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露陽 王梓
西班牙文學最早誕生于16世紀初,在伊比利亞半島上,最開始出現了一些人文主義者,他們創辦學校,傳播口頭文學,當地逐步興起了早期的文學形式,隨后再到中世紀時期的西班牙文學的黃金時代,人文思潮涌動,人文主義達到了繁榮的頂峰。然而,在一段時間的澎湃呼嘯之后,這條文學大河疲倦了,它默默地蜿蜒流淌著,悄悄吸吮著兩岸的滋養,時刻準備來日可以重振雄風。果然,隨著沉寂的新古典主義的結束,河面上又再次漣漪迭起,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爭奇斗艷,西班牙文學在浪濤跌宕中尋覓和求索,雖經戰亂和暴政的催殘而百折不回,如同奔騰浩蕩的大川向著歷史的永恒滾滾而去。
19世紀,寫實主義最早由歐洲畫家提出,其畫筆描繪出最真實的現實生活和人們生活的世界。隨后,寫實主義被逐步引入文學領域,成為西歐的一種文化思潮。19世紀中葉,歐洲中產階級勢力相對穩固后,其開始采取略微保守的作風,穩固自己的經濟地位。當時,社會暴亂頻發,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尤為重要。
這一時期,歐洲特別是西班牙涌現出不少作家,他們力求通過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對身邊人物的分析,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結合觀察的結果,描繪出最現實的一面,客觀、真實記錄地當時社會情況。很多作家運用短篇小說、輕松散文等寫作方式,把這些最真實的現象呈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寫實主義作家都是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將自己所經歷和感知的生活融入到文學作品中,寫作方式是單純的內容敘事,寫作手法簡單明了,讓讀者通過閱讀作品就能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
寫實主義更加注重的是藝術對生活的還原程度,無論是繪畫還是文學。從文學作品來說,寫實主義小說更加注重的是敘事的碎片化、生活化,能夠通過碎片化的敘事脈絡完成作品的二次創作。從創作手法來說,寫實主義小說更加注重的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也就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尋其隱藏的奧秘,這樣小說的人物才能更加立體化,作家往往更加注重人物精神世界的描寫。最后,敘事方式更加具有“悖論化”,例如,在描寫小說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時,既要表現出其生活的平平無奇、種種無奈,也要為讀者展現出這種虛構的真實,引發讀者的深度思考。
西班牙當代作家馬努埃爾·里瓦斯就是這樣一個極具代表的人物,他所寫的小說好像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小型人類社會,他筆下活生生的眾多人物都是在西班牙讀者日常生活中所能捕捉到的,都極具生命力。小說中,各種人物的命名、人物性格和生活環境的描述也都別具匠心。馬努埃爾曾說:“小說是生活的寫照,其技巧就是在于再現人們的性格……語言是民族的標志,爐灶是家庭的象征,衣服是個性的外露。不要忘記,在呈現時應該確切保持真實和美化之間的平衡。”此外,馬努埃爾能夠將當時西班牙社會的各種風貌詳實記錄下來,以便探討內在世界的深沉問題。在小說作品中,他將世俗不安和社會不穩定等呈現出來,以此來分析一些歷史人物和一些平民百姓所做事情的動機,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悲情。他敢于批判社會,批判國家,從生活中發掘社會各個階層的共同點,取長補短。在他的作品中,馬努埃爾渴望結束動蕩生活和民族矛盾沖突,希望通過作品,讓人民看到國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馬努埃爾致力于用加利西亞語寫作,被視為加利西亞現代文學史上一個革命性的作家。創作初期,他一直為西班牙的各大報紙寫專欄,曾先后發表多篇文章,至今,他仍然為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等眾多重要的媒體撰寫報道。馬努埃爾創作有詩歌、小說和散文等作品,先后獲得過很多文學獎項。其中,《百萬只母牛》《木匠的鉛筆》《書籍嚴重焚燒》等先后獲得眾多獎項,然而,他的這三部作品基本不被眾人熟知。這三部作品存在大量文化本土化的現象,通過最現實的寫作手法,描繪出加利西亞人民對卡斯蒂利亞文化的抵觸和對其他文化的包容。其實,從西班牙地理結構的角度來看,西班牙的中心位置就是卡斯蒂利亞,而加利西亞自治區環繞在卡斯蒂利亞自治區的周圍,卻始終無法阻礙占據中樞地位的卡斯蒂利亞地區的發展。從歷史層面上看,卡斯蒂利亞王國擊敗摩爾人的入侵,成功地收復失地受,居住在周邊地域的人民逐漸淪為次要者、邊緣者。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佛朗哥獨裁政權的結束,諸多西班牙文學創作者開始采納其他歐洲國家的文學實驗風格、后現代主義、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等寫作技巧,營造出一個活潑多樣的文學世界。西班牙文壇也掀起了出版少數民族語言的作品風潮,對于民族認同、變遷、移居、邊緣性等主題皆有深入的思考及探究。
馬努埃爾的作品大多將傳統的寫實主義與現實的實驗技巧相結合,同時繼承了同樣來自加利西亞地區的文壇先鋒,如羅莎莉婭·卡斯特羅、文圣斯勞·菲南德斯等人的寫作風格。描述的是當地人民真實生活的寫照,描繪出淳樸的民風,其作品不斷地強調民族意識與全球化影響之間的共存關系,呈現出西班牙社會另類的新民族觀念。顯然,馬努埃爾繼承了加利西亞民族反抗卡斯蒂利亞政治文化之本土化的創作精神,以加利西亞語陸續出版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試圖通過文學來暴露社會不公,以求改變社會的面貌。
加利西亞位于西班牙北部,瀕臨大西洋。當年,羅馬人征戰到加利西亞時將其稱為“終極之地”,雖經世紀交替,但加利西亞地區至今依然保存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馬努埃爾繼承了出生地加利西亞地區反抗卡斯蒂利亞政治文化“本土化”的文學創作精神,他的作品一面反映現實,一面又體現出濃濃的人文情懷。
在馬努埃爾眾多作品中,最有名的是《蝴蝶的舌頭》這部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這部小說先后獲得眾多榮譽,榮獲許多國家級和世界級的獎項。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通過描寫現實,借助一個小男孩和一位教師之間的對于大自然問題的對話,開始深入描寫西班牙內戰時期人民的生活疾苦。此部作品中有面對戰爭和死亡的恐慌,有面對生活的無助,有對于主人公膽小和懦弱性格的描寫,甚至還加入了對加利西亞當地生活情境的刻畫,凡此種種都反映出當地人民當時生活的窘境和一種令人絕望的人生。
馬努埃爾·里瓦斯是一位大師,他是一個能夠將虛幻與現實完美結合的偉大人物,當你讀到一段文字的開頭時,你永遠不知道會被他帶至何處。他筆下的每一頁都如同盛開的繁花,在難以預測的弧線處突然變向,對著某個不停跳動的光源綻放。這位出生于1957年的西班牙作家,這位至今一直活躍在西班牙文壇的文學巨匠,一直通過其觀察入微的雙目,通過其奇思妙想的想法、別出心裁的寫作方式,為大眾讀者呈現出一個最真實的文學世界。
(1.長春師范大學;2.吉林大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班牙當代作家馬努埃爾·里瓦斯作品中的文化本土化現象研究”(項目編號:2019wt4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敬露陽(1987-),女,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西班牙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