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不僅僅是其開展日常運營的基礎,也是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依托。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既能有效地防止不規范行為的發生,更能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起到重大的作用,意義十分重大。本文重點闡釋了日常工作中固定資產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并對今后的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預算管理
對行政事業單位來說,固定資產是日常工作正常開展的物質基礎,因此,其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隨著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控的不斷重視,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也被行政事業單位加以關注。近些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需求和使用都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在實際工作中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概述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和含義及構成
固定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為開展自身業務活動需要和控制的,在使用過程中能保持原來的實物狀態,并且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規定的金額之上的非貨幣性資產。固定資產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及構筑物;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
(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必要性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是單位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切實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有效性,是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是建立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產權制度的基本要求。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有助于提高單位自身資產管理水平,強化管理職能,提升資產使用效率,還可以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的重要措施,確保固定資產信息真實、準確、安全、完整。
二、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來源于財政資金,缺乏資金壓力,導致單位自身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非常淡薄,思想上不夠重視。固定資產作為開展業務活動的基礎物質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單位沒有統一的管理部門對固定資產進行認真管理。資產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購輕管、重錢輕物情況,容易造成固定資產閑置、使用率低、重復購置的現象。
(二)固定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大多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都沒有做到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單位在編制預算時,財務人員與單位資產管理人員及使用部門溝通不到位,與年度預算有較大差距,經常出現缺少固定資產采購預算,當年要實施的項目不能及時實施,或者多造固定資產采購預算,預算指標浪費,預算編制的準確性低。
(三)固定資產核算與臺賬管理不到位
當前很多單位對新購置的資產確認不及時,固定資產不能及時在賬面上反映,造成財務核算難以準確反映單位資產的增減變化;還有單位不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盤點,導致賬與物管理脫節,難以真實反映單位固定資產價值。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不規范,主要表現在對新購固定資產的入賬、折舊計提和處置等方面。單位新購固定資產登記,資產管理人員與財務人員沒有溝通到位,雙方沒有根據固定資產的分類記入固定資產賬戶,資產計提折舊時,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不對,以致固定資產出現賬賬不符的現象。
(四)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
當前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還不健全、完善,新進資產取得時沒有嚴格的驗收制度,驗收手續、資料不齊全,造成使用中出現質量問題時不能明確責任,是供應商的問題,還是使用單位的問題。資產日常管理中沒有建立資產檔案管理制度,資產登記不詳細,沒有按照固定資產類別進行分類登記,資產占有情況和使用情況不準確。固定資產出租、出借、處置制度不完善,資產出租、出借管理不嚴,沒有嚴格執行國有資產的相關規定,資產處置核銷審批流程和手續不完備、不齊全,處置也過于草率。
(五)固定資產監督管理環節薄弱
在資產購置環節,對資產購置預算沒有進行科學的監督,沒有按實際購買,采購時有超標準現象,造成采購的無目的性、無規劃性;在資產維修養護環節,對設備維修保養等方面沒有有效的管理,以至有的固定資產沒有使用多久就壞了,使用率低;在資產處置環節,資產使用部門自行處置資產較隨意,壞的就丟棄或作廢品處理,沒有處置報告和審批手續,容易出現賬實不符,導致資產流失。
(六)固定資產現代化管理手段比較低
目前,有些單位的資產管理手段相對落后,對資產信息管理尚停留在初步簡單登記階段,固定資產管理軟件配置跟不上,不能實現固定資產信息共享。資產主管部門和使用部門對固定資產的全過程不進行動態跟蹤,不能滿足固定資產現階段的管理要求,導致無法真實反映資產的實際情況,對固定資產不能進行很好的后期管理。單位也沒有固定人員對資產進行管理,對人員的任用和培養不太重視,管理人員流動性大、專業水平低,缺乏相應的專業素質和相應的專業能力。
三、解決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的方法
(一)完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崗位
各個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要盡快訂立,制度過于陳舊的要及時更新,已經訂立制度的要保證落實。此外,在管理制度中應明確規定管理崗位,確保固定資產的購置管理、購置審核、賬務記錄、日常管理、管理監督、總括核對等崗位都具體到個人,這樣才能明確每個人的職責,實現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責任制。對資產管理人員,要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資產管理效率。
(二)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合理配置資產
固定資產要按相關的規章制度要求進行配置,購買新資產是資產形成的主要來源,而進行預算編制是控制資產增量進而盤活存量的主要手段。因此,在預算編制時要根據單位發展和部門需要制定預算,由各部門按需編制預算,上報給預算編制部門,由預算編制人員進行審查、核實,再統一分類匯總編制本單位的資產購置預算。在下一年度,由單位采購人員根據年初預算統一進行資產購置,各部門不能單獨進行資產購置。若有部門需要購置沒有預算的資產,為了正常開展單位經濟業務活動,確有采購必要性的,應該嚴格按照資產采購程序,打報告請購,由單位領導開會研究決定是否采購。
(三)規范會計核算,融合財務管理與實物管理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結構和數量的變化是一個動態過程,行政事業單位應對固定資產加強財務管理,規范會計核算,固定資產要嚴格按照固定資產的類別進行分類核算;資產計提折舊按照有關規定科學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避免出現多提折舊或少折舊的現象;固定資產增減變化要按規范的程序進行,及時做好賬務處理和臺賬處理,保證固定資產臺賬登記的全面性、規范性。
(四)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完善資產盤點制度
一方面,要建立科學高效的資產管理制度。各單位應該對原有制度自行自查,查出不足,進行修改、完善。應該按固定資產使用效益最優化原則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對固定資產的標準、計價、分類、采購、購建、驗收、維保、使用以及固定資產的清查等方面做出規定;并對固定資產處置的范圍、審批權限、處置程序等做出管理要求,保證資產從編、購、修,再到處置等的各個操作環節都有相關的規章制度,要求按章操作,養成良好的管理規范。
另一方面,要完善資產盤點機制。單位財務人員、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或者其他相關人員崗位變動時要做好相應的交接手續,預防資產管理脫節。為防止會計記錄和資產實物不符,要對資產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盤點,并及時處理盤盈或盤虧的資產,確保賬賬相符、賬冊相符、賬物相符。
(五)加強固定資產的監管,定期進行分析總結
為保障固定資產管理各項規章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單位執行過程中還需要建立相關的監督管理制度,健全資產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對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有促進作用。加強督審核,不僅促使資產管理者、使用者及時發現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第一時間解決,同時也要求管理者對固定資產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逐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質量和準確性。
(六)提高核算精度, 確保賬實相符
賬實不符的誘因有兩種:一是人為的失誤,可以通過前述的完善管理制度來消除;二是原本賬目的核算存在誤差,這就需要優化核算方式,引入更科學的固定資產審核方式,以提高核算精度,盡可能減少賬實誤差。
(七)打造信息系統,實現資產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術已經融入行政事業單位辦公的各個環節,通過搭建信息網絡平臺,資產的管理也可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打造一套簡單易用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將現有資產信息化管理體系引入財務資產管理的建設中,對固定資產購置、使用、維修、盤點、處置等進行實時更新,對固定資產貼上代碼進行身份登記,通過計算機資產管理軟件進行資產卡片處理,正確進行固定資產核算,保證賬實相符,全面、準確、及時掌握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及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督,科學化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能夠有效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保證固定資產管理的動態性和時效性。
總體來說,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需求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會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負責管理固定資產的人員也不能死抱著固定的管理模式去進行工作,結合實際需求和時代變化,適當地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方法進行合理調整才是保證固定資產管理能效的最佳方法。
參考文獻:
[1]陶震宇.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及對策[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1):154-155+158.
[2]徐元.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不足及解決策略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35):42-43.
[3]葉欽海.集中核算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淺探[J].財會通訊,2017(5):122-124.
作者簡介:
徐長榮,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交通運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