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連華
與汽車行業發展相對應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尾氣排放的控制問題,尾氣排放不僅會惡化動植物生長環境,破壞生態平衡,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巨大損害。國家建設美麗中國口號的提出、城市內部環境保護壓力進一步加大,這些新形勢都意味著加強對汽車尾氣排放的控制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就將研究重點放在汽車的駕駛和維修兩個過程,詳細探究他們對排放性能的影響以及從這兩大角度突破尾氣排放問題的現實路徑,希望能夠為改善空氣質量貢獻一份薄力。
受到技術等諸多因素限制,家庭汽車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向大氣中排放出一些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的產生方式比較多樣,但主要的產生方式有三種:一是由曲軸箱泄露,二是從油箱等部位蒸發,第三種也是最重要的一種,就是直接通過汽車尾部的排氣管排出。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氮氫化合物等,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另外,由于受到發動機類型和燃燒程度不同影響,汽車所排放的尾氣中所包含的污染物類型也是多變的,以最為常見的空氣和燃料所發生的燃燒反應為例,如果二者能夠充分反應,燃燒過程比較徹底,那么產物就只有二氧化碳、水以及對環境比較友好的氫氣、氦氣等等,但是如果燃燒沒有徹底完成,那就會產生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等對會拉低環境質量的氣體。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氧化碳,這種氣體的典型特征是無色無味,因此難以被察覺,但是這種氣體如果被吸入人體,那就會帶來嚴重問題,受害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頭暈惡心等不良癥狀,如果搶救不及時死亡的幾率非常之大。
從汽車駕駛環節對排放性能的影響入手。首先從駕駛環節來說要考慮路面實際情況,駕駛員應盡量保持在平穩路面行車前進,啟動前要對點火系和啟動系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保證二者在汽車發動時能夠良好工作。另外,從駕駛環節來說,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要想盡量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數量,就要在行駛過程中正確使用加速踏板,因為踏板能夠控制氣缸內的混合氣體情況,要合理控制節氣門的開放程度,要知道節氣門不論是開放過大還是過小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混合氣體內一氧化碳的濃度上升。如果駕駛員松踏板過程過于迅速,缺乏漸進性,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節氣門便會迅速關閉,相應的進氣管內的真空程度便會大幅提高,原本附著殘留在進氣管內壁上的少量油膜便會隨之蒸發,并且轉化為混合氣體的一部分,使得混合氣體的濃度提升。更糟的是,此時還會生成一個氣門重疊角,該角有很大幾率會攔截一部分本應排出的廢氣倒流回氣缸內,使得氣缸內的燃燒成分變得復雜,燃燒產物的危害性也就更大。加速情況下,燃燒室內的氣溫一般比較高,曲軸也會達到極高轉速,這樣火焰就能夠迅速傳播蔓延,熱損失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下降,也就意味著燃燒產物中會出現更多的氧化碳化合物,這種物質也是一種主要的污染物。由此可見,加速行駛也是使得汽車排放尾氣不可控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我們的駕駛員應該在行駛過程中盡可能的保持平穩勻速行駛狀態,盡可能減少緊急剎車和加速行駛,同時這也有助于提高駕駛安全性。②駕駛過程中還可以通過降低汽車怠速運轉期的辦法來改善尾氣排放情況,具體的操作步驟為:首先將汽車保持在怠速運轉狀態,等到水溫大致達到五六十度,并且儀表盤上各項示數指標顯示正常無誤后,再發動汽車,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注意要控制好怠速時間,尤其不宜過長,不然也會出現因燃燒不徹底而導致的一氧化碳含量上升。③在使用離合器時,要保證換擋平順,堅持快踩慢抬的原則,還要注意與油離相互配合,堅持規范操作,因為離合器一旦操作不當出現打滑或者是分離不夠徹底的情況,就會使得動力的輸出不足,也會造成排放尾氣中污染物、有毒有害成分所占的比例上升。
從汽車維修環節對排放性能的影響入手。汽車維修也叫汽車保養,也是維持汽車良好排放性能的一個關鍵突破口,汽車的維修保養周期也要受到諸多因素作用,通常主要由汽車本身的技術參數以及車主對汽車的實際使用情況決定。在汽車維修過程中主要要關注這幾個問題:①要嚴格參考有關的標準要求,檢查單杠轉速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因為單杠轉速是確定各缸工作情況的重要依據。②還要控制排氣門的間隙,確保間隙距離處在0 . 2 4毫米到0 . 2 9毫米的合理范圍之內。③還要維持化油器的浮子室以及各個汽油管道內的良好衛生狀況,保證這些位置的干凈清潔。
汽車的駕駛環節和維修保養環節都對汽車尾氣的排放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如果駕駛員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不足,汽車駕駛過程不規范,同時又不注意對自己車輛的定期維修和養護,那么汽車尾氣就會長期大量排放,產生無窮后患,從這種情況來看,對于汽車尾氣的控制工作,不僅僅與汽車生產維修行業的有關專業人士有密切關聯,也是所有有車一族應該扛起的重擔。
[1]何延成.汽車駕駛與維修對排放性能的影響分析[ J].內燃機與配件,2019(23):139-140.
[2]劉輝.汽車駕駛與維修對排放性能的具體影響論析[ 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2):74-75.
[3]葛鴻雁.汽車駕駛習慣與維修保養對排放環保性能的影響初探[ J].汽車實用技術,2019(20):173-175.
[4]胡紅軍.探討汽車駕駛與維修對排放性能的影響[ J].汽車實用技術,2019(17):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