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健
摘 要:中國影視作品的英譯加快了世界了解中國的步伐,但是字幕翻譯中最難處理的部分——文化信息也給譯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以美版《甄嬛傳》為例,指出在翻譯時譯者要注重文化差異,靈活運用各種翻譯策略,更好地促進中華文化傳播。
關鍵詞:跨文化傳播;美版《甄嬛傳》;影視作品英譯
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國家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頻繁。我國一些優秀的影視節目也傳入西方國家。它們為西方觀眾打開了一扇窗,可以更真切地了解中國的社會文化、價值取向、風俗習慣和人文地理等。為更好地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在對影視作品字幕翻譯時,應充分考慮中西方文化巨大差異帶來的影響。譯者要處理好原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完成對一些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
一、《甄嬛傳》概述
電視劇《甄嬛傳》講述清朝雍正年間,不諳世事的純真少女甄嬛、沈眉莊、安陵容被選秀入宮的故事。三人情同姐妹,被卷入后宮沉浮中,最終安陵容與二人反目成仇,不得善終,沈眉莊也難產而死,甄嬛最終幾經沉浮,孤獨登上后宮權力頂峰。2015年美版《甄嬛傳》在世界頂級視頻門戶網站Netflix上播出,成為中國在美國主流電視臺播出的第一部電視劇。
二、《甄嬛傳》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甄嬛傳》情節扣人心弦,語言雋永深邃,盡現中國豐厚的文化知識,充分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美。因此,準確翻譯美版《甄嬛傳》,譯者充分利用字幕翻譯的機會向西方觀眾展現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對此,要求譯者除精通漢英兩種語言外,也要深刻了解中西文化,具備跨文化交際意識。在文化負載詞字幕的翻譯過程中,譯者使用了五種方法:歸納法、釋義法、直譯法、刪減法、增譯法。
(一)歸納法
《甄嬛傳》是一部以清朝為故事背景的電視連續劇,故而臺詞中充滿了中國古風的諺語、成語等。由于中英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差異,一些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詞匯可能無法被西方觀眾所接受和理解。在這種條件下,歸納法可以簡化其意義,讓西方觀眾理解和領會背后的含義[1]。具體來說,歸納法是對多余的文字進行提煉,使譯文更簡潔。
例1:妹妹今日打扮得好生素凈。可是,細看起來還是個美人坯子。
譯文:You dressed quite plainly today.Even so,the observant will notice your true beauty.
“美人坯子”用來形容人(尤指女人)天生麗質,女性的身材、臉型、五官等等身體各方面的協調和美觀。通常是指具備成為美女的潛質。“坯子”這個特定詞組是指未來可能成為做某事的人。對于那些對漢語知之甚少的目標受眾來說,很難把“美人”和“坯子”聯系起來。因此,直譯只會給目的語讀者帶來困惑和誤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字幕組把四個字的詞組概括成兩個詞“真美”,幫助觀眾理解其內在含義,并且并使之更簡潔。
例2:他會是我今生最愛的男人。我亦成了他的天地人間。
譯文:He would become the one true love of my life.And I would become his entire world as well.
甄嬛年老時,回憶起她一生中最美麗、最純潔的愛情。在原著中,“天地”的中文意思是“天和地”,意思是整個世界。“人間”是佛教的傳統用語,指的是“人類的世界”。事實上,“天地”和“人間”是同一個意思,都指的是世界。但是,西方觀眾大多是基督教徒和猶太教教徒,他們與東方人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人的世界”會使西方觀眾困惑。因此,把這四個字概括為“整個世界”,既體現了其含義,又節省了空間。
(二)釋義法
釋義法是一種與歸納法相對應的方法。夏廷德認為,釋義法是一般概念變為具體概念[2]。在《甄嬛傳》的臺詞中,有許多包含諺語、詩歌和成語的臺詞。古人喜歡引用典籍中的諺語和詩歌來展示他們的智慧,但是西方觀眾很難理解這些文化意象。釋義法脫去了文化的外衣,傳達了樸素的意義。在處理文化負載詞時,釋義法是保持語篇連貫的有效策略。
例3:讓信女被撂牌子,不得入選進宮。
譯文:Let me be passed over for service in the Imperial Harem.
清朝皇帝選秀是為了充實后宮或者是指婚給一些皇室子孫。在選秀中,那些未能吸引皇帝的女孩將被要求離開。當他們離開時,寫有其名字的牌子就被丟棄了。因此,“撂牌子”意味著選秀失敗,與皇家失之交臂。“留牌子”,意思是被選中了。在缺乏背景知識的情況下,這兩個習語無疑會使聽眾感到困惑。由于其字幕解釋了“撂牌子”的本質含義,使目的語受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直譯法
直譯在處理翻譯中的文化因素時容易引起誤解和混淆。然而,一些簡單的文化元素可以直接翻譯而不產生任何誤解。中國文化早在漢代就向西方傳播。在這兩種文化之間很容易找到共同點。因此,一些傳統的習語和表達方式很容易被外國人接受。而且,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學習漢語,接受中國文化。雖然文化障礙依然存在,但其中一些形象被廣泛接受。例如,龍在漢語中象征著與皇帝有關的人和事。而在西方,則被描述為惡魔和怪物。現在,這兩種不同的含義被西方人和東方人所接受。一般來說,在翻譯一些簡單的文化負載詞時,直譯不僅保留了原文的原味,而且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
例4:這莞常在貌美如花,卻不想膽小如鼠。
譯文:Attendant Wan is as pretty as a flower,but she's also as timid as a mouse.
這句話用了明喻“貌美如花”“膽小如鼠”,翻譯不僅保留了明喻,而且保留了明喻對象。西方人眼中的花也是美麗的。因此,直譯給我們帶來了生動的甄嬛形象。老鼠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動物。雖然綿羊在英語中是怯懦的象征,但眾所周知,膽小也是老鼠最顯著的特征之一。譯者對這兩個明喻采取了直譯的方法,再現原文生動、活潑的形象。
(四)刪減法
由于字幕翻譯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字幕翻譯不應該變得冗長和多余。因此,有些西方觀眾難以理解的文化信息采取刪減法,使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影視節目。
例5:記著,降余氏為官女子。
譯文:Take note,Second Attendant Yu is hereby demoted.
“官女子”是清朝皇宮里的最低級別,地位僅比宮中的侍女高一點。由于“官女子”是一種特殊的等級表達,在這部電視劇中只提到過一次,基于字幕的局限性和西方觀眾的接受性而刪減。
(五)增譯法
增譯法是指譯者翻譯文化氣息濃厚的詞匯時,增添了其背后的文化意義,目的是為了讓西方觀眾更好地欣賞影視,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
例6:今日漢軍旗大選。
譯文:They now audition the Han Army of the Eight Banners.
清朝第皇帝使用軍旗制度來管理各個民族和部落的軍隊。清朝共有八旗大軍,其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均由皇帝直接領導。漢軍是指那些屬于漢族的軍官也被征召加入八旗軍隊。這句話意味著海選中有很多屬于漢軍旗家的女孩。“漢軍旗”是一個含有歷史背景的專有名詞,不加解釋就會使目標受眾感到困惑。加上“of the Eight Banners”這個解釋,使得譯文更容易被西方觀眾理解。
三、結語
在美版《甄嬛傳》字幕翻譯中,對于劇中的文化負載詞,譯者運用了歸納法、釋義法、直譯法、刪減法和增譯法,使得在西方觀眾在欣賞《甄嬛傳》的同時,也加深了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在影視字幕翻譯時,譯者不僅要注意兩種語言文字字面上的準確,更要注意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注意觀眾的心理接受程度。
參考文獻
[1]Shuttleworth,Mark&M.Cowie.2004.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Z].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顏莉.從目的論視角看《赤壁》字幕翻譯的文化缺省與翻譯補償[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