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奧斯卡多元化,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繼評委成員擴招、增加獎項提名數后,8日又出臺多項改革措施,未來只有滿足新規的影片才有資格報名最佳影片獎項角逐。
《好萊塢報道者》稱,新規涉及敘事主題、演員選角、幕后團隊、宣發人員等電影行業各個層面。總體來說,就是要提高女性和少數族裔從業率,給相對弱勢群體更多工作機會。例如新規要求至少要有一位主角或主要配角是非裔、亞裔、印第安或拉丁等少數族裔;非重要演員中有30%是女性、少數族裔或殘障人士;故事主線圍繞這些人群展開——這3個條件必須滿足其一。在攝影師、化妝師、選片導演、剪輯等這些幕后崗位方面,學院也要求要充分照顧到女性、少數族裔、LGBT(性少數人群)和殘障人士,片方要給他們預留占總人數三成以上的工作機會,或不少于6人的關鍵工作崗位。此外在營銷、宣發等流程方面,無論是主流大片廠還是獨立電影公司,這些弱勢人群從實習、培訓開始就要享受到足夠重視。這些改革措施將在2022年和2023年的奧斯卡開始實施,2024年第96屆奧斯卡時全面生效——也就是說,屆時影片如果不能滿足“演員與主題”“幕后創意”“行業準入”和“市場宣發”四類新規中的兩項,將沒有資格角逐奧斯卡最重要的最佳影片獎。
對于美國電影學院這一攬子旨在推動奧斯卡多元化的改革措施,英國電影學院表示支持和歡迎。英國電影學院主席馬克·薩繆爾森稱,“2016年起英國電影學院就采用相似標準,之后每年都會擴展。”在美國社交網絡上,這一改革引起一些白人群體反對,白人女演員柯爾斯蒂·艾利認為這是“政治干涉藝術”。《紐約時報》記者凱爾·布坎南分析稱,絕大多數競爭奧斯卡的影片其實都能輕易滿足新規中關于幕后創意團隊和市場宣發方面的要求。《洛杉磯時報》認為,在整個美國面臨種族歧視問題時,奧斯卡新規的意義在于至少能在爭奪最高榮譽的那些影片上,體現出多元化路線。但如果按照演員層面新標準,像戰爭片《1917》、黑幫片《愛爾蘭人》這樣近年優秀的電影就很難獲得奧斯卡提名,幸好在幕后和其他崗位上留有附加條件,且3年后才完全生效,“給整個好萊塢足夠時間去適應”。▲
(董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