同雙方對價平衡關系的程度,并持續不斷地客觀存在一段時間時,被保險人才應當履行法定義務通知保險人。最后,危險增加的未曾預估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標準。在簽訂保險合同之時,保險人無法對未來可能會增加的危險進行提前預估,也不能將保險費率的計算中加入對未來未知風險增加的比例。保險公司一般會依據以往的保險種類和性質等進行計算,以對價平衡為基礎確定自己的承保范圍和投保人應交的保費。若危險增加的情況在簽訂保險合同時已經預估在內并已經成為確定保險費率的依據,投保人也已向保險人交納保費,那么被保險人就無須在危險顯著增加時向保險人告知。若與前述情況相反,保險人未將預估的可能發生的危險狀況視為其預估承保范圍和確定保險費率的依據,當危險狀況顯著增加時,原保險合同約定的保費已無法保證合同雙發的對價平衡關系,此時保險人有權選擇增加保費或解除合同。
2.擴展通知義務主體范圍,劃定明確的通知期限和規定嚴格的書面通知方式。在財產保險之中,可以將通知義務主體限于被保險人,但在人身保險之中并不適用。在人身保險中確實存在保險合同簽訂后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所受危險顯著增加的情形,例如:被保險人原來的職業性質只是普通工人,但后來其職業性質轉為具有較高人身風險程度的地下曠工,此時保費和保險合同中保險人所負擔的風險并不平衡。
劃定明確的通知期限和規定嚴格的書面通知方式有助于保險合同的履行和爭議的解決,可以使投保人舉證之時擺脫不利局面,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依據現實的書面通知證據確認其通知義務是否履行,不必擔心在口頭通知情況下發生保險人“抵賴”的情形。
3.限制保險人的選擇權。前文提到,被保險人在履行通知義務之后可能會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對保險人選擇權進行限制可以維護雙方利益。若被保險人是出于維護保險人利益時,保險人無權增加保費或解除合同。這里維護保險人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在客觀條件處于不利于保險人利益時,主動選擇危險顯著增加的情形以避免或者減少保險人的賠償責任。這一限制能鼓勵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盡最大可能避免或防止損害的發生或減少范圍,而非任由保險事故發生。
被保險人采用合理方式履行危險增加通知義務時,對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權利加以一定限制,既是維持現有保險交易秩序、節省被保險人保險成本的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保險人為了逃避保險責任而濫用合同解除權,損害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15 修正),2015年4月24日施行.
[2] 樊啟榮.保險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 劉宗榮.新保險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 梁汪洋.我國保險法上危險增加通知義務研究[D].華僑大學,2018.
作者簡介:王甜甜,女,漢族,江蘇南京人,南京工業大學民商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保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