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梅
癲癇是神經系統疾病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到達7‰,我國目前約有癲癇患者900萬人,除了癲癇持續狀態等極少數情況需要住院治療,絕大多數癲癇患者均以慢性疾病長期在門診治療,都必須經歷漫長的康復治療期,所以,癲癇患者及其家屬均應掌握該疾病康復的護理知識,才能達到減少復發或完全康復。那么,究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呢?
癲癇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癇性發作,常見的有部分性發作和全面性發作。
(一)部分性發作:身體局部不自主抽動,多見與面部、手指、足趾或某一肢體;或突然凝視,雙眼偏向一側;或短暫意識模糊、錯覺、幻覺等,也可表現為一側肢體麻木或針刺感。
(二)全面性發作:患者表現為意識突然喪失,眼球上翻或凝視、牙關緊閉、尖叫、呼吸暫停、全身骨骼肌持續收縮、軀干和頭頸反張、上下肢體猛烈伸曲;可發生骨折和舌咬傷,同時伴有大量流涎、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瞳孔擴大及對光反射消失;患者強烈陣攣后,全身肌肉松弛,可出現大小便失禁。一般發作5~10分鐘后患者清醒,清醒后有乏力、頭暈、頭痛,對抽搐過程不能回憶。
(三)如果患者持續發作30分鐘以上或意識未恢復又頻繁發作,被稱為癲癇持續狀態。
癲癇患者常年服藥,甚至終身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和反復發作,對患者心理、工作、生活均產生較大影響,患者極易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表現為:緊張易怒、悲觀失望、焦慮抑郁,甚至自暴自棄。因此,患者的家人和朋友給予患者強大的心理支持,對患者堅持治療和預后至關重要。
(一)理解尊重患者,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二)時常鼓勵患者充分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并細致觀察患者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及時給予疏導和安慰。
(三)家屬和患者一起積極面對現實,堅持正規服藥,防止和減少癲癇的復發,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
癲癇康復期的患者,只有堅持長期正規的服藥,才能控制或減少復發。
(一)堅持長期規律服藥,不自行換藥。
(二)遵醫囑服藥,不要以為很長時間段未見復發,就擅自停藥或減量,要按療程服藥,不多服、不漏服、不擅自減量、不擅自停藥,患者一旦少服、漏服、擅自停藥,即可能導致癲癇復發,甚至發展為難治性癲癇或引發癲癇持續發作。
(三)服藥過程中,應按時檢查肝腎功能;如果正規服藥過程中仍然出現癲癇復發,應立即就醫調整用藥。
(四)抗癲癇藥物多為堿性藥物,為減輕胃腸道不適,不宜空腹服藥,最好飯后服用。
(五)了解抗癲癇藥物的副反應,常見的有:嗜睡健忘、頭暈、復視、毛發增多、皮疹、體重增加、惡心嘔吐等,如果副反應特別嚴重,應該立即就醫。
(六)不信土方偏方,不亂吃藥。
(七)服藥過程中,不宜從事駕駛、游泳、高空作業等危險性工作。
患者及家屬必須充分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才能盡量避免以下誘發因素
(一)患者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的休息,切忌過度勞累。
(二)飲食宜清淡,忌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不能暴飲暴食,也不能過度饑餓。
(三 )保持情緒穩定,切忌過度情緒激動,避免受驚嚇。
(四)盡量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強烈的光線和聲音刺激。
(五)不能過度用腦。
(六)避免感冒受涼導致的高熱;避免腹瀉、便秘。
(七)女性在治療過程中,避免妊娠和分娩,妊娠分娩極易誘發癲癇發作。
在癲癇患者康復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難以避免癲癇的突然發作 ,作為患者家屬,必須了解患者突發癲癇的正確處理方法。
(一)患者病情沒有完全控制時,不要單獨外出活動,如果必須外出,應該由家屬陪伴。病人病情穩定期間外出時,應該隨身攜帶患者信息卡片,卡片上有患者姓名、年齡、所患疾病、家庭住址及家屬聯系方式。
(二)防止患者窒息:發作時保持患者頭偏向一側或頭低腳高位,松開患者衣領,解開褲帶,及時清除口腔過多的分泌物。
(三)防止發作患者受傷
1.患者如果感覺到有頭暈、頭痛發作先兆時,可以迅速平臥,可防止摔傷。
2.一旦患者癲癇大發作,陪伴人員可緩慢將患者置于平臥位,切忌用力按壓病人抽動的肢體,以防骨折和脫臼。
3.防止舌咬傷,陪伴人員可將毛巾、紗布、布類等,放于抽搐患者上下牙齒之間,以防患者舌咬傷。
4.如果癲癇持續發作,必須呼叫“120” 急救。
5.患者發作后,應該及時就醫,找出誘因或及時調整用藥。
癲癇是一種相當頑固的疾病,被稱為世界上第三大頑疾,它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康復治療過程中,患者及家屬一定要共同掌握以上護理知識,并堅持長期規范治療,才能取得良好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