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春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管理;親情護理;耐受性;護理質量
隨著醫學技術持續發展,各種疾病治療效果也在持續進步,多數疾病都可通過手術方式治療,患者需求也在持續提升。近年家庭護理也逐步得到發展,此種護理主張以患者親屬為基礎,為患者提供家庭溫暖和情情感動。在手術前多數患者會擔憂手術結果,進而引發恐懼和緊張等情緒,對疾病治療產生負面影響。但在采用親情護理時,卻可以親屬般的溫暖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生理、心理指導,降低抗拒心理[1]。現選取我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護理方式效果,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2月我院82例進行手術治療患者,對照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48.52±3.41)歲,泌尿科14例、普外科16例、婦產科11例;觀察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8.68±3.52)歲,泌尿科13例、普外科17例、婦產科11例,患者基礎數據無較大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主要為基礎護理,術前測量和記錄患者生命狀態,體重和身高。安排病房,依據醫囑協助患者進行常規性檢查。術中配合醫生進行手術。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同時為患者提供飲食和生活護理。
觀察組患者則為圍術期親情護理。首先組件親情護理小組,熱情接待患者,同時保持溫和態度,主動和患者交流,通過此種方式拉近彼此關系。同時采用音樂療法,案例介紹法、暫時遺忘法為分散患者注意力,緩解其心理負擔。同時也通過幻燈片和宣傳手冊等方式為患者講解基礎性疾病知識和手術知識。
術中親情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主動和其交流,通過此種方式消除患者思想顧慮,同時也可需充分重視患者感受,保持態度尊重。護理時適當調節手術室溫度和濕度。麻醉時通過腹摸和握手等方式穩定患者情緒。同時注意保護患者隱私位置溫度,盡可能提升患者生理舒適度,手術結束后輕輕為患者擦拭碘伏,最后將患者送入一般病房。
術后為患者提供舒適、美觀和適當體位,待患者完全清醒之后,立即為患者講解手術狀況,消除內心擔憂。同時也為患者交代相關注意事項,讓患者感受到家庭溫暖,通過此種方式提升護理依從度。
1.3 觀察指標
(1)對比患者手術耐受度,主要分析患者術前2d和麻醉前血壓和心率變化。(2)對比護理質量,采用我院自制護理質量評分量表進行分析,主要從患者投訴、專業度、護理態度、患者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分析。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護理質量越優。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以X2檢驗患者計數資料(%、n),以t檢驗患者計量資料(x±s),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患者手術耐受度? ?兩組患者術前血壓和心率并無較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麻醉后心率和血壓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見表1。
2.2 對比患者護理質量評分?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見表2。
手術作為創傷性活動,對患者生理和心理均有較大影響。過度刺激則會引發患者精神緊張、呼吸急促、血壓提升等生理和心理反應,甚至會引發應激綜合癥加劇病情。親情護理為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式,采用人性化理念善待患者,為其提供家庭般就醫環境和親切服務,也可有效降低患者精神焦慮[2-3]。分析本次護理過程可知,首先為患者進行進行基本知識講解和關系拉近,通過此種方式不僅可提升基本知識掌握度,同時也可和患者打下親情基礎。之后在手術室護理時,通過調節手術室溫度,進行肢體撫摸等方式拉近和患者關系。最后為患者進行術后護理,待患者完全清醒之后則為其講解疾病狀況和治療效果,通過此種方式有效降低術后焦慮[4]。分析本次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壓和心率并無較大差異,因此可知,由于患者手術耐受度更高。此種狀況和患者在疾病治療時心態平和且得到情感關愛有關。同時對比護理質量時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更高,此種狀況則和親情護理下干預全面性更高有關。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中進行圍術期親情護理,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耐受度,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彭偉潔, 張啟媚. 持續質量改進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提高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6(10)103-104.
[2]陳琳, 黃宇華, 何海航. 責任制分組管理對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 2019,9(19):45-46.
[3]錢艾村. 細節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6(50):94-94.
[4]劉慕華, 謝小紅, 吳增芝. 前饋控制對手術室安全管理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38(14):213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