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琦
【關鍵詞】痔瘡術;心理護理;排尿障礙
痔瘡是最常見的一種肛周疾病,通常采取局部手術予以治療,但術后易發生尿潴留等并發癥,導致部分患者存在較大的心理負擔,對于痔瘡術的順利開展極為不利[1]。因此,術前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可增強患者自信心,對于提升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2]。故本研究特針對痔瘡術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的影響展探討,現作如下匯報:
1.1一般資料? ?選取1000例痔瘡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隨機進行分組。對照組500例,年齡介于25~69歲,平均(37.59±2.63)歲;其中男患者329例,女患者171例;病程1~7年,平均(3.58±1.12)年。觀察組500例,年齡介于24~71歲,平均(39.05±2.17)歲;其中男患者335例,女患者165例;病程1~8年,平均(3.61±1.23)年。組間痔瘡術患者基線資料無較大差異顯示(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術前給患者介紹手術治療的優勢以及治療過程,以此減輕患者不良心理情緒,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做好相關準備。
觀察組:1)術前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在術前與患者保持良好的互動,并通過交流的途徑掌握患者心理動態并作初步評估,交流過程中語言盡量和藹可親,使其感受醫護人員的關心與體貼。同時將手術方法、手術的優勢及注意事項詳細告知,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進入手術室前10min,耐心講解麻藥注射時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和疼痛感,并告知應對技巧,讓患者充分提升依從;
術中心理護理。術中可通過按壓內關、合谷穴位以及撫摸,給予患者充分的撫慰,待患者心態保持平穩狀態后,指導患者有規律且緩慢的進行呼吸,針對部分心理負擔過重的患者,運用分散注意力或者暗示等方式進行自我調節;
術后護理護理。術后根據患者實際恢復情況,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方案,將術后注意事項、飲食計劃以及用藥情況等詳細告知。并通過多媒體方式、短信通知以及日常交流等方式暗示患者盡可能自行小便,對其恐懼心理予以安撫,從而提升其自信心,使其加快恢復周期。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對比組間痔瘡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四項指標(生理職能、社會職能、軀體職能、心理職能)的變化情況,采取百分制,恢復情況與分值高低呈正比;②排尿功能障礙情況的對比。患者術后排尿功能正常,即為Ⅰ級;患者術后排尿存在尿頻癥狀,視為輕度排尿障礙,即為Ⅱ級;患者術后排尿功能存在中度障礙,即為Ⅲ級;患者術后排尿功能存在嚴重障礙,且需行導尿予以治療,即為Ⅳ組。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軟件包SPSS22.0將本研究中所涉數據錄入進行分析,生活質量指標采用計量資料(x±s)予以表示,排尿功能障礙采用計數資料百分百(%)予以表示,取t、X2標準值分別驗證,差異呈可比顯示(p<0.05)。
2.1生活質量指標的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生理、社會、軀體以及心理職能四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評分,差異呈可比顯示(P<0.05)。見表1。
2.2術后排尿功能障礙情況的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排尿功能障礙情況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差異呈可比顯示(P<0.05)。見表2。
痔瘡術雖風險系數范疇較小,但大多數患者對該疾病的治療方法和過程知之甚少,加之對手術本身存在恐懼緊張感,而正是由于這種應激的心理的反應致使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導致神經系統異常[3]。繼而術后易發生小便困難,嚴重者造成尿潴留,需行導尿術才得以減輕生理痛苦。因此,護理人員應在痔瘡術前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心理護理干預,使其對治療過程有一定的認知,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從而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配合治療及護理。
護理人員通過患者進行術前、術后以及術后全方位采取心理護理干預,使患者術前以最佳心理狀態面對手術,術中加以安撫與陪伴,術后耐心講解注意事項,使患者消除顧慮感,有利于預后,同時可促進患者自行小便,降低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排尿功能障礙情況較對照組改善效果明顯(P<0.05)。由此可知,痔瘡術患者通過采取心理護理全程干預,可有效改善排尿功能障礙情況,且利于生活質量各項指標的提升,故應用價值范圍較廣。
【參考文獻】
[1]楊靜紅.痔瘡術后患者發生尿潴留原因的分析探討及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8):159-160.
[2]朱美.綜合護理干預對痔瘡手術患者術后尿潴留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6,22(32):162-163.
[3]孫偉,張翠瓊,何桂華,等.評判性護理干預對產后痔瘡患者疼痛和舒適度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33):2588-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