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為有效控制疫情,教育部要求實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這是一次全國性的大規模的在線教學嘗試。作為新形式下的大學出版社,應該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主動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鏈接,提升融合出版能力,發揮大學出版社之所長,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線上線下服務。
關鍵詞:疫情;融合出版;機遇
2020年初起,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同程度地沖擊了各個行業。大中小幼各類學校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紛紛停課停學,在家防疫。針對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教育部在1月27日發布了“停課不停學”的通知,號召學校進行在線教學,這是國家第一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在線教學嘗試。2月5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與此同時,教育部組織了22個在線課程平臺免費開放在線課程2.4萬余門,覆蓋了本科12個學科門類、??聘呗?8個專業大類,以保證在線教學的實施。各高校立即行動起來,利用優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依托各類在線課程平臺,迅速開展在線授課和在線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以保證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吨笇б庖姟分械臄祿O具震撼力,所能開設的在線課程已覆蓋本科學科門類及??聘叻e的專業大類,這是多年來國家在推動數字化轉型所取得的成效,在疫情期間得以發揮作用,同時給我們大學出版社指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大致發展經歷
一般的中小型大學出版社,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會到資金、技術、資源、場地、復合型人才等方面的制約,邁出任何一步,都不容易,雖然中小型大學出版社在數字化轉型這一塊的發展很艱難,但轉型的腳步卻不能停止。從我社多年來轉型發展的過程來看,也是如此,由于沒有大的資金投入,一直處于小規模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在高等院校教材的數字化轉型和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四個比較明顯的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的任何一次改變和提升都是發展中的必然:第一階段,簡單地將課件資源刻錄在光盤上,主要以書配盤的模式;第二階段,制作電子圖書,同時將課件資料上傳至網站,供讀者從網站上下載;第三階段,將課件資源轉換成二維碼印刷在圖書上,供讀者獲取間視頻資料;第四階段,避開傳統出版社無法投入大量資金做技術研發的短板,我們與第三方技術公司(簡稱公司)合作,利用其成熟的開發和運營模式,公司根據圖書的性質編制不同的技術方案,并提供的技術服務及信息跟蹤反饋。如讀者除通過掃取二維碼獲取與圖書配套的資源以及參與圖書社群等互動活動外,還可以通過付費購買平臺推薦的網課等拓展資源。也就是我們通過優質的內容資源、線上線下友好的服務,讓讀者進入社群參加互動等活動,增強讀者與圖書的鏈接力,擴大知識服務的影響。目前我社的數字化轉型期正間于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讀者獲取資源后,正反饋明顯,這給了我們更多的動力。隨著更多的圖書內容資源上線,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優質資源和服務被讀者使用,并產生持續價值。
二、教育發展的需要
2019年4月9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即從2019年到2021年建設1萬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萬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我們大學出版社要充分抓住這一契機,深墾重挖優質資源,并對已有的優質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進行再創造和再開發,適應教育發展的同時優化自己的品牌,把數字化的內容科學地融入圖書中,實現線上線下的良性交互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線下圖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是工作方式、生產方式還是銷售模式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為認真落實國家新聞出版署“進一步加強出版服務,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要求,我社為在很短的時間內,利用已有的出版資源,制作、開放88種數字化教材及課程,首批上線的數字化教材及課程向全社會免費開放。這與教育部發布的《指導意見》所提倡的“倡導社會力量舉辦的在線課程平臺免費提供優質課程資源,為高校制定豐富多樣的在線教學解決方案……”的要求完全一致。之外,我們發揮大學出版社之所長,快速策劃并完成了戰“疫”圖書,力求將圖書出版、新媒體和數字化多方位融合,將視頻、音頻嵌入圖書中,并提供多種形式的優質資源和服務。這次全國性的大規模的在線教學嘗試就像一塊試金石,那些涵蓋了在線教育、數字閱讀、有聲讀物等在內的各類出版機構,依托自身的優質資源,不僅推出了優秀的出版物,還為讀者提供多樣化的優質服務,強勢發力,凸顯優勢,效果明顯,把融合出版的發展進程又快速向前推進了一步。
無論是“雙萬計劃”教育建設的要求,還是突發疫情的需要,讓我們大學出版社意識到,融合出版能力不但要有,而且要與時俱進。國家在教育上的投資不遺余力,我們大學出版社在教材融合出版方面則任重道遠。
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進融合出版
數字出版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流媒體技術、存儲技術、顯示技術等高新技術基礎上,融合并超越了傳統出版內容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出版產業。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把傳統出版中豐富的內容資源進行轉化并進一步優化,快速成為數字出版中可利用的優勢資源。技術優勢與傳統出版優勢的強強聯合,不僅能更合理地運用和改造內容資源,還能為讀者提供更優質貼心的服務。
融合出版就是以印刷出版、電子出版、音像出版、互聯網出版、以及數字出版和服務業態的共存的形式,來滿足社會需求。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說:“這五種業態共生共存,融合發展,正是迎接大數據出版和智能出版業到來的基礎條件,也是中國出版業繁榮的標志?!卑殡S著中國出版業的現代化進程加快,大眾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已發生深刻改變,加之傳統出版的紙質產品受閱讀時間和攜帶不便的影響,紙質圖書、報刊、雜志對大眾的影響力在減弱。因此,傳統出版必須要順應融合發展的需要,主動將有特色的內容資源數字化,使融合出版成為發展的新動力。
四、未來發展的需要
各家出版社在走過多年的轉型的摸索之路后,于2014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60余家出版單位組成了中國數字出版聯盟,旨在通過實現成員之間資源、技術、人才、營銷、產品等要素的一體化,加快推進傳統出版社轉型升級,更好地實現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的融合發展,促進數字出版業良性健康發展。又經過5年的積累,數字出版的轉型發展進入新階段,于是在2019年5月由中國出版協會、《大數據時代》雜志社等單位牽頭發起成立了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生態聯盟,旨在提升數字出版核心技術能力、繁榮出版產業生態、深化行業應用、完善產業發展環境,推動行業創新融合發展,構建起數字出版全媒體產業生態圈。以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引領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推動出版融合的縱深發展和產業的更進一步的轉型升級,數字科技正在加速重構出版產業的格局、模式和生態,不緊跟時代的發展,即隨時有被時代淘汰的可能。
融合出版對傳統大學出版社的發展而言機遇多于挑戰,通過這次突發疫情后的應變能力及已知的結果是,在轉型道路上做了準備的出版社找到新的突破口。因各種因素觀望新業態的發展,堅持固守在傳統出版上埋頭苦干的出版社,這一次所面臨的沖擊則是空前的。因此,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大學出版社要下決定實現分階段、更大比例地向融合出版的方向發展,不但積極主動地參與,還要找準自己的出版之道,主動將傳統出版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融合,使出版更加專業化、智能化,更具規模化,提升融合出版能力,才真正意義上為傳統出版爭了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魏玉山、叢挺等.傳統出版數字化轉型[J].傳媒,2017(6)
[2]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2020.2
[3]張季謙、黃守芳、許新勝.新冠疫情時期高校如何有效開展網絡教學.教育現代化,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