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牛瑞飛 昭東
“歐洲各國都在拼開學經濟!”德國RTL電視臺報道稱,自8月各國陸續開學以來,歐洲各地的商店迎來疫情以來的第一波兒童商品消費熱潮。與前幾年相比,今年的開學消費帶有明顯的“防疫特色”。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德國百貨連鎖商店卡爾城位于柏林的一家分店。記者看到,店內開辟了多個開學專區,比如學生防疫用品、文具、服裝等。帶著兩個孩子正在挑選開學用品的卡特琳對記者說,今年給孩子買開學用品特別注重防疫,比如可以隨身帶的防疫包,內有可以戴多次的學生口罩、兒童用消毒水、防菌手套、防護眼鏡、輕便防護服等,還有抗菌的書包、文具、筆記本、保溫飯盒和水壺等。此外,她還給孩子們各買了兩套抗菌的運動服。卡特琳說,盡管這些產品是德國品牌,但基本都在中國制造。
為了防疫,許多家長讓孩子騎自行車,而不是坐公交車上學。總部位于奧地利的兒童自行車廠商維奧妙,開學期間生意因此出現暴漲。該公司負責人多恩對奧地利《信使報》表示,這段時間,他們的銷售同比幾乎增長100%。目前,公司已經沒有庫存商品,孩子們訂購的自行車要至少3個月才能交付。《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他們的兒童自行車價格大都在300-600歐元之間,屬于中高端品牌,但由于設計新穎、重量輕而廣受歡迎。除了自行車,滑板車、大學生使用的電動滑板車等代步工具也受到青睞。
消費支出最高的要數電腦設備。9月,歐洲多國進入開學季,雖然恢復了到校上課,但不少學校認為線上教育仍有一定優勢,比如可以讓孩子更加直觀地用動畫或虛擬現實的形式感受動植物生長以及一些不太容易在教室實現的物理化學實驗等,所以建議家長為孩子準備平板電腦。中國品牌聯想在歐洲也迎來銷售潮。聯想德國分公司負責人米爾科·克雷布斯對德國媒體表示,他們的電腦銷售量在疫情中增加了80%,開學以來更是供不應求。
法國專業視聽和數字媒體研究機構Médiamétrie近期對2000多個孩子在0至14歲的法國家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擁有自己的數字設備。然而,控制使用時間和觀看內容成為棘手問題。調查顯示,35%的孩子每天花在平板電腦上的時間超過1個小時,37%的孩子打游戲的時間超過1個小時,70%左右的14歲以下兒童曾經單獨使用社交應用。
為了解決兒童自我控制能力差造成使用數字設備時間過長以及瀏覽不當內容等問題,歐洲市場上的兒童專用平板電腦受到歡迎。和普通平板電腦相比,兒童專用的有這么幾個特點:首先是價格便宜,相比于動輒300-600歐元的iPad及其他主流平板電腦,兒童專用平板價格不會超過150歐元,不少價格在100歐元左右;第二,都有很好的防摔性能,機器常常自帶一個不能拆下來的厚厚的硅膠保護殼,既能防止摔碎屏幕的情況,還能節省高昂的換屏費用;第三,預裝有兒童專用的教育應用,也可以在應用商店找到很多相應的程序下載;第四,內置阻止下載不適合兒童使用應用的程序;第五,在使用一定時間后,會自動休眠以讓孩子的眼睛得到休息。不過,歐洲教育專家也表示,雖然兒童專用平板解決了一些數字設備濫用的問題,學校和家長仍需認識到面對面的教學和陪伴是兒童最需要的。不少專家還建議兒童平板電腦應用開發商不要制作讓兒童上癮的內容。
鑒于歐洲數字設備的普及率低于中國,再加上歐洲家庭孩子的數量較多,兒童專用平板市場前景廣闊。中國廠商可以憑借在生產數字設備方面的超強實力,根據歐洲市場的需求設計出適合產品,與此同時,一定要關注相應的歐洲兒童產品標準以及對兒童專用應用的相關標準。
德國科隆大學經濟學者羅多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由于此前疫情期間國際物流相對不暢,加上許多國家的工廠停工,導致現在學生用品需求出現井噴。他說,歐洲許多學生用品都是中國制造,玩具等用品的份額甚至超過2/3,但中國較有名的品牌仍很少。中國制造商也應該推出更多具有防疫功能的產品,這類產品至少在半年內仍會有大市場。▲
環球時報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