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護理管理;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臨床疾病,多是由于患者情緒緊張、過度勞累等導致冠狀動脈發生缺氧缺血等癥狀,進而引發心肌壞死,患者表現為胸悶、乏力、氣短、心悸等癥狀。心律失常是該病的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因此為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本研究及急性心肌梗死加強護理管理的效果進行以下探討。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納入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時間從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按照隨機抽樣方法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n=40)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62~82歲,平均(72.13±5.17)歲。研究組(n=40)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63~81歲,平均(72.05±5.26)歲。組間的基線數據相比無差異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研究組實施綜合管理干預:①心理方面管理,由于該病發病急、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一旦確診患者極易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心理,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并加強針對性的疏導干預,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介紹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②健康宣教方面:在溶栓治療或介入手術治療前,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介紹相關知識,告知其用藥方法和不良反應,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提高治療的依從性。③生活及飲食習慣方面: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和飲食喜好,提供個性化的飲食方案,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吃果蔬蔬菜,囑其戒煙戒酒,保證睡眠充足,同時能夠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做到勞逸結合,以增強體質和抵抗力。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⑴生活質量用簡明健康測量量表(SF-36)評價,分數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⑵護理滿意度用自制問卷表評估,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分-85分為一般滿意,不低于85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加以處理,定量資料以(x±s)形式表示,采取t檢查對組建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以n,%進行標示,采取X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將統計學檢驗水準設定為:α=0.05,以P小于0.05提示數據有差,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兩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護理前(P<0.05),且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較高(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見表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最具危害的心臟急癥,也是造成中老年人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2]。近些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導致該病的發病人數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3]。因此對于心肌心肌梗死的治療及護理已經得到了臨床的廣泛關注。
綜合護理管理是一種將多方面護理措施相互綜合在一起的一體花護理模式,對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4]。通過加強疾病健康宣教,能夠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使其了解各項治療及護理措施,童兒積極主動的配合臨床工作;通過開展心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提高治療的信心,并降低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的影響;通過開展生活行為方式干預管理可以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結合本組的研究結果發現,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較高(P<0.05),且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結果說明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護患關系和諧,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將綜合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因此有積極推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巴寧, BANing. 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及心絞痛發生率影響的效果研究[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2):162-163.
[2]于芳. 分析急診護理管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的影響效果[J].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1):309-309.
[3]黃濤.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J].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6):154-155.
[4]汪月紅. 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J]. 健康之路, 2016,12(5):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