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鵬
【摘 要】《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世界反法西斯題材的經典之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2015年國家大劇院推出了原創同名歌劇,這部歌劇在美麗青春與殘酷戰爭的強烈對比中,在美妙動人的音樂以及詩意的舞臺呈現中,以深刻厚重的人文情懷與濃郁的俄羅斯風格,為觀眾鋪陳出一幅油畫般的音樂史詩畫卷。
【關鍵詞】中國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麗達;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J605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2-0057-02
一、劇情簡介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由前蘇聯著名作家鮑里斯·瓦西里耶夫創作于20世紀60年代,他用豐富的筆觸向我們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發生的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向人們展示了戰爭對人,尤其對婦女的摧殘,對人民生活以及人類文明造成的災難,是世界文學史上反法西斯戰爭的經典之作。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國家大劇院推出了原創同名歌劇,通過這部世界經典之作,致敬所有為自己祖國獻身的英雄,并讓我們更加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歌劇劇情使用倒敘的手法,暮年的準尉手捧鮮花緩緩地走上舞臺,隨著風格濃郁的俄羅斯巴揚琴聲響起,舞臺上出現一排排白樺林,營造出戰爭期間的獨特氛圍。伴著巴揚手風琴悠揚的音樂,他的思緒也回到了那個殘酷而又遙遠的戰爭年代……
二戰時期,蘇聯準尉瓦斯科夫帶領著一隊女兵守衛著重要的鐵路設施。鐵路周圍全是戰略要地,敵人的飛機經常來轟炸或騷擾。有一天,班長麗達在偷偷看望完兒子返回駐地的途中發現了兩名德國兵,瓦斯科夫準尉知曉情況以后,就帶領以班長麗達為首的5名女兵組成的小分隊進入茂密的叢林搜捕攔截敵人。到達敵人的必經之地以后他們才發現,德國兵不止兩名,而足足有16名之多!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女兵們一個個犧牲了,班長麗達為了引開敵人也受了重傷,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德國兵瞄準了麗達和準尉,麗達為了不連累準尉替他擋了一槍,壯烈犧牲。歌劇中直接表現戰爭血腥的畫面不多,主要通過五位女戰士對生活、對幸福的渴望來側面描寫戰爭的殘酷。麗達、冉卡、麗莎、索妮婭、嘉麗婭,五位女戰士對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對于親情、愛情的眷戀與向往,以及她們為了保家衛國而壯烈犧牲,深刻揭示出戰爭對美的摧殘。
二、麗達的人物形象分析
對歌劇內容的充分了解對于把握歌劇人物至關重要,分析和把握歌劇的人物形象,必須抓住人物的身份、性格,以及其心理活動、唱段分析和舞臺表演,將這幾者有效結合,才會塑造出有血有肉的歌劇人物。麗達是女兵搜索小分隊的隊長,她的性格冷靜而又理性,是一個嚴肅認真、非常有責任心的人,筆者有幸在學校歌劇課上扮演過麗達這個角色,并認真學習《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這部歌劇,對麗達這個人物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嘗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麗達這個人物形象。
(一)對愛情的執著追求
麗達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英俊挺拔的丈夫是一位軍官,他們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戰爭爆發,麗達的丈夫奧薩寧死在德國軍的轟炸中,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間被摧毀。丈夫的犧牲讓她對德軍充滿了仇恨,為了給丈夫報仇,為了將丈夫的信仰繼續下去,她穿上軍裝,拿起了槍,堅決地成為和丈夫一樣的人。劇中有一幕是麗達和冉卡互訴心事,兩個女人講述各自的愛情故事,在互訴衷腸中彼此加深了友誼。麗達和冉卡共同唱起動人的二重唱《我愛他》,優美舒展的旋律訴說著麗達對愛情的執著和對丈夫的深深思念:“我愛他,我們再也不會見面,我愛他,他已永遠離開了我。對于我這世上再沒有男人,我的心已經關上了門。臨別的那天他把我抱在懷里,我們的兒子在我腹中安睡,沒人知道他不能和爸爸相見。”這段旋律多采用下行進行,穩定的和聲音程伴隨著三個大跳部分,強烈地表達了麗達內心的波瀾和對于愛情的那份堅定與執著。第一句“我愛他,我們再也不會見面”采用整體下行進行,麗達失去愛人的無奈與悲傷瞬間流露出來,在演唱這句時,氣息要走在聲音的前面,語氣感應該多一些。第二句“我愛他,他已永遠離開了我”第一次出現大跳,要把握這個大跳在“永遠”二字上,字和聲不應斷開,盡量連貫起來。“對于我這世上再沒有男人,我的心已經關上了門”第二次大跳出現在“已經”二字上,因此在演唱時語氣要堅定,同時要有強大的呼吸支持,這一句最能體現麗達對愛情的執著,親愛的丈夫犧牲了,麗達關上了心門,她的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只有丈夫奧薩寧。“臨別的那天他把我抱在懷里,我們的兒子在我腹中安睡,沒人知道他不能和爸爸相見”第三次大跳出現在“不能和爸爸相見”上,想到幼小兒子還沒有見過爸爸,麗達感到心痛,同時也感到無奈。這段小小的詠嘆調層次分明,完整性很強,用充滿力度的歌聲把麗達對愛情的忠貞與執著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散發著母性光輝
麗達年邁的母親帶著她的兒子在駐地旁邊的伊薩克夫小城里生活。對幼小兒子和年邁母親的想念,讓麗達盡管身在制度森嚴的軍營,也經常會穿過樹林和田野,悄悄地回去看望母親和兒子,在軍營里沉穩理智而又嚴肅的麗達每次一提到兒子就一臉的溫柔,她的臉上透露出慈愛、溫暖、甜蜜和幸福,這是一個母親散發出來的母性光輝。對于失去丈夫的麗達來說,兒子就是她唯一的希望,天上的丈夫、年邁的母親和堅強的麗達共同守護著他們的小寶貝。歌劇中有一段小的詠嘆調是麗達唱給兒子的:“黑沉沉的夜,多么安靜。我親愛的兒子,你一定在熟睡,告訴媽媽是不是夢見媽媽的臉龐?黑沉沉的夜多么安靜,我可愛的兒子你在做什么?今夜不能去看你,媽媽在想念著你啊!”這是麗達在帶領搜索小分隊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夜間休息時演唱的。當夜色籠罩大地,麗達對兒子的思念油然而生,這段詠嘆調篇幅不長,旋律進行平穩,音程的跨度很小,幾乎接近于說話的語氣,將黑沉沉的夜和兒子熟睡的面龐進行比較,讓平日里嚴肅理性的麗達也透露出慈愛的柔情,溫暖明媚,令人動容。
(三)理性的戰士
麗達的丈夫奧薩寧在與德軍的戰爭中犧牲,戰爭又使親人們流離失所,這些使麗達對于戰爭和敵人充滿了仇恨,在她的心中活著就是要為死去的親人報仇。麗達作為女兵們的班長,年齡和閱歷上也是長于其他女兵的,因此她的性格比較沉穩,她深深地知道戰爭的殘酷,因此她在軍營里面是嚴肅認真的,是紀律嚴明的。劇中有這樣一幕:女兵嘉麗婭是一個孤兒,但她老是幻想自己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大學校長爸爸,有一個醫生媽媽,有漂亮的別墅,有一輛白色的伏爾加汽車以及五個追求者,嘉麗婭沉浸在自己不著邊際的幻想中并不斷地向女兵們炫耀,女兵們嬉笑打鬧成一團。作為班長的麗達不允許軍營里面出現這樣違反紀律的情況,走過來厲聲喝止了她,讓她不要再講那些愚蠢的故事,并告誡她“我們的親人在戰場上犧牲,我們活著就是要為他們報仇!”嘉麗婭的謊言被戳穿,難過地趴在床上,麗達走過去拍了拍嘉麗婭的肩膀,輕輕安慰了她一下,這里不僅體現出麗達作為女兵班長嚴守紀律,時刻銘記著為親人報仇,并且還能顧及戰友的心情,關心和體貼戰友。準尉來檢查內務,不準女兵們隨意晾曬內衣,并要求 “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收起來”,正當眾女兵手忙腳亂地準備將內衣收起來時,麗達站了出來并且說道:“軍規里有一條指令,服役女兵可以在戰場上任意晾曬內衣。”這一句話讓準尉啞口無言,為眾多女兵爭取到了自己的權利。在最后與敵人的決戰時,麗達為了掩護隊友,自己一人引開敵人,為戰友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姑娘們一個個倒下,在最后關頭,麗達為準尉擋住致命的一槍,壯烈犧牲。
三、結語
麗達作為搜索小分隊的班長,她勇敢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作為奧薩寧的愛人,她對愛情執著而忠誠;作為母親,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寶貝兒子。麗達對愛情以及對和平生活的憧憬,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對未來的向往。每一部歌劇的成功都離不開人物在舞臺上的精彩呈現,從而讓我們欣賞到歌劇之美,讓我們在欣賞完美的舞臺表演的同時實現自我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江岸.青春與烈焰? 玫瑰和鋼槍——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觀后感[J].歌唱藝術,2017.
[2]劉穎.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冉卡的形象塑造[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9(1).
[3]倫兵.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演繹女兵二戰情[N].北京青年報, 2015-11-06.
[4]陳志音.白樺林中飄蕩的琴音與歌聲——聽原創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J].歌劇,2015(12).
[5]陳文杰.一部來自“中國制造”的“俄羅斯歌劇”——從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談中國舞臺藝術領域在中西文化互鑒交融的體現 [J].藝術評論,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