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
摘要?詳細分析了花椒炭疽病的危害癥狀、病原菌特征、發生規律、發病條件及防治技術,以期對椒農有所幫助。
關鍵詞?三門峽地區;花椒;炭疽病;發生規律;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3-034-01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15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近10余年來在豫西地區發展速度迅猛,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特別是一些山區、丘陵區域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隨著花椒栽植面積的擴大,加之農村勞動力大部都外出打工,在家經營農活的多為老弱病殘,致使花椒樹的管理跟不上,更遑論精細管理,這是引起花椒樹病蟲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據調查,花椒炭疽病連年呈加重危害趨勢,受害花椒園輕者產量損失3%~5%,重者產量損失5%~10%,更為嚴重者損失可達20%左右,甚至引起絕收。
1?花椒炭疽病危害癥狀
花椒炭疽病以危害花椒果實為主,也可危害花椒葉片和嫩梢。果實受害初期果面出現褐色小斑點,病斑形狀各異,不規則。發病中期病斑逐漸擴大,病斑形狀為圓形或近圓形,病斑中央凹陷,褐色、深褐色、黑色。發病后期,病斑中央具有白色至灰白色菌絲,菌絲成熟后形成褐色至黑色小粒點,排列成輪紋狀,在高溫陰雨天氣下病斑上的小黑點出現粉紅色小突起。嚴重時果穗整體變黑,影響青花椒的產量和品質。葉片受害,發病初期沿葉片主脈形成很多針尖狀黃褐色小粒點,發病中期小粒點擴大融合為較大的褐色病斑,病斑不規則形,病斑周圍具黃色暈圈。發病后期常導致葉片提早脫落,引起樹勢嚴重衰弱,影響當年和翌年花椒樹的正常生長發育。嫩梢受害可形成褐色至黑色病斑。
2?花椒炭疽病病原菌鑒別特征
花椒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亞門(Deuteromycotina)腔孢綱(Coelomycetes)黑盤孢目((Melanoconiales)炭疽菌屬(Calletotrichum)的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引起的一種病害,該病菌在PDA培養基上進行培養,菌落表面圓形,正面凸起,菌絲絲狀,像絨毛,白色,隨時間變化菌落正面白色,反面紅褐色。小型分生孢子頂生,單孢,無色,萌發后產生附著孢。分生孢子盤角質層下生,寬200~300?μm,盤中具有褐色剛毛,直或彎曲,具分隔,大小為40~90?μm×4~5?μm。產孢細胞圓柱形至棍棒狀,10~15?μm×4~5?μm,內生芽殖式產孢。分生孢子長橢圓形,單孢無色,大小10~21?μm×4~6.5?μm。
3?花椒炭疽病發生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果、病葉及枝條上越冬。翌年5月底6月初氣溫大幅度升高后,當溫度達25~30℃、濕度>70%時越冬病菌產生產生孢子,借借風、雨和昆蟲傳播至花椒青果、幼葉和嫩梢上,借花椒相關組織上的水分分生孢子附著在組織便面,分生孢子發芽浸入組織內,行短暫潛伏繁殖,引發花椒組織發病。發病后的病害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可進行再浸染和多次重復浸染,引起病害擴散蔓延。該病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發病始期,8月份為發病高峰期。氣溫23~28℃、空氣相對濕度85%以上的氣候條件十分利于該病大發生和病害流行。
4?花椒炭疽病發病條件
4.1?管理水平低的花椒園利于發病
花椒園管理水平高低對該病發生與危害程度關系密切,管理粗放的椒園雜草叢生,栽植密度大,樹體修剪不到位,樹體郁閉,通風透光不良,園內相對濕度大,樹勢衰弱等,有利于病害發生與流行。
4.2?花椒園積水利于發病
花椒園地勢低洼,容易積水,特別是在雨季時長期降雨或果園澆灌,不能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造成園內空氣濕度增大,也會引起花椒樹根系腐爛造成樹勢衰弱,為炭疽病的發生和流行提供了良好條件。
4.3?偏施氮肥利于發病
在秋施基肥時氮肥用量過大,磷、鉀、生物菌肥用量不足,或在生長期追肥時偏施尿素等氮肥,易造成樹體旺長,使園內土壤養分失衡,引起樹體郁閉和樹體衰弱,利于炭疽病的發生。
5?花椒炭疽病防治方法
5.1?綜合防治策略
根據花椒炭疽病的發生規律、發生特點和發病條件,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做好預測預報,在發病初期(點片發生時)進行防治,以控制病害擴展蔓延和流行。在采取合理密植、科學修剪、合理施肥、適當控制澆水等農業防治措施基礎上,合理選擇化學防治用藥,準確進行藥劑稀釋,精細進行藥劑施用,可提高化學防治效果,把花椒炭疽病的危害控制在經濟閾值之內。
5.2?控病原,優環境
在花椒樹休眠期,利用休眠期修剪,有目的地剪去過密枝條、衰老枝條、病蟲枝條,剪下的枝條切勿在園中隨意亂扔,應帶出園外集中燒毀,也可集中進行藥劑處理后粉碎成碎末制作成為有機肥回園,或作為燒柴利用,以壓低菌原基數。在休眠期修剪的基礎上,做好生長期疏枝,改善樹體光照條件,確保樹體及椒園通風透光良好,培養建樹健枝健芽,提高樹體抗病能力。
5.3?平衡施肥,均衡營養
花椒樹正常的生長結果需要多種多樣的營養元素。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元素有氮、磷、鉀、鈣、鎂、硫等大量元素和硼、鋅、銅、錳、鐵、鉬等微量元素。(1)土壤施肥:花椒樹施肥受樹齡、樹勢、地勢、土質、耕作技術、氣候情況等方面的影響。一般來說,2—5年生樹,株施農家肥10~15?kg、磷肥0.3~0.5?kg、硫酸銨0.2~0.3?kg;6—8年生樹,株施農家肥15?kg~25?kg、磷肥0.5?kg~0.8?kg、硫酸銨0.5?kg~1.0?kg;9年生以上盛果樹,株施農家肥25~50?kg、磷肥0.8~1.5?kg、硫酸銨1.0~1.5?kg。其中基肥用量占80%~90%,追施用量占10%~20%。(2)葉面追肥:在花椒開花坐果期及果實膨大期,難以用土壤施肥時,采用葉面噴肥可大大提高產量。花期前(4月中旬)葉面噴施0.3%~0.5%尿素與0.3%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水溶液,或0.3%~0.5%的尿素水溶液1次,或間隔7~10?d再噴施2~3次;枝條再度生長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進行第2次葉面施肥,方法及肥料用量同花期前。
5.4?做好發病前預防
(1)在花椒樹休眠期,用5Be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100~150倍液進行噴樹體。(2)在春季嫩葉期噴1次15%晶體石硫合劑180~2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WP800倍液,或50%除雷百利WP800倍液,或50%倍得利WP800倍液。(3)在花椒炭疽病發生初期(6月上中旬),可選用80%代森鋅WP700~800倍液,或1:1:200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WP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SC2?000倍+10%苯醚甲環唑WG2000倍,40%腈菌唑SC4?000倍+70%甲基硫菌靈WP800倍,進行噴灑防治。
5.5?重點做好發病期防治
在花椒開始發病時,及時用79%甲基托布津WP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WP600倍液,或用25%炭特靈WP500倍液,或用25%苯菌靈SC900倍液,或用50%炭疽福美WP500倍液,或用40%戊唑·咪鮮胺EW2000倍液進行噴霧,每7~10?d噴1次,連噴2~3次,即可有效控制花椒炭疽病的危害。
參考文獻:
[1]康克功,孫丙寅,侯煜.花椒無公害豐產栽培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2004(4):96-100.
[2]馬志超,趙秀萍,王書龍,等.寶雞市陳倉區花椒炭疽病發生特點及防控對策[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9(7):61.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