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閱 相明杰
[摘 要]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飛速增長,不僅解決了80%以上的城鎮居民就業,還為擴大政府稅收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保障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和組成部分。然而,中小企業融資時常常遭遇較為嚴重的信貸配給問題,融資瓶頸難以破解。新三板市場是我國中小企業金融制度改革的重要產物,為中小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緩解融資難的現實問題。但由于相關制度不完善,投資不夠活躍等原因,新三板市場一直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為了使新三板市場發揮真正的效力,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三板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從轉板制度、外部監管等方面著手,為新三板市場發展注入新動力。
[關鍵詞] 新三板市場;融資問題;制度改革;中小企業
[中圖分類號] F27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8-0047-02
一、新三板發展現狀
新三板市場是我國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開發的新的融資渠道,我國金融制度的創新的產物,新三板市場掛牌企業可以通過股權質押,定向增發等方式進行融資,從而緩解融資難的困境。截止到2020年6月22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為8546家,總股本5473.85億股。按市場分層來分類,其中創新層1189家,基礎層7357家;按交易方式來分類,其中做市掛牌公司639家,集合競價公司7907家;兩網及退市公司74家。從地域方面來看,掛牌數量明顯增多的省份大都位于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其中江蘇、北京,廣東三個區域增速較快。隨著2013年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運營,新三板市場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跨越式增長,并且在之后的時間里實施了做市商制度和分層制度。從2013年至2018年掛牌公司數量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但是從2014年開始增長率便一路下滑。直到2018年末掛牌數量為10691家達到高峰,2019年開始便開始進入下滑趨勢,年末統計數據顯示掛牌企業為8953家,并且截止目前這一數量仍在下降。而新三板市場的成交金額更是從2017年的2271.80億元峰值下跌至2019年的825.69億元。
為了緩解這一頹勢,發揮新三板市場真正的價值,新三板的改革勢在必行,2020年6月3日,證監會頒布了《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的指導意見》,在原有的基礎層和創新層的基礎上加入了精選層,并且規定掛牌企業只要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直接由精選層申請轉板至深交所創業板或上交所科創板。希望可以充分利用新三板市場承上啟下的功能,加強各個資本市場之間的聯系,給新三板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二、新三板市場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新三板市場活力不足
與其他金融板塊相比,新三板當前的流動性明顯偏低并呈現下降的趨勢,2018年新三板市場成交額為888.01億元,同比下降60.9%,2019年在此基礎上繼續下降,為825.69億元。但同樣在2019年中小板成交額為31萬億元,同比增長53%;深市成交額更是高達73萬億元。這說明我國金融市場向好,但新三板市場卻比較低迷。新三板市場現有的投資產品中,存續期普遍在3年以上,且一般采取全封閉策略,并且設置了相應的贖回費用,這些產品規定都增加了投資者所承擔的流動性風險[1]。另外,新三板市場對于投資者的要擁有超過500萬元證券類資產的要求也將很多想要進入新三板市場的中低收入人群拒之門外,雖然可能證監會是考慮到中低收入投資者風險承擔能力問題,但這確實也是導致新三板市場不如其他金融板塊活躍的原因之一。
(二)融資效率較低,內部監管失衡
新三板市場集中了一些未能在主板市場上市,經營規模較小的中小型企業,信息披露不是很透明,完整性較低。而投資者大多厭惡風險保持一定的謹慎性,這種懷疑態度導致基礎層的企業很難融資。在種種輕資產企業偏多的狀況下,固定資產較少,銀行大多認為此類企業風險較高,并不能獲取足夠的抵押金額,因此定向增發和民間借貸成為了大多數中小企業主流的融資方式。然而在股權質押的過程中,對控制權的降低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控制權的度需要管理者準確把握,控制權過高也會不利于企業的治理,第一大股東并沒有參與到公司的經營決策當中來,但卻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管理層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股獨大卻沒有相應的監管機制予以制衡,同樣會導致企業出現問題。同時對于融通大量資金的投資決策方面也缺乏監管,項目的可行性不高導致資金的大量閑置從而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改革推進緩慢
新三板市場成立以來,可以成功轉板的企業鳳毛麟角,雖然新三板成立之初有相關政策文件提到,凡符合中小板、創業板條件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可以直接轉到相關板塊上市,但由于新三板自身轉板機制等問題,使得這一政策形同虛設。為了解決轉板上市機制等問題,新三板進入了改革過程中的關鍵時期。今年的3月6日中國證監會起草了《中國證監會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的指導意見》,根據中國證監會黨委部署,全國股轉公司于4月27日正式啟動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并在精選層掛牌。這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十分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和進步的,接下來就進入到了明確這一系列舉措的目的,并把這些改革變為現實的艱難地實施階段。精選層的流動性將進入一個令人期待的階段,那么位于基礎層的企業又應該如何為自己謀求發展的出路,這當中如何保證想進入精選層的企業所發布的信息是真實可靠的,有關人員在審核過程中是否嚴格執行了程序,以及放寬了個人投資者的準入門檻的同時,能否兼顧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等問題仍然需要我們進一步落實。
三、多點落實新三板市場改革
(一)提升市場活躍度,加強市場監管
想要提高新三板市場的活躍度,擁有大量的具有相應金融知識儲備和資金能力的投資者是必不可少的。從證監會2019年12月27日頒布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來看,新三板市場對投資人的準入標準有所降低,將原來的投資者需要在本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終證券類資產市值500萬元人民幣以上,改變為對精選層、創新層及基礎層的分層對待,分別為:本人名下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人民幣100萬元、150萬元、200萬元以上且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的個人。這一改進加強了新三板市場對于投資者的包容程度。事實上,受此次新三板啟動全面深化改革等因素刺激,市場交投已經開始有回暖跡象。2019年第四季度新三板市場的成交金額為223.12億元,同比增長23.14%。但想要新三板市場可以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除了吸引大量投資者進入市場外,對掛牌企業的監管不容忽視,加強對掛牌企業的審查,對于信息披露失真的企業和機構嚴厲打擊,增強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
(二)優化融資結構,加強內部控制
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存在的問題導致了融資效率低下,融資風險高等問題,針對資金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優化融資結構勢在必行。新三板市場上掛牌的中小企業應發展多種融資方式,多采用發行普通股、優先股、老股轉讓和發行公司債券等多樣的方式來分散可能存在的風險。《意見》明確符合條件的“新三板”掛牌公司可以申請轉板至上交所科創板或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同時,新三板市場將按照三層市場結構劃分,各層級的融資、交易等功能逐層增強,投資者數量和類型逐層增加,精準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差異化需求,更好地發揮“新三板”服務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作用。
融資能力差的問題還應從企業內部根源上解決,增強企業內部信息披露的完整和及時性,加強外部監管措施,獲取投資者的信任。同時也要加強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摒棄家族企業的觀念,引進專業性人才,逐步實現市場規范化,從而增強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競爭力。對于資金的使用方面也要做好規劃,既要避免債務過多但資金剩余而導致的經營風險,也要預估好企業的發展需求,以免資金鏈斷裂,從而提高融資效率。
(三)以中小企業為核心,明確新三板定位
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目的在于規范公司內部控制使企業逐步達到資本上市的基本要求,在新三板的過渡和培養下,逐步實現股權標準化,增強其融資能力,提升公司的整體估值。新三板針對的是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對于基礎層,創新層和新增的精選層掛牌的企業,要突出各個層次的特點,實現差異化發展。對于位于精選層的企業,信息的獲取更加便利,無形中增加了投資者的積極性。同時也給位于基礎層和創新層的企業做了一個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目前處于改革進程中的直接對接創業板和主板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之間的轉板機制,對于符合發行條件的企業來講,不需要以往復雜的程序,加快了轉版的進程。同時改革過程中也要嚴格把關進入精選層的發行條件,加強外部監管措施和造假的懲罰措施,防止一些企業為了上市欺騙廣大投資者。
新三板改革之路任重道遠,出臺新規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如何保障規定的落實,將好處實實在在的落到中小企業的頭上,加強公眾對于新三板市場的信心,打造一個企業和投資者都可以信任的良心市場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為了該目的,新三板市場要始終圍繞中小企業的需求服務,針對其特點,提升市場吸納投資者的能力,為企業融通到更多的資金。分層改革的同時,對于基礎層的企業也要加強幫助和扶持的力度,督促其以創新層和基礎層的企業為基準,不斷發展進步,才能盡快根本上解決企業的融資難題。
[參考文獻]
[1]林樂芬,唐崢.中小企業新三板市場融資現狀與績效分析——以“三省一市”694家中小企業為例[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5,36(6):71-76.
[2]張寶賢,唐建榮,吳婷.新三板上市公司融資效率研究[J].商業經濟,2020(5):73-74+148.
[3]鄭云峰,朱珍.新三板融資:方式、困境及改革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20(5):87-95.
[責任編輯: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