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燕 龔興媛 王麗娟 高冰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心臟康復護理;效果
作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死亡率,對我國人體健康安全帶來了嚴重危害性[1-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是治療本病的理想方法,但在治療期間需要輔以相應的護理干預,以改善心功能,優化生活質量。本研究選擇我院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例,輔以心臟康復護理,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現對我院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開展研究,按照納入、排除標準,納入82例,根據電腦隨機法分為兩組,均41例,對照組包括男性26人,女性15人;年齡為47~78歲;研究組包括男性24人,女性17人;年齡為50~78歲。經比較,確定兩組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輔以心臟康復護理,如下:①臥床呼吸操,取臥位時,保持屈肘;仰臥位時,保持屈肩,再繼續配合腹式深呼吸;②七步運動法,a取平臥位,進行機體大關節運動,保持放松呼氣、用力吸氣,注意在呼氣時,盡可能貼近耳朵,肩部緊縮;放松呼氣時,手指置于肩上,然后開始進行肘部劃圈動作,向后10下、向前10下,盡量用力屈曲肘關節,放松時肘取伸直狀態,右腳貼近腹部,用力提起;放松時左腳重復,伸直并放在床上,開始做腳趾、踝關節上下擺動,之后繼續做劃圈動作;b坐床邊上繼續重復上述動作,保持放松吸氣、用力呼氣;c重復做第一步所有動作,然后改為站立位(放松吸氣、用力呼氣),緩慢行走30 m后停止動作,在原地進行踏步(10-15次),以緩解緊張心理;d做兩次“a”提到的所有動作,保持站立位,雙膝屈曲,呈半蹲狀態,雙手握椅背,再站直身體,反復步行45m,共10-15次;e開始進行上下樓梯練習,以3~5級為宜(步行90m),逐漸增加運動量至150m。②健康教育,根據患者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及對心臟康復護理的了解狀況,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a評估患者心功能、自理能力、接受康復意愿等,制定針對性運動方案,以患者可耐受為宜,一旦出現心律失常、氣促、胸悶等異常,停止運動;b結合患者病情程度、個人口味及習慣,按照少食多餐原則,提供科學膳食,同時要求患者戒煙戒酒;向患者主動交待疾病相關知識,如誘因、危害性、預防措施等,盡可能增強患者康復信心。
1.3觀察指標
①統計兩組并發癥(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②使用患者心率無氧閡(V02AT)評估兩組心臟康復運動療效,呈正比。
1.4統計學原理
以統計學軟件SPSS24.0為工具,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并發癥
護理后,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88%(2/41),包括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休克1例。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9.51%(8/41),包括急性左心衰3例、心律失常3例、心源性休克2例。兩組比較差異顯著(X2=4.100,P<0.05)
2.2比較兩組運動能力
護理后,研究組運動能力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1。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是一項微創手術,因療效高、創傷小等優勢成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臨床轉歸及預后,如何做好患者護理工作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陳佳等[5]人指出,在心臟康復理念指導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具有針對性特點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疾病對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造成的傷害,以及防治梗死風險,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臟康復護理,作為一項綜合性康復護理模式,較常規護理更具有針對性、個體化、全面性等特點,可有效提升護理整體效果。研究期間,通過比較并發癥、運動能力等指標變化,分析、判斷常規護理與心臟康復護理之間的差異性、有效性,結果發現心臟康復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較常規護理高,更易受到患者的接受、認可。究其原因可能和心臟康復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以下效果有關:①患者長時問臥床休息,易減弱心血管系統對環境適應能力,降低自身體力,以及延緩血容量,從而增加體位性低血壓風險,影響心臟功能康復,甚至誘發其他并發癥。而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指導患者進行臥床呼吸操、七步運動法,以及相關的健康教育等心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不僅能夠預防冠狀動脈血栓形成,延緩病情進展,及時糾正心肌缺氧缺血,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而且有助于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擔憂及焦慮心理,從而增強患者康復信心。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輔以心臟康復護理,可防治并發癥,提高患者運動能力,其預后恢復良好,值得大力宣傳、推廣心臟康復護理的運用。
【參考文獻】
[1]鄭曉娟,張亞妮.預見性護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7):174-175+178.
[2]吳彥婷.綜合急救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影響[J].當代臨床醫刊,2019,32(03):251+296.
[3]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8):67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