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
摘要:基于體育中考的背景,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設計系統的教學方案,逐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以應對中考體育測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體質健康的趨勢,轉變教學思路,以學生的體能基礎為核心,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
關鍵詞:體育中考;體育成績;教學研究
中考體育關系著學生的升學,也是家長所關心的問題。基于中考背景下,教師要深入調動學生的體能基礎,根據學生的體質情況,及時改善調整教學策略,開展多元化的體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重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實現身心健康發展。本文會從多個角度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保證學生體育成績的提高。
一、中考背景下初中體育教育教學的基本現狀
(一)沒有深度重視體育課程教學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都注重專業課程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卻忽略了體育課程部分,認為體育只是輔助學生學習的工具,沒有納入教育改革當中。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只是簡單地引導和教學,沒有詳細的規劃教學方案和步驟,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低下。加之,部分教師會占用體育課程時間,開展文化知識課程教學,這嚴重阻礙了體育教學的進展,不利于中學生體育成績的提高。
(二)教學方法單一化現象嚴重
在體育中考之前,教師一般會采取普通的項目練習,以“練習——測試——練習”結構為主,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中學生的體能發展。從某種角度來說,體育課完成演變成了項目訓練課,教師只關注中考體育項目內容的練習,忽視了學生體能的鍛煉和培養,加之也沒有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長期下去,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會逐漸下降,進而影響考試成績。
(三)教學內容簡單化
傳統體育中考所涉及的內容一般包括跳繩、仰臥起坐、跳遠、跑步等,總體來看,測試的類型比較規范,但是也比較簡單,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部分中學固定了體育教學內容,實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長期下去,采取單一化的訓練內容,可能不利于學生鍛煉習慣的養成,對后面體育教學也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二、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初中體育教學階段,教師要積極地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理念,構建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高效率掌握體育技能,提升學習成績。為了適應中考的教學需要,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利用各種教學工具,進行課程調整,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并組織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實現全面發展的教學效果。另外,考慮到當下的教學現狀,教師要根據《國際中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體能訓練方案,科學的設計運動項目,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也為體育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基于素質教育背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體育項目,提升體育成績。以籃球訓練為例,練習籃球,最核心的便是“球感”。平常教師應該讓學生多帶球,只要有了球感,其他的各方面能力都能有極大的提升。其次要練習肢體的靈敏性,這樣身體協調了,上籃命中率自然便會高。教師可以先調查班級男女生體能基礎,做好統計分析。而后,對學生實施分類教學,小組人數限制為5-8人,采取競爭式的教學模式,開展運球比拼和接力練習賽,對取勝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針對沒有達到標準的小組,教師重新安排一次“練習”,讓學生重復的訓練,規范動作的形式。最后,教師開展一次“項目測試”,檢驗班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并提針對性建議,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提升考試成績。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步驟,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保證體育鍛煉的有序進行。
三、完善體育教學模式,有序開展項目鍛煉
在中學體育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考慮中考的特殊性,積極改革課堂教學,并整合各個教學項目,創新教學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體育中考的背景下,由于學生的體育素養高低不一,導致體育成績也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高度重視,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的成績提高提供保障。此外,教師還可以融合多種方式方法,如分層練習、集中指導、強化練習法等,增強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活動特性等方面的不同,對學生進行不同的計劃制定,將體育成績達標情況分成不同的小目標,鼓勵學生以完成小目標的方式來進行體育成績攻克,幫助學生構建自信。
例如,針對中考長跑項目,教師要教授學生多樣的動作技巧,如組織學生分段練習,教師會規定時間限制,學生需要在界定時間內完成短跑、中跑、長跑,實行以優帶劣的形式,體能基礎強的學生帶頭跑,體質差的學生跟在身后。在這種訓練模式下,可以為學生提供動力支持,進而發揮自己最好的水平。又如,在跳繩項目練習中,考慮到這是一項有氧運動,主要鍛煉學生的協調和平衡性。教師可以定制不同長度的跳繩,下發給不同的學生,實行個性化的訓練。期間,教師要為學生示范講解基本動作,如抓緊繩柄,雙臂自然下垂,貼近身體,手腕發力,教師可以采取定時、定量計時的方式訓練,并做好數據記錄。另外,教師可以建立周測、月測的制度,全面組織學生練習中考體育項目,并實行全程記錄跟蹤,最后分析每位學生的成績,以便調整教學計劃。總的來說,為了貫徹素質教育目標,教師必須根據體育學科特點,結合學生體能情況,優化教學內容,有序安排學生鍛煉,提高體育測試成績。
四、從學生心理出發,充分激發學生潛能
只有從學生的心理出發,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并不是在體育方面一事無成的人,才有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充分投入到體育學習之中,才能夠讓學生主動鍛煉、積極鍛煉,只有讓學生相信自己的潛力,提升自己對于體育運動和體育成績重要性的理解,才能夠讓學生不但認真參與體育課程,還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日常體育鍛煉中,從而保障學生不但能夠提升自己的體質,還能夠促進學生逐步提升自己的體育成績,也能夠讓學生充滿自信面對挑戰,從而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繼續生活起到長遠性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體育中考集中備戰期間,教師可以讓學生簡單地做一個小實驗,讓學生相信自己的身體機能,從而不斷發掘自己的身體潛能。教師可以讓學生雙手合十,觀察自己哪一只手的手指更長,在學生觀察完畢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兩只手置于身側,閉眼約三十秒,在這三十秒內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讓自己較短的那一只手變得更長,三十秒之后再次進行比較,就可以發現自己原有的比較短的那一只手變長,這就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心理的力量,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具有潛能,能夠通過心理暗示來幫助自己發揮自己的潛能,并幫助學生不斷克服自己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中,也應該注意發揮學生的潛能,利用積極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與督促,不能使用批評性語言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中考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質,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為此,教師從細節出發,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教學機制,靈活規劃考試科目,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教學水平。或者,教師可以融合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如“翻轉校園、分層教學”,順應體育教育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的良好體魄。
參考文獻:
[1]李鑫彤.體育成績評價方式的改革 ——豐富考核內容[J].科學咨詢,2019 (17):24–25.
[2]張彬.淺析花式跳繩對提高中考體育跳繩成績的作用及影響[J].新課程(中),2019 (3):193.
[3]常蕓馨,謝琴.高校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特征分析及其體質健康促進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 (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