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桃
【關鍵詞】糖尿病足;高危;延續性護理;自我管理能力;認知
糖尿病足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也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該疾病的發生經常伴隨著致殘的情況,影響患者的行動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在臨床上針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經常會積極的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該疾病的發生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即使發病后,也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來致殘,所以針對于糖尿病足的高危群體來講,需要時刻的保證護理的效果,控制病情的發展,以免影響到自身的生活質量以及健康水平。
1.1一般資料
本文觀察對象為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平均分組,一組為常規組,本組共42例患者,給予本組患者常規護理,其中男性患者22名,女性患者20名,最小年齡為47歲,最大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為(60.64±2.13)歲,病齡最短2年,最長13年,平均病齡為(7.63±1.53)年;另一組為延續組,本組共42例患者,給予本組患者延續性護理,其中女性患者22名,男性患者20名,年齡最小48歲,年齡最大79歲,平均年齡為(61.47±2.43)歲,病齡最短1年,最長14年,平均病齡為(6.75±1.34)年。經比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常規組:常規護理:對該組患者進行血糖監測、病情觀察以及飲食指導等,此外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宣講以及藥物指導。
延續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
(1)建立延續性護理小組:掌握糖尿病足的高危風險知識,并且評估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需要實施的護理手段,并且護理人員自身要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要具有親和力,且組內要定期的舉行知識培訓,不斷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1]
(2)在患者出院2d后,需要以電話的形式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叮囑,并且詢問患者的感受,并于患者出院后的7d對患者進行家庭隨訪,實際的了解患者的改善情況以及護理干預實施的狀態,并根據患者的生活環境以及存在的錯誤方式進行糾正,之后于患者出院后的3個月叮囑患者按時復診,以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在此期間,護理人員可以不定時的通過微信平臺以及短信平臺等方式向患者發放糖尿病足的相關知識,并為其分享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
1.3判定標準
分析兩組患者的足部護理知識掌握率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分。
足部護理知識掌握率包括:完全掌握、部分掌握以及未掌握。
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越強。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足部護理知識掌握率
延續組患者的足部護理知識掌握率為97.62%,常規組患者的足部護理知識掌握率為83.33%,差異顯著,延續組患者的足部護理知識掌握率高于常規組,(p<0.05),見下表一。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
延續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差異顯著,見下表二。
糖尿病足是臨床上較為嚴重的常見并發癥,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發展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等,使得糖尿病群體逐漸的增多,由于糖尿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加上人們對于它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病率不斷上升[2],而針對于一些高?;颊邅碇v,如果不能保證護理的質量,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水平,則會導致病情逐漸嚴重,最終致殘,為此,需要對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以保證患者在院外也能自我進行護理,本文的延續性護理包括建立延續小組、定期實施隨訪、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時進行干預、為患者講解相關知識、保證血糖的監測情況等,使護理人員和患者均能夠了解自身疾病的控制情況,以保證護理質量,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以及運動能力。
通過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對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唐威.超前護理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8):192-194.
[2]劉少琴,吳林麗,曾志紅,等.自我管理教育對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自護行為的影響研究[J].健康研究,2017,37(6):62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