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獻研究、實地調查法和統計分析等研究方法,對四川省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與之運行機制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了四川省體育公共服務的理論邏輯、先存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研究表明,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為向導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點,四川省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存在的質量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活力不強。應改革創新相應管理機制,搭建全民健身信息平臺,縮小地區差異,推動均等化發展,加強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四川省體育共同服務的運行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運行機制
黨的十九大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既闡明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深刻揭示了新時代背景下人民需求與消費升級變化的特點。公共體育服務作為與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資源,其體系和運動機制的建設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活幸福感。鑒于此,本文就四川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結合四川省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以便建設更有益于人民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四川省公共體育服務現狀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互聯網數據平臺中國知網、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查詢與本論文相關的文獻資料收獲了有關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文章數篇,在參考的過程中不斷尋找能夠適合四川省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指導意見。
2. 實地調查法
筆者應用客觀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通過實地調查方式詳細了解四川省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找出其中的問題,分析問題成因。
3.統計分析法
對收集的數據按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統計分析。
二、四川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與運行現狀
(一)體育基礎設施無法滿足人民需求
目前四川省體育基礎設施出現在公園、廣場等地方,少部分人長期占用這部分公共資源,在一些居民集中的老舊小區公共體育設施嚴重缺乏。供給服務問題比較突出具體表現為:1.配套設施不完善;2.設施陳舊,有安全隱患;3.器械故障導致無法使用。這些問題的出現無疑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背道而馳,無法滿足人們日常健身的需求。
(二)四川省公共體育服務質量不高
目前,四川省內由政府出資修建的往往是免費開放的全民健身運動器材,這些器材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一些需要進階提高的體育愛好者會選擇有償健身的組織,這些需求給予了體育市場驅動力,使得近幾年有償健身場所呈井噴式的增長,但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缺乏政府的統一管理,一些沒有取得資格證,甚至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的教練被用人單位推上崗位,這部分人群拉低了體育市場的服務水平。
(三)公共體育服務呈現不均衡的特點
四川省公共體育服務出現在城市中發展較好的區域,尚未與區縣之間的體育產品與公共服務實現有機結合。區域經濟水平決定了區域體育鍛煉的需求,經濟越發達的城市區域體育健身需求越旺盛;而一部分處于大發展時期的區縣人們迫于生活的壓力,體育健身需求和意識相對薄弱,所以就更缺乏體育公共服務,特別是已有設施的維護修理,在村、鎮一級,往往政府“重修建、輕維護”,一些政府投建的體育設施早已是年久失修,這使得區域之間的不均等化越發嚴重。另外,體育競賽的舉辦也出現不均等化,大城市的基礎設施、服務水平、經濟專科都優于其他地區,所以大量的體育賽事集中在大城市舉行。
(四)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出現成本問題和安全隱患
學校是體育基礎設施相對集中的區域,國家也大力提倡學校體育設施在課余時間對居民開放,但其中出現了兩個較大的問題:一、成本問題:大部分運動設施都有使用條件,不適當的使用會大大增大維護成本,甚至損壞運動器材。二、安全問題:學校作為教育的陣地,安全應該是需要考慮的第一要務,免費開放后,不法分子很容易混入其中對他人才財產安全和人身安全造成傷害。另外,體育設施的違規使用也會出現安全問題。比如:田徑場對外開放,一部分人在場中踢足球,另外一部分人在跑道上散步或慢跑,很容易造成足球傷人事件。
(五)基礎政府缺乏體育經費、建制不完善
城鄉之間體育公共服務的差距,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犧牲了農村,把大量的資源集中在城市發展的后果。分析目前的公共體育服務建設,政府投入是主導,由于地方特別是縣級以下的地區的財政限制,政府基礎的體育經費遲遲得不到解決,同時由于機構設置不完善,沒有明確的權責分配。這些問題使得基層政府在當地體育建設中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無法激起人民的健身意識。
三、四川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與運行的改進措施
(一)轉變管理體制
要建設更完善的公共服務體育,就需要從轉變管理體制出發。政府是主導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行政部門,而健全的體制則是規范引導全局的政策,只有完善的管理體制,才能長期、高效的發展,但是傳統的政府主導模式比較單一,不利于更好的服務群眾。目前,四川省在公共體育服務項目上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需要建設健全的專項財政經費,以用來科學的發展公共體育事業,還要關注針對社會體育服務團體的科學管理措施。對于社區體育基礎設施要有專項的維護管理辦法,沒有好的管理措施,前期的建設工作都會被荒廢。同時,更要做好“頂層設計”,做好發展公共體育事業的重大決策,在正確的戰略下為居民創造健身條件,帶來便利、舒適的健身環境。
(二)搭建全民健身信息平臺
互聯網已經成為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搭建全民健身信息平臺應依附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利用互聯網優勢,以方便、快捷的服務態度和理念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提供服務。建立一個共建共享的全民健身互聯網信息庫,使人民可以通過平臺實現場地查看、場地預約、參加培訓、購買服務、關注賽事、尋找健身搭檔等目的。
(三)推動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
目前,省內出現體育公共服務不均等化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存在資源不足的情況,另一方面存在資源過剩的問題: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的體育服務公共資源嚴重不足;一些比較優質的體育資源集中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等地方,這些地區的體育資源由于開放率、使用率低,出現了“過剩”的情況。應該著力搭建“共享、互通”平臺,鼓勵一些體育資源豐富的區域與附近體育資源缺乏的地區建立合作關系,將資源進行整合
優化。
(四)加強整體規劃和設施標準化建設
為了激發更多群眾的體育健身熱情,讓所有人民都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應該制定一套長期、完整的發展規劃。首先,從全局來看四川省所有區域的體育發展狀況,尤其對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在資金投入、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大力推進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針對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人文特點、體育設施現狀等來制定長期可行的科學規劃方案。
四、結語
四川地區經濟社會已經進入發展的新時代,人民群眾需求和消費已經從“物質需求”上升到“美好生活”需求,對公共服務提出的更高質量、更好品質、更高層次的要求。以滿足這一要求為目標和價值導向,四川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政府作為主導部門,需要加快思想轉變、職能轉變、不斷改革創新體育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增強體育市場活力;加快整體規劃和標準化建設,提高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推動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高質量的發展,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
參考文獻:
[1]陳元欣,邱茜.體育場館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動態性與發展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44(04):11.
[2]彭萌,田鑫,洪海瀟.新時代我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策略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02):15–19.
[3]李笑蘭.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狀況及發展路向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20(02):175–176.
[4]吳秀云,趙元吉,劉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公共體育服務供需矛盾及其調和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0(01):18–22.
[5]張博文,王天琪.我國公共體育服務PPP模式多元主體協同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20(01):30–36.
[6]王占坤,彭艷芳,許昌,等.英國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經驗及啟示[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01):49–54.
[7]邵桂華,李海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視角下我國體育場地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水平評價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01):55–62.
[8]劉震,韋雪梅.體育社會組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優勢、困境及路徑[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0,34(01):43–49.
[9]丁青,王家宏.公共體育信息服務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20,56(03):3–13.
[10]秦衛斌.我國地方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政策研究[J].喀什大學學報,2019,40(06):79–83.
基金項目:四川體育產業與公共服務研究中心2019年度立項課題(項目編號SCTY2019ZC04)。
作者簡介:陳駿(1991—),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大眾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