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奇
摘要:本文從香港和新加坡的商業銀行在經營中的“三性”進行詳細的分析,并進行二者經營模式的比較,從而找出其在盈利性、流動性以及安全性直接的區別和特點,以此來試圖幫助我國解決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問題,能夠進一步促進銀行的經濟實力。
關鍵詞:商業銀行;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
現階段我國銀行業普遍和合作都是同世界上的各大發達國家進行頻繁的金融往來,并且我國的銀行業正在利用并購等形式來提升在海外的經營規模,從而利用新業務的開展來實現發展,但是在國際市場當中與各種外資銀行的競爭以及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還需要不斷分析優秀的銀行體系來進行經驗的總結。
一、香港商業銀行經營的“三性”
(一)盈利性
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的首要任務就是能夠充分的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在有著良好的資產流動的情況下能夠將盈利最大化。在此其中的盈利性目標是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的經營目標。這方面香港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具有著較強的盈利能力。經過專業的數據調查表明,在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2010年到2015年的期間內,香港地區的商業銀行的成本收入比率有著較為平穩的下降,降幅比例具體為從49.28%降到44.18%,之后銀行有不斷的提升成本的控制力度,從而提升了銀行的盈利能力。并且在香港的海外零售銀行的凈息差方面來看,有著明顯的收縮趨勢,已經從原本的1.91%降低到1.32%,已經有著0.08%的收縮幅度。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2015年的時候全球都在低息的環境之中,為此內地進行了降準降息,以此提升了資產的流動性,加快了經濟的轉型。
(二)流動性
在商業銀行的經營過程中需要保障能夠具有流動性,從而可以合理的調節資產和負債,這樣就可以保障在銀行需要擁有清償力的時候,能夠快速的實現資產的變現,或者能夠從別的途徑來實現資金的獲取。香港的兼容監管局為了保障具有良好的流動性,進而推出了《銀行業(流動性)規則》,對于金融市場中的外幣流動性,人民幣的流動性以及港幣的流動性進行全面的監管,以此能夠對資金進行流動性的壓力測試,并且還明確了認購機構的高管需要負責流動性的監管。為此香港地域具有良好的流動性控制。
(三)安全性
香港在金融上的高度開放的同時,還具備著良好的安全性,形成了溫和的金融市場環境,其中香港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均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當前香港的銀行業的發展還處在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
二、新加坡商業銀行
(一)盈利性
在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新加坡受到了低利率以及投機買賣的影響,使其房價一路高漲,使之在短時間之內成為世界上最貴的房價之一。新加坡具有著優秀的金融環境,使其新加坡的經濟能夠平穩的運行下去,并且經歷過金融危機之后使得新加坡的金融管理部門進一步的提升了對銀行業的監管力度,并且制定出了一套適用于本地的巴塞爾協議,從而加強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新加坡還是東盟的金融中心城市,擁有了頻繁的境外交易業務。但是現階段新加坡地區的商業銀行還是主要面向著亞洲市場。
(二)流動性
新加坡的商業銀行是具有著多元化經營模式的銀行,一方面新加坡的三大本土銀行有著較高的流動性,同時還擁有了較強的資金變現能力,同時還有由于貸比例相對較高,為此在新加坡內擁有著大量的現今儲備,存在的不良貸款相對較少,同時新加坡的商業銀行在同業資金方面有著較為密切的合作往來。
(三)安全性
由于新加坡國家性質的原因,所以呈現為小型開放浮動匯率制的國家性質,在國內的通貨膨脹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收入的提升變動,雖然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匯率升值的壓力,但是通過新加坡金融監管局的綜合調控,使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三、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商業銀行“三性”比較
(一)盈利性
首先由于香港的商業銀行主要是外資銀行,因此匯豐銀行長期以來都是處于寡頭的壟斷的位置,因此利用匯豐銀行進行香港地區的貨幣政策的落實,以此來進行聯系匯率制的控制。但是新加坡的商業銀行中雖然同樣也是外資銀行的居多,但是由于其三大本土的銀行長期處于優勢地位,同時新加坡當局也通過金融監管局對于進行大力的扶持,使其外資銀行有著很好的準入條件。這兩個地區的經濟體都有了較高的經濟基礎,同時也有較高的開放程度,具有外貿依存度大,其商業銀行的發展受到當地實體經濟的直接影響,從而不斷能發揮資金池的功能性,二者存在著費用管理之間的不同,其經營的業務領域側重點都有所不同。并且由于香港商業銀行和新加坡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不同,使得雙方的資本獲利程度上也有所不同。
(二)流動性
香港和新加坡本質上都屬于依靠外貿驅動型的經濟,都是進行第三產業的發展,不斷完善外匯市場,使其能夠保障金融市場的較強活力。雙方在又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其商業銀行都存在著較高的存貸,并且不良的貸款比重較低,同時有著較高的流動覆蓋率,同時外匯的充足,可以提升商業銀行具備良好的流動性。但是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方面存在著差異性,具體體現著二者擁有不同的金融市場業務。
(三)安全性
新加坡和香港的都是屬于離岸金融中心,所以二者都擁有了充足的外匯儲備,同時兩地都存在頻繁的國際業務‘更為詳細的比較,香港是內外混合型的離岸金融市場,而新加坡則是內外分離型金融市場。現階段新加坡已經同中國建立了全面的合作關系,為此中國已經成為了新加坡十分重要的金融貿易合作伙伴關系,同時新加坡和香港地區的商業銀行擁有者較好的穩定性,而兩地也擁有著良好的內部控制,均采用了電子化和系統化的內部控制模式,不斷地降低監管的成本,重視監管的創新。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香港和新加坡的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以及盈利性、流動性以及安全性三性來分析,其中有著較多的相同之處,同樣也有著地區和相關政策不同的地方,為此在我國發展商業銀行的過程中需要借鑒其優勢,能夠提升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實力。
參考文獻:
[1]邱鵬.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與分析[J].科技和產業,2020,20(03):28-32.
[2]齊岳,董文祺,秦陽.建設多元化融資體系下永續債利率研究——基于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銀行永續債的分析[J].管理現代化,2020,40(0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