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沁芳
◆摘? 要:音樂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培養出學生該有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而作為一種文化傳遞的工具,可以通過音樂的方式來讓學生感知多種情感,從而讓學生產生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讓學生的個人審美以及道德修養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教學模式早已經不再適用于如今的高中音樂教育,這就意味著音樂教師要加快探索出全新教學模式的進度,跟上時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工具,打造出高效的音樂教學課堂。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應用
高中音樂教學是通過品析、欣賞音樂、演唱歌曲、樂器演奏等方式來達到音樂教學的作用,雖然和其他課程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是起到的教學作用和教育目的是相同的。音樂是一門藝術水平高、具有一定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養能力的課程,不僅是一門藝術課程,更是承擔著提升學生心靈、審美水平最終達到實現德育教育的作用。高中生已經初具一定的音樂賞析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播放音樂視頻的方式,極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提升音樂教育的實效性。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音樂教育不同于傳統教育中的數理化,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通過聽覺來達到審美享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元素可以很好的實現陶冶個人情操的作用。一首音樂中的不同音色、不同節奏、不同旋律的不同組織表現都能體現出不同的音樂風格,在傳遞聽覺美感的同時還傳遞了不同的情感內容。比如常常會感受到的憤怒、喜悅、憂郁等情感都可以通過音樂的曲風、節奏體現出來。一首充滿愛國情操的音樂可以讓人充分感受到那個風云激蕩的革命年代的激情昂揚,給人們傳遞一種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情深情感。在音樂課上播放愛國歌曲能夠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時代的悲壯,讓他們銘記歷史,引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最終很好的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而一些抒情歌曲,就可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抒情歌曲包括親情、友情以及愛情,通過播放抒情歌曲,在課堂上給學生營造出一個飽含深情的感情氛圍,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音樂所帶來的多重感染力,提升他們的道德情操。在我國大多數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學老師的教學態度不夠嚴謹,學生認為音樂是一門副課,學習的渴望也不是很濃,導致音樂課堂氛圍低迷,不但很容易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還會使他們散失創新能力。而在音樂課程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出情感氛圍后,可以讓學生浮躁的心靈得以治愈,并開闊了他們的思維,提升了創新能力,讓學生全身心融入課堂中來,陶冶其情操。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1.選擇優秀的音樂作品。在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師是教育的把關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篩選出優質的音樂作品,以此來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而音樂的選擇優劣將對學生的審美趣味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課程中播放一些大師級別的、富有感染力的音樂,讓學生對于世界級的名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體會不同音樂大師不同的音樂風格,然后在了解的基礎上獲得升華,將學生帶入到作者的個人情感世界當中去。優秀的音樂作品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直觀感受,所以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首先就是要從音樂的品質入手,培養出學生對于審美的嗅覺,讓他們學會欣賞優質的音樂作品。
2.現代教育技術和音樂器材相結合,營造課堂氛圍。音樂的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接受效果,而不光是音樂,每一門課程的教學方式都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老師只有找到適合高中學生和課堂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的打造出高效的音樂課堂。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音樂教材和音樂節目等方式,巧妙的將學生全身心的帶入到課堂中來,讓音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并且讓教學環節更加貼近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老師還可以將一些音樂器材帶入到課堂中來,通過現場演奏的形式,讓課堂更具感染力,全方面的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如果學校有條件,硬件和軟件都比較全面,可以通過多媒體等教育技術和音樂器材相互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通過看、聽、觸覺全面提升他們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
3.通過多媒體增強課堂的感染力。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建出一個合適的音樂尤為重要,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就能夠輕易的創建出這樣一個環境。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現場震撼的音樂視頻,和音響相結合,構建出一氣氛適宜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感染當中去。
4.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出新的教學模式。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的積極性較低,現代高中學生更多的喜歡一些流行音樂,而不是別有韻味的年代音樂,所以教學要利用多媒體和傳統音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兩者的“互補互助”“相輔相成”,既保留傳統教學模式留下的優點,又能夠充分的發揮現代教學技術優勢。
三、總結
高中音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擔負著放松心情、緩解學習壓力的作用,音樂教師要在教學中進行充分的滲透,避免由于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度不足而流于形式,在實際的課堂中通過多媒體、樂器演奏等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修養情操,最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音樂教學效果考驗著音樂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水平,老師也需要在教學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知識,充分挖掘出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并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吸引力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進而全面提升音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麗娟.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2(11):232.
[2]楊立.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3]黃媛.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音樂時空,2015(1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