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佳麗 張旭
【關鍵詞】中醫康復護理;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生活質量
在諸多腦血管疾病中,腦卒中是其中十分常見的一種,近年來,腦卒中致死率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得到了頗為有效的控制,但是發病患者往往會伴有嚴重程度不一的肢體功能障礙,甚至有可能演變為永久性的功能障礙,對患者身心健康均會產生十分嚴重的消極影響。有關研究顯示[1],中醫護理不僅對痙攣現象有著較好的控制效果,患者的運動功能也會隨之獲得顯著改善。本次研究旨在明確將中醫康復護理應用在腦卒中患者對其中肢體功能障礙的改善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82例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開展本次研究,患者入組起始時間是2018年03月,截止時間是2019年04月,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組。對照組中男29人、女12人;平均年齡為(60.61±1.4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7人、女14人;平均年齡為(61.04±1.03)歲。兩組上述基線資料的對比上未呈現出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比較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病房清潔、定時開窗通風以及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等傳統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中醫康復護理:(1)針灸護理。偏癱患者大部分是由于神經損傷所致功能障礙,康復的重點在于將其受阻經絡打通。可選取患者人中穴、曲池穴、合谷穴、三陰交穴以及足三里諸穴針灸,施針手法選擇捻轉法,體針直刺,以出現脹、麻、酸等感為宜。同時可輔以艾灸熏蒸,加速穴位疏通。(2)穴位按摩護理。結合患者的具體癥狀表現為每個患者制定針對性更強的按摩方案,就其不同穴位進行按摩。通常是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姿勢,由上肢-髖骨的順序實施穴位按摩,取穴為手三里、曲澤穴以及天府等上肢穴位,陽陵泉以及足三里等下肢穴位,從慢到快、從輕及重,以患者出現酸痛感為準,操作時間以及次數根據其耐受度加以確定。(3)中醫膳食護理。囑其多食用補氣益血、滋肝養腎食物,如蓮子粥、銀耳大棗粥、黃芪桃仁粥、蘿卜大米粥等,同時囑其切忌食用油膩、辛辣食物。
1.3 觀察指標
分別通過Fugl-Merer運動功能量表及QOL-BREF生活質量量表對兩組患者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作出評估,滿分分別為125分和100分,分數越高代表其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越好[2]。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以(x±s)表示生活質量及運動功能評分等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時即為呈現出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及運動功能評分皆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腦卒中也就是中醫范疇所指的腦中風,老年人為該病的高發群體。患者發生卒中后其神經功能會遭受很大損傷,因此有很大幾率會出現失語、偏癱以及偏盲等眾多后遺癥,從而導致其肢體正常功能受到影響。如若在康復治療期間輔以更為科學的護理措施,往往能夠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進而提升其治療積極性,優化治療效果。
腦卒中在中醫學上認為其屬辯證型中的“痹癥”,治療重點在于活血化瘀、疏通筋絡[3]。中醫康復護理在對適宜技術合理運用的基礎上,通過針灸、艾灸、按摩等方法打通患者經絡血脈、調理氣血,促進組織血氧代謝,同時刺激腦細胞,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激活其神經功能,從而改善其運動能力并提升其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及運動功能評分皆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對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開展中醫康復護理,能夠更為顯著的改善其運動功能,并促使其生活質量得以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將中醫康復護理干預用在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工作中,可對其肢體功能障礙加以有效改善,取得了頗為滿意的應用效果,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葉青,錢海紅,陳崔燕.早期康復配合中醫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0):150-151.
[2]王雄心,徐曼.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3):320-322.
[3]牛詠玲.評價中醫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恢復期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光明中醫,2018(12):181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