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而發展鄉村旅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延邊地區鄉村旅游取得長足發展,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同質化現象嚴重、智慧化建設滯后、宣傳不到位、品牌意識不強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推進鄉村旅游傳統業態轉型升級、開啟鄉村旅游智慧模式、加強宣傳推介塑造品牌形象等對策建議,以期為延邊地區鄉村旅游持續向好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延邊地區;鄉村旅游;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 F74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8-0087-02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比绾斡行Ы档托鹿诜窝滓咔橛绊?,接續推進全面脫貧、鞏固脫貧成效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的,這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鄉村旅游是指以鄉村地區為主要活動場所,利用鄉村獨特的生產經營形態、民俗風情和田園風光為資源,為城市居民提供集休閑、觀光、娛樂和購物于一體的新型旅游業態。鄉村旅游的發展對于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起到關鍵作用,因而已經成為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延邊地區鄉村旅游蓬勃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分析延邊地區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法,對于延邊地區鄉村旅游精準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加快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助推旅游消費提質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一、延邊地區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鄉村旅游是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渠道,要抓住時機,把資源變資產,實踐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钡l村旅游抵御風險能力較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延邊地區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突顯出來。
(一)鄉村旅游同質化現象嚴重
延邊地區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仍然處于一種較低水平的發展,缺乏多元性。第一,鄉村旅游項目同質化嚴重。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未能將延邊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實際的科學設計結合起來。景區規劃和產業旅游項目的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主要為民俗村、農家樂、花海、垂釣等。第二,鄉村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延邊地區鄉村旅游資源豐富,但未能充分利用好當地的優勢資源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大多數還停留在季節性采摘和吃住接待等,缺乏創新。第三,鄉村旅游文化缺乏清晰的脈絡。尚未深入研究挖掘延邊地區鄉村旅游資源和民俗文化內涵,并結合當地實際,突出鄉村特色,展現獨特文化。難以滿足游客高質量、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從而進一步推動特色鄉村旅游經濟的形成。
(二)鄉村旅游智慧化建設欠佳
第一,觀念因素的制約。目前延邊地區大部分鄉村旅游網站的開發者對于智慧鄉村旅游的概念和其發展的意義缺乏清晰的理解和認識。有些地方雖然建立起了智慧旅游微信公眾平臺和旅游網站,但卻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鄉村旅游智慧化建設。第二,人力資本的制約。鄉村旅游智慧化建設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同時對于技術水平的要求也比較高。因獲取相關信息的傳播渠道時效性較差,嚴重地制約了游客對信息的及時獲得。第三,資金的制約。智慧鄉村旅游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前期進行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搭建、后期進行的網絡實時維護以及技術人才的系統培訓等。并且部分鄉村地處較為落后偏遠的地區,基礎通信設施還比較薄弱,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來進行全面整修。
(三)鄉村旅游宣傳不到位,品牌意識不強
第一,鄉村旅游運營模式中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延邊地區鄉村旅游宣傳尚未與互聯網緊密結合,未能進一步形成智慧旅游宣傳模式。第二,鄉村旅游產品的宣傳策劃能力不足。在宣傳內容和方式上缺乏創新及亮點,主要是照搬其他旅游景區的文化發展經驗,對于本地景區的文化歷史挖掘不足。延邊地區鄉村旅游的產品對遠距離客源來講缺少核心競爭力,對近距離客源來講同質化現象嚴重。第三,鄉村旅游的品牌意識較弱。延邊地區鄉村旅游文化項目和游覽環節沒有根據本地特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推廣的價值不大,因此對游客的吸引力和復游率相對較低。雖然延邊地區部分鄉村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但是由于缺乏宣傳意識,鮮為人知。
二、解決延邊地區鄉村旅游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推進鄉村旅游傳統業態轉型升級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游客對健康和養生旅游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叼B旅游將會成為延邊地區鄉村旅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持原生態資源的基礎上,對傳統民俗游、農家樂等相對門檻較低的旅游項目,進一步結合區域自然、人文旅游資源綜合開發,打造農業生產與農事體驗共融、實地采摘與網上銷售產品的多層次開發模式。第一,對以民俗旅游為特色的鄉村進行重點升級改造與提質建設。如琿春市敬信鎮防川村、安圖縣萬寶鎮紅旗村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游客的旅游需求和偏好,精心策劃出旅游活動和產品開發項目,不斷豐富旅游項目所內含的文化底蘊,充分體現出不同的民俗特色,避免“千村一面”,陷入同質化發展,不但要吸引更多的游客,還要留住更多的游客。第二,對以冰雪文化為優勢的鄉村進行高起點謀劃、高品位彰顯、高質量推進。著力打造具有延邊林區冰雪文化特色的老白山雪村等。積極主動借鑒外地雪村的建設經驗,高質量建設具有民俗風情的延邊地區特色雪村。第三,對以東北抗聯歷史為印記的紅色旅游資源進行深度體驗游挖掘。充分發揮延邊地區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優勢,講好革命故事,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開辟現場體驗游項目和游覽路線,帶動和形成延邊地區紅色旅游示范區,不斷提升紅色旅游文化的吸引力,不斷增強紅色旅游文化的感染力。第四,對以邊境旅游為特點的鄉村進行提質、增效改造。延邊地區的部分鄉村可以依托較長的邊境線,進而將沿線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特色產品通過邊境公路有機串聯整合起來,提升鄉村旅游景區風貌,打造亮麗的“風景線”。大力發展邊境自駕游、騎行游和徒步游,突出項目的重點和支撐,加快邊境鄉村旅游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全面保障和提升邊境旅游的綜合服務質量和其綜合經濟效益。
(二)開啟鄉村旅游智慧模式
延邊地區鄉村旅游可以充分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利用好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形成延邊地區鄉村旅游“智慧”一體化服務。讓游客通過“鄉村旅游+互聯網”這種模式感受到“互聯網+風景+文化”的多重魅力,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發展智慧鄉村旅游。第一,有序推進鄉村旅游景區實現無線全覆蓋。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開展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體驗。完善旅游行業的運行與監管、信息檢測大數據采集、應急指揮與發布等服務功能,有效夯實智慧鄉村旅游景區建設的基礎。大力推廣人臉識別入園、“智慧景區”電子講解服務、“無接觸”移動支付等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第二,創新鄉村旅游營銷模式。鄉村旅游經營者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將當地特色產品全方位展示給游客,吸引游客線上、線下共同消費。將傳統的直接營銷、經銷商代理營銷變為網絡線上營銷,構建大數據營銷平臺,降低農產品的營銷成本。第三,用好用活智慧旅游云平臺。進一步強化大數據分析和監控功能,依托網絡信息平臺和微信公眾號等大數據載體,探索景區實時VR直播技術,探索建立統一的鄉村旅游智慧公共服務體系和平臺,實現對鄉村旅游景區的安全風險防范,流量監控。進一步結合導航定位、電子數字化導游、虛擬數字化旅游等高科技,使游客動態監測管理系統得到廣泛的運用,為延邊地區鄉村旅游轉型和產業化升級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三)加強宣傳推介塑造品牌形象
第一,加強宣傳推介力度。一是拍攝介紹延邊地區鄉村旅游景區的宣傳片,并在各廣播電視臺及主流的報刊上投放宣傳廣告。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專業文化機構組成專家評審會,合力組織開展演藝項目、創作征集、比賽競技等一系列主題宣傳活動,打響延邊地區鮮亮的鄉村旅游文化品牌。二是根據延邊地區特色鄉村旅游文化資源,舉辦一些高質量的活動來激活延邊地區鄉村旅游的市場,如民俗文化節、花海藝術節、人參節等。加強資源整合和包裝,明確鄉村旅游宣傳的主題,研究和探索更多的鄉村旅游節慶和載體,加大鄉村旅游宣傳推介力度。三是積極組織延邊地區的鄉村旅游企業參與品牌評選活動,從而不斷提升其知名度,可以開展延邊地區特色鄉村旅游經營單位、特色鄉村民俗、特色鄉村旅游商品等評選活動。借此平臺更好地宣傳推介和發展延邊地區鄉村旅游,努力擴大延邊地區鄉村旅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第二,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一方面,通過運用網絡、口碑、體驗式等多種營銷方式,打造立體化品牌宣傳和銷售服務平臺,借助傳統媒體之外的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多種網絡新媒體,大力推廣和宣傳營銷延邊地區鄉村旅游品牌。另一方面,由企業負責人及鄉鎮黨委書記、村書記帶頭代言宣傳、品質承諾,以可視化的舉措,贏得消費者的信賴,持續強化品牌、不斷追求口碑。
綜上所述,延邊地區鄉村旅游在面臨提質升級、創新發展考驗的同時,要以更加清醒的開發理念、穩健和睿智的心態,通過采取鄉村旅游轉型升級、智慧鄉村旅游建設、宣傳推介力度加強、良好形象塑造等一系列有效舉措的影響下,推進延邊地區鄉村旅游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何景明,馬澤忠,李輝霞.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農村經濟,2004(7):36.
[3]賀劍武.鄉村旅游信息化建設與智慧旅游融合發展路徑探討[J].農業經濟,2019(8):39.
[4]金媛媛,王淑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生態旅游產業與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研究[J].生態經濟,2020(1):138.
[5]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24(2).
[6]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29(1).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