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艷 徐金林 高紅艷
【關鍵詞】老年性癡呆;早期治療;護理對策;探討
老年性癡呆屬于神經系統性病癥,多數情況下,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存在傳導障礙,早期發病隱匿,病情呈慢性進展趨勢[1]?;颊叱l生行為失常、認知功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減退等癥狀表現,對于老年人正常的社交、生活產生嚴重影響[2]。本文結合我院老年性癡呆患者實施早期治療和護理干預,并探討其運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性癡呆患者52例,全部接受早期治療和護理干預?;颊吣挲g在62.2-84.7歲,平均年齡為(70.27±5.34)歲,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納入標準:通過臨床診斷已確診為老年性癡呆患者,患者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本研究開展的醫療工作存在抵觸情緒的患者,合并嚴重臟器功能異常的患者。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充分尊重患者的隱私權,為其臨床資料信息予以保密。
1.2 研究方法
1.2.1 早期針對性治療。
在患者出現老年性癡呆的早期癥狀時,應當給予充分的營養補充,積極調整患者的心態,加強身體鍛煉,注意勞逸結合,合理進行藥物治療。每日睡前服用1次安理申10mg,連續服用3個月。同時可加強飲食養身保健,建議患者取10g天麻打成粉末狀,1個豬腦與250g粳米加水同煮,煮爛后每日清晨服用,連續服用5天。在用藥期間患者如發生食欲不振、輕度惡心等癥狀時,可加用胃保護藥物,1-2天后癥狀通常會消失。
1.2.2 早期心理護理與生活護理干預。
早期的心理護理可通過以下4種方式來減輕患者的心理異常:一是鼓勵患者堅持思維,讓其回憶有成就感的往事或趣事;二是加強與患者間的交流,期間注意語氣,可采用平和的語氣肯定患者的觀點,盡可能避免患者排斥的事情,對于患者的疑問應簡單、明了、認真的回答;三是對于患者悲觀、憂郁的消極心理應加以重視,給予其心理疏導,盡可能消除其憂慮;四是鼓勵患者接觸生活,建議其觀看電視等媒介、出門游玩,在開闊視野的同時,讓大腦得以鍛煉。生活上應當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以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為主,避免高鹽分、高糖分、高脂肪食物。鼓勵患者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并給予其必要的幫助。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可適當擺放鮮花、日歷、掛鐘等,讓患者的生活更有規律。將患者的生活用品、藥品擺放于固定的位置,盡量不要隨意移動。
1.3 觀察指標
對于患者經治療與護理干預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簡易智力狀態等指標通過ADL量表、MMSE評分量表進行評價。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能力、狀態越好。
1.4 數據處理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觀察指標數據,日常生活能力、簡易智力狀態評價作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達,以t實施組間檢驗,當P<0.05時,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簡易智力狀態評價
治療護理干預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簡易智力狀態評分與治療護理干預前相比有較大程度的提升, P<0.05,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伴隨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老年性癡呆患者的數量也在增加,疾病不但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而且給其心理造成嚴重傷害,生活質量明顯降低[3]。運用早期的治療與護理干預,是以患者為中心,通過針對性的實施膽堿酯酶抑制劑安理申治療,能夠改善老年性癡呆患者的認知、行為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時,增強其體質、抵抗力、免疫力,并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因老年性癡呆患者的大腦代謝功能下降,使得腦內神經遞質異常,如膽堿能系統低下,采用膽堿酶抑制劑的療效較好。通過不同的護理措施,如心理疏導、飲食指導、環境護理等,對老年性癡呆患者進行全面的認知功能訓練,對其殘存的功能鞏固與強化,盡量促進患者恢復其喪失的功能。生活護理與心理干預為患者帶來有益的改變,并鼓勵患者積極擴展視野,通過參與找到自我的存在感,進一步感受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樂觀面對自己的疾病。
治療護理干預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簡易智力狀態評分與治療護理干預前相比有較大程度的提升, P<0.05,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老年性癡呆患者應用早期治療和護理對策,可提升其認知功能與生活質量,家庭的精神壓力、經濟負擔得以減輕。
【參考文獻】
[1]姜艷濤.飲食層級管理改善老年性癡呆患者進食困難的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3):2336-2337.
[2]袁桂影,陳麗歡.全程護理干預在老年性癡呆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56-58.
[3]靳英輝,魏洪悅,王云云, 等.中醫非藥物治療老年性癡呆的證據總結與評價[J].世界中醫藥,2017,12(6):1235-1243,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