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銳
(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烏魯木齊 830000)
新疆某水利樞紐位于阿勒泰地區,工程等別為Ⅰ等,工程規模為大(1)型。渠首工程主要由泄洪閘、溢流堰、生態閘、引水閘、仿生魚道等建筑物組成,均為1 級建筑物。渠首工程采用閘堰結合的方式,泄洪閘為開敞式,設置6孔,單孔凈寬10 m。生態閘為潛孔式,設置1 孔,單孔凈寬2.5 m。溢流堰寬70 m,采用WES實用堰,堰頂高程701.90 m,為無閘控制。堰頂上游段堰面曲線采用三圓弧曲線,上游堰面鉛直,下游段堰面曲線采用冪曲線,曲線方程為Y=0.237 066X1.85。
正常引水位701.90 m,引水閘引水流量為65 m3/s;設計洪水標準P=1%(Q=2337 m3/s),相應水位為704.130 m;校核洪水標準P=0.33%(Q=2548 m3/s),相應水位為704.306 m。由泄洪閘、溢流堰、生態閘聯合泄流。為驗證攔河閘及溢流堰的過流能力,優化整體布置方案,開展了模型試驗研究。
整體模型包括了溢流堰、泄洪閘、生態閘、引水閘以及溢流堰、泄洪閘和生態閘之后的消力池。縱向試驗范圍為閘軸線上游200 m、消力池向下游200 m,總長約400 m左右。樞紐布置模型尺寸大約為13.5 m×5.7 m(長×寬)。
模型試驗采用正態模型,按遵循重力相似準則設計,模型試驗的長度比尺λL為30。流量比尺λQ為4 929.5,流速比尺λv為5.477,糙率比尺λn為1.763,時間比尺λt為5.477。
整體模型試驗設計、模型制作安裝、測試儀器和測試方法等按照《水工(常規)模型試驗規程》(SL155-2013)要求執行。
根據《水閘設計規范》(SL265-2016),泄洪閘按平底閘堰流泄流能力計算公式計算,生態閘按平底閘孔流泄流能力按公式計算;根據《溢洪道設計規范》(SL253-2018),溢流堰按開敞式實用堰流泄流能力計算公式計算。計算成果分別見表1~表3。由以上計算可知,泄洪閘、溢流堰、生態閘聯合泄流,設計工況泄量為2 374.98 m3/s,校核工況泄量為2 549.73 m3/s,均滿足過流要求。

運行工況設計洪水校核洪水閘前水位/m 704.130 704.306下游水位/m 701.388 701.346閘底板高程/m 697.20 697.20閘孔寬度/m 10 10孔數6 6流量系數0.385 0.385側收縮系數0.978 0.978淹沒系數1.0 1.0計算泄量/(m3/s)1 821.84 1 925.28

工況設計洪水校核洪水單孔閘門凈寬/m 2.5 2.5流量系數μ 0.524 0.527垂直收縮系數0.629 0.628閘口開度e/m 2.50 2.50堰上水頭Ho/m 6.83 7.13 e/Ho 0.366 0.351流速/(m/s)2.22 2.19計算泄量/(m3/s)37.91 38.96

運行工況設計洪水校核洪水堰前水位/m 704.130 704.306下游水位/m 701.388 701.546堰底板高程/m 697.20 697.20堰上水頭/m 2.230 2.426堰寬/m 70 70流量系數0.492 0.501側收縮系數0.996 0.995淹沒系數1.0 1.0計算泄量/(m3/s)515.23 585.49
溢流堰、泄洪閘及生態閘共同過流,設計洪水位704.13 m,泄量為2 159.88 m3/s,水流流態見圖1。校核洪水位704.306 m,泄量為2 520.00 m3/s,水流流態見圖2。

圖1 設計工況整體流態圖

圖2 校核工況整體流態圖
由試驗可知,雖然設計工況和校核工況下的整體流態較好,水面線均較為平順,但是泄量均未達到要求,故需要驗證泄洪閘、溢流堰單獨過流的泄量,調整閘堰的配置比例。
為率定泄洪閘的過流能力,僅泄洪閘過流,共進行了4組試驗。
3.3.1 泄洪閘水流流態
泄洪閘流量Q=356.08 m3/s,該工況下的上游水位為699.744 m,流量系數為0.330,水流流態見圖3;泄洪閘流量Q=504.55 m3/s,該工況下的上游水位為700.352 m,流量系數為0.339,水流流態見圖4;泄洪閘流量Q=751.41 m3/s,該工況下的上游水位為701.28 m,流量系數為0.343,水流流態見圖5;泄洪閘流量Q=862 m3/s,該工況下的上游水位為701.728 m,流量系數為0.344,水流流態見圖6。

圖3 泄洪閘Q=356.08 m3/s流態圖

圖4 泄洪閘Q=504.55 m3/s流態圖

圖5 泄洪閘Q=751.41 m3/s流態圖
3.3.2 泄洪閘水位流量關系
根據試驗數據計算僅泄洪閘過流時的水位流量曲線見圖7。

圖7 泄洪閘水位流量曲線圖
3.3.3 泄洪閘流量系數
泄洪閘流量系數表見表4。

上游水位/m流量系數701.66 0.344 701.45 0.3 434 701.28 0.343 700.92 0.341 700.34 0.339 700.14 0.336 699.72 0.330 699.48 0.328
3.3.4 泄洪閘單獨過流試驗成果
因上游水位超過701.9 m時,溢流堰會溢流,故僅測定了上游水位低于正常引水位701.9 m 的4 種工況,故泄洪閘單獨過流的設計和校核工況不能通過水工模型試驗確定,但從已做工況的流量系數來看,泄洪閘體型比較合理,泄洪能力較充足。
為率定溢流堰的過流能力,共進行了4組試驗。試驗中,泄洪閘、生態閘及引水閘全關,僅溢流堰過流。
3.4.1 溢流堰水流流態
溢流堰流量Q=37.28 m3/s,該工況下的上游水位為702.323 m,流量系數為0.437,水流流態見圖8;溢流堰流量Q=251.13 m3/s,該工況下的上游水位為703.389 m,流量系數為0.446,水流流態見圖9;溢流堰流量Q=463.03 m3/s,該工況下的上游水位為704.086 m,流量系數為0.462,水流流態見圖10;溢流堰流量Q=624.21 m3/s,該工況下的上游水位為704.531 m,流量系數為0.472,水流流態見圖11。

圖8 溢流堰Q=37.28 m3/s流態圖

圖9 溢流堰Q=251.13 m3/s流態圖

圖10 溢流堰Q=463.03 m3/s流態圖

圖11 溢流堰Q=624.21 m3/s流態圖
3.4.2 溢流堰水位流量關系
根據試驗數據計算僅溢流堰過流時的水位流量曲線見圖12。

圖12 溢流堰水位流量曲線圖
按照圖12的水位流量關系曲線,設計工況下水位704.130 m 時,過流流量為480 m3/s;校核工況下水位704.306 m時,過流流量為540 m3/s。
3.4.3 溢流堰流量系數
溢流堰流量系數表見表5。

流量/(m3/s)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上游水位/m流量系數704.466 0.471 704.392 0.468 704.192 0.465 704.049 0.461 703.895 0.458 703.736 0.454 703.566 0.450 703.385 0.446
3.4.4 溢流堰單獨過流試驗成果
不同流量下溢流堰流態較好,水面線均較為平順。但按照圖12的水位流量關系曲線,設計工況過流流量為480 m3/s,小于計算值515.23 m3/s;校核工況過流流量為540 m3/s,小于計算值585.49 m3/s,泄量均存在略微不足的問題。
結合水工模型試驗成果,為增大泄量,采取縮窄溢流堰堰寬,擴寬泄洪閘閘室寬度的措施。對模型進行優化如下:①溢流堰堰寬縮窄6 m,由堰寬70 m 縮窄至64 m;②泄洪閘閘室寬度由每孔10 m增大至11 m。
溢流堰、泄洪閘及生態閘共同溢流,設計洪水位704.130 m,流量為2 342.35 m3/s,水流流態見圖13。校核洪水位704.306 m時,過流流量為2 550.17 m3/s,水流流態見圖14。

圖13 優化后設計工況整體流態圖

圖14 優化后校核工況整體流態圖
由試驗可知,優化后閘堰結合的配置比例合理,泄洪閘、生態閘及溢流堰聯合泄流時,設計工況和校核工況下的整體流態較好,水面線均較為平順,泄量也滿足要求。
通過水工模型試驗的觀察、測量,優化后閘堰結合的配置比例合理,閘堰聯合泄流時,泄量達到要求。通過模型試驗研究,優化了工程布置,為下一階段的設計工作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