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不僅僅使人民生活過的富足,也要使得人民每個人生活更加有尊嚴。民法典出臺,是我國集民法、合同法、婚姻法等法律綜合成果,其中人格權單獨成編,凸顯了國家對于人格尊嚴的保護,豐富了人格權的內容。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基本的權利。人格權的保障和其相關權利的行使,會使市民有尊嚴的生活。民法典最新規定人格權,將會更加全面保障居住權。本文通過個案的引入,以個案視角,結合最新的人格權研究狀況,試提出人格權保護的建議。
【關鍵詞】 人格權 人格權的權利
一、問題的提出
(一)案情簡介1
2009年1月原告(張某)之女宮某與被告侯某結婚后,生育一女侯某某,侯某某出生9個月后被診斷為腦癱,生活無法自理,原告自此隨女兒宮某、被告共同生活。原告坐在沙發上休息,宮某在廚房做晚飯,侯某某在客廳學步車內。被告侯某回家后,看見侯某某就說:“沒娘的娃”,宮某在廚房回答“沒有爹的娃”。被告便到廚房與宮某發生爭吵及抓扯。原告張某到廚房拿菜刀時,被告張某就又毆打原告宮某,原告跑到客廳的陽臺窗戶邊,向外喊:“打死人了,救命”,被告又到陽臺與原告發生抓扯,將原告打倒至地上,并踹了原告兩腳。后原告與宮某逃出家門,坐電梯到1樓,被告也趕至1樓,繼續毆打原告及宮某,未打上,被鄰居勸阻,并報警。原告當晚被送至廣元市中心醫院就診,診斷結果為多根多處肋骨骨折;2.全身多處軟組織損傷。廣元市公安局某分局某派出所2019年4月7日詢問宮某筆錄記載:……我在里面哭叫,我媽(張某)聽到了之后,就進了廚房,進了廚房她應該是怕侯某打我,就立馬把廚房里面的菜刀拿到出去了……;2019年3月27日詢問侯某筆錄記載:……這時候張某從后頭拿一把菜刀砍我的腦殼,然后我就轉過去,用腳踢張某,張某就立馬跑到客廳……。
(二)法院的裁判觀點
一審法院認為,公民的健康權受法律保護,被告在與原告之女宮某發生爭吵、抓扯后,又對原告實施侵權行為,導致原告的身體受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因此被告應當對原告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同時原告手持菜刀的行為,不僅未能化解矛盾,反而容易導致被告產生誤解,以為原告要對被告實施侵權行為,從而導致矛盾進一步激化,事態進一步擴大,因此原告對自身的損失也應自行承擔一定的責任。二審法院基本上認可了一審觀點。
(三)引出問題
上述案例為人格權受到侵害的案例。作為民事主體的自然人,人格權為基本的民事權利。如人格權得不到保護,不僅面臨精神上的痛苦,也會面臨肉體上的折磨。當前,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自媒體大量出現,方便了人們日常生活,但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人們隱私,損害人們的形象,給人的主體地位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威脅,例如針孔攝像頭的偷拍偷錄、人臉識別技術濫用以及網絡偷拍直播等等。上述現象發生,讓更多人們開始關注人的本身,如隱私權保護,肖像權的保護,開始注重“人”的權利,能夠有體面、有尊嚴的活著。那么,如何能夠保護人格權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人格權的概念
概念反映事物的屬性,是對事物進行判斷和推理的基礎。[1]掌握和理解人格權的概念,才能更好把握人格權的權利保護。對于人格權概念界定,學界有不同觀點。有學者認為,人格權在民法上的概念具有不確定性,人格權概念的不確定,主要是指自然人的人格利益的邊界不清晰而無法窮盡所有應受保護人的人格利益。[2]也有學者認為,人格權是指民事主體依法支配其人格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以維護和實現人格尊嚴為目的的權利。[3]筆者認為,人格權是可定義的,如果采用人格權不可定義的觀點,則會使得人格權把握出現差異,人們對人格權的解釋出現不同,使得在人格權法律適用上出現多種爭議,不利于司法實踐。相反,若人格權有著清晰的概念,能夠使得人們對于人格權的統一理解,形成社會主流的價值認識,有利于發揮法律的指引作用。盡管人格權具有開放性,但是這不足以無法給人格權定概念,如財產權也具有開放性,當事人可基于意思自治,在合同權利義務關系中設定新的財產權益。為此,筆者認為,人格權應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與人格利益緊密聯系;第二,民事主體依法支配;第三,能夠排除第三人的侵害。
三、人格權的權利——具有法定性和開放性
有人認為,人格權本質上是一種自然權利,法律規定得過于明確反而會限制其發展。事實上,某些人格權(如生命健康權)雖具有一定的自然性,但它并非自然權利。[4]人格權是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權利,人格權具有法定性與開發性。所謂人格權的法定性,是指人格權的類型、內容和效力以及行使方式,原則上需要由法律加以規定。所謂人格權的開放性,就是指人格權是一個發展變動的體系,在法律上無法列舉窮盡。[5]人格權的法定性和開放性是相輔相成的。人格權通過法律的明確規定,把一些道德的、文化的關于人格權性質的習慣權利上升為法律規定,從而使得人與人之間人格權的權利明細化,不因道德或文化原因導致人格權界定不清。雖然人格權來源于自然權利,人格權的法定性并不是完全排斥自然權利,相反,而是加以法律全方位的保障。人格權的本質必然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出現新的權利,譬如“親吻權”“聲音權”等權利。如人格權完全采用法定性,將會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使得司法實踐無法處理新型的人格權利。保持人格權的開放性,一是要規范新型人格權權利,二是為司法機關提供一個制度上的可行性和裁判依據,譬如“北京天浩盛世娛樂文化有限公司與上海大承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可了黃某簽名的《授權書》2的真實性3。實際上,法院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聲音權”。因此,人格權的法定性和開放性有機結合保障人格權權利。
三、人格權侵害的起因分析——上述案例為例
(一)家庭矛盾引發的侵害
家庭矛盾是引發人格權侵害的導火索。上述案例的當事人,被告侯言辭激烈,帶有攻擊性語言,與原告之女發生爭吵。之后雙方進行抓扯。而原告并沒有進行阻止,相反,而是拿起菜刀,又與被告發生抓扯,最終導致原告受傷。由此可見,正是因為家庭成員關系之間沒有正確處理好家庭矛盾,使得被告的情緒更加激烈,從而進行毆打,導致原告受傷即身體權、健康權和生命權受到侵害。
(二)家庭成員的過錯引發
當夫妻雙方發生爭吵時,家庭成員應該及時勸阻、勸架,化解雙方之間的怨氣。原告長時間與原告之女和被告共同生活,實際上已為家庭成員。在原告之女與被告發生激烈爭吵時,正確的做法是及時阻止,說一些和好之話,消除對方的怒氣。而原告卻選擇了拿起菜刀,使得被告防范意識增強,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被告毆打行為的出現。試想,作為家庭成員的一份子,如在情緒激動時,最親愛的人以菜刀相視,無疑使得情緒一方更加激動,肢體行為過激,難免出現意想不到的后果,如原告受傷結果的出現。過錯是指行為人因重大過失或者故意主觀心態,致使違法行為的產生。原告拿起菜刀的行為,本身使得菜刀具有隨時使用的可能性,如原告情緒激烈,非常有可能加速使用菜刀工具的行為,那么可能會引起更加嚴重的傷害。即使原告拿起菜刀的行為,是保護其女不受傷害,但是抓扯一方的被告仍是自己的女婿,具有一定身份性。因此,原告具有過錯。
四、人格權保護實現的路徑
1、立法保護的實現
我國現在的法律體系已經出具完全,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已經凸顯人格權重要性。設置獨立的人格權編對人格權作出規定,具有重要意義:一是為權利人行使人格權、保護人格權提供指引;二是有利于統一裁判依據;三是應對互聯網、高科技發展對人的尊嚴和主體地位所形成的挑戰與沖擊;四是強化對人格尊嚴的尊重和保護;五是整合現有的人格權規范體系。[6]結合民法典的規定,人格權編的法律條文是全方位的,基本上具有上述意義內涵,如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規定,明確組織和個人不能拍攝、窺視(未經得權利人明確同意或法律沒有規定)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此法律條文是應對當前互聯網科技對人的隱私權侵害的保護。結合上述案例,被告毆打原告的行為,侵害了原告的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同時,被告毆打原告的行為,也可以認為是被告實施了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4由此可見,不僅民法典規定了人格權專項法律,也有其他單行法進行了規定,立法技術已接近成熟,對于人格權的保護立法上基本全覆蓋。
2靈活訴求多渠道的糾紛解決
當前,我國設有人民調解委員會、婦女聯合會和居民委員會等組織。以上述案例,如果發生家庭矛盾,譬如謾罵、抓扯以及引發毆打行為準備行為時,其他家庭成員一方面要及時阻止和勸解,而不是拿起菜刀等具有明顯攻擊性的工具加入家庭矛盾之中,另一方面要及時求助于人民調解委員、婦女聯合會和居民委員會等組織。很多家庭矛盾的出現,為積怨已久的小事,如能夠及時化解和處理,相信家庭矛盾或者因其導致的違法或犯罪行為能夠避免。同時,上述組織要積極發揮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居民委員會作為聯系基層、了解基層生活的基層群眾性組織,更應該深入居住民生活,了解居民需求,并能積極處理。婦女聯合會和人民調解委員會可以進行普法宣傳,法治教育或婦女保護,積極引導群眾了解法律,認識法律,提高法律認識,達到尊法、守法社會效果。若案例中被告能夠認識法律,法律將會成為被告的“頸箍咒”,在情緒激烈之中控制自己的行為,不去做違法的事情,那么導致原告受傷住院或許能夠避免。
3、靈活使用人身安全保護令
我國已經設立便捷的程序訴訟機制,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的確立至少在形式上可以彌補家庭暴力受害者通過治安救濟與刑事救濟等公權力途徑來實現受害人權利救濟的不足。[7]《反家庭暴力法》已經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方式和內容以及法院審理的時限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規定。人身安全保護令能夠起到教育加害人作用,以達到家庭和睦。當人民調解委員會、婦女聯合會和居民委員會等組織調解、教育不能起到作用時,受到侵害的人可以請求公法救濟即人身安全保護令。當然,受侵害的人也可以直接請求法院出具人身安全保護令。人身安全保護令時限短,具有司法效力,能夠起到司法效果。如采用其他公法救濟,如公安機關介入或者法院的訴訟,可能不利于家庭成員關系快速良好的恢復。因此,結合上述案例為例,未來被告再發生毆打原告的行為,原告可以選擇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以禁止被告實施毆打等行為,以期達到家庭和睦效果,并且方便、快捷。
五、總結
隨著公民權利意識提高,將會更加注重公民個人權利意識。民法典出臺,將會對人格權保護上升一個新的臺階。本文通過個案的方式,提出一些人格權的保護途徑,以供民事主體的選擇。人格權新規定的出現,將會為我們的尊嚴提供法律保障,也會令我們生活的更加美滿。
【注 釋】
1 四川省廣元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川08民終597號民事判決書
2 《授權書》主要內容:本人(黃某)授權被授權人(天浩盛世公司)作為本人經紀公司……并授權被授權人與上海大承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游戲聯合營銷合作協議》并代表本人就將本人肖像及聲音用于游戲《超神戰隊》相關事宜對外授權。
3 參加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2016)京0108民初29869號民事判決書。
4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2條規定
【參考文獻】
[1] 王利民.論人格權的定義[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20(01).
[2] 鄒海林.再論人格權的民法表達[J].比較法研究,2016(04).
[3] 同[1].
[4] 王利明.使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J].當代法學,2018(03).
[5] 王利明.論人格權的法定性與開發性[J].經貿法律評論,2018(01).
[6] 王利明.使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J].當代法學,2018(03).
[7] 李瀚琰.人身安全保護令獨立性的制度價值及其實現[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2) .
作者簡介:王彬堯(1996-),男,漢族,河南林州人,在讀研究生,石河子大學,新疆石河子 ;研究方向: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