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能提升國企對市場環境的適應性,使其得到長遠發展,推進國企改革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依托于當前的國企改革形勢,對國有企業所面臨的財務會計沖擊以及其風險表現形式進行了分析,并且論述了在國企改革期問,有效規避企業財務會計風險的方法,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帶來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國企改革;財務會計管理;風險規避
現階段,國有企業改革日趨深化,對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開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此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財務會計風險。所以,對于處在改革期間的國有企業而言,明晰企業的財務風險類型以及表現形式,并對其進行合理規避,是財務管理工作人員作業的重點。
一、改革背景下國企財務會計的風險類型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繁榮,經濟發展形勢也在不斷變化,為提高企業的適應能力和發展長遠性,國有企業必須深化改革。在工作中應實現對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優化,以抵御改革期間所出現的各類風險。現階段國有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道德風險。國企業財務會計人員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將會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產生深刻影響。他們在工作當中接觸各類敏感信息和物品,一旦存在道德缺失,就會導致資金浪費或以權謀私的情況,使企業陷入資金風險當中。
第二,技術風險。國有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內容較為繁雜,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從業經驗和業務水平要求極高。許多財會工作人員容易在指定決策、處理數據時出現失誤,就會讓企業陷入技術風險當中。
第三,環境風險。對于國有企業而言,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環境管理都是其工作經營管理工作中的重點。一旦企業出現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意識不足或體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的問題,就會導致企業身陷環境風險[1]。
第四,客觀會計風險。國企發展深受社會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外部客觀因素將引發多種財務會計風險,它們并不能被消除只能盡量規避。目前,許多國企對這些客觀會計風險的危險程度不夠重視,規避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國有企業財務會計風險的規避策略
目前,大部分國有企業在開展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都存在風險意識缺失的問題。這種思想認知不到位的情況,導致了他們在作業環節并不能科學地評估企業所面臨的財務會計風險。而且由于風險意識不強,許多企業也沒有建立完善的財務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和規避制度,以至于當財務會計風險真正來臨之時,企業抵抗風險沖擊能力極弱,甚至會因此而陷入發展困境。所以,國有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人員應該基于現階段的國企改革背景和市場發展情況,對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進行深度分析,并且找出企業所面臨的潛在風險。而后,制定明確且適用的財務會計風險規避方案,并推進其有效落實,以確保企業能科學地規避風險,實現長遠穩定地發展。
(一)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重視財務會計風險管理是國有企業有效規避財務會計風險的基礎。在實踐工作中,國有企業的領導者和財務會計人員必須從思想層面上強化對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形成風險管理意識,并深刻地認識到該項工作價值以及風險規避的實際意義,進而為配套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為此,國有企業應該強化財務會計風險管理意識培養工作,在作業環節提升全體員工的風險規避意識。
規避國企的財務會計風險能幫助國有企業實現更加長遠穩定的發展,這關乎全體國企員工的根本利益,所以提升他們的風險管理意識能促進國企員工有效配合財會部門所開展的風險管理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為了實現對國企員工風險管理意識的有效培養,企業應該制定全面的宣傳培養方案,并對不同類型的員工開展個性化教育和宣傳。比如,組織開展財務會計風險防控會議,為國企高管與財會人員提供交流探討財務會計風險預防、控制和規避的機會,實現定向宣傳。在針對普通員工開展宣傳和引導時,國有企業應該強化對新媒體的應用。比如,成立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宣傳教育小組,利用企業公眾號微信號或官方微博開展定期宣傳,并通過企業展示墻、標語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企業員工的風險規避意識。在作業環節,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通過合理、科學且靈活的方式,根據國企員工崗位職責和工作范疇的差異,制定針對性宣傳方案,進而達成培養全體員工風險管理意識的根本目的。
(二)正確評佑財會風險
國有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有潛在風險和現有風險之分,無論對于哪一種風險而言,要對其進行科學規避都需要基于對風險情況的正確評估。所以,為保證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升風險規避成效,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基于企業的發展實況,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科學準確地衡量和評估企業財務會計風險的危險性和影響力。
目前,國有企業所面臨的財務會計風險主要有三種,衡量其影響力和危險性的指標各不相同。首先,國企會面臨經營風險,這種風險的誘因往往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問題,風險呈現形式也比較直接。所以,在對其進行評估時,可以經營杠桿系數為基準。其次,國企也會面臨市場風險。國有企業的發展深受市場環境的客觀變化影響,在衡量因市場因素而導致的風險時,管理人員可通過β系數來衡量風險大小。最后,國企還將面臨財務風險。大部分國企陷入財務風險的原因是借款,所以在此環節可使用財務杠桿系數來對這種風險進行正確評估[2]。
不僅如此,國有企業在開展財務會計風險評估時,還應該基于不同的情況和要求進行科學判定。比如,方差、標準差、變化系數等指標衡量因單項資產而引發的財務會計風險。若企業發展環節存在兩個期望收益率相近但卻相互排斥的方案,則財務會計風險管理人員應該根據其標準差的大小來判定投資風險性。此時,投資方案的標準差越小,則財務會計風險越小,反之則越大。但若兩個相互排斥的方案在收益期望率也不一致,那么就不能使用方差進行判斷,需要通過實現二者變化系數的計算和比較來精確判定風險大小。此時,投資方案的變化系數越小,則其財務會計風險越小,反之亦然。此外,在衡量投資組合風險時,風險管理人員可基于資產組合標準差來實現科學的風險評估。
(三)優化管理工作機制
對于國有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規管理工作而言,工作機制的構建和完善將會為其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所以,實踐工作當中,國企財務管理人員應該加強對管理工作機制優化的重視。目前,在國企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當中,預算管理具有極為特殊的地位,對于企業規避財務會計風險,提高財務會計管理成效至關重要。基于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優化財務預算管理機制,依托于更為科學的方法和技術,推進該項工作成效的提升。比如,建立具備系統性和針對性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對國有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工作進行正確的引領和指導。同時,也要結合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管理要求,制定出完善的預算管理方案,高效完成財會資源配置工作,將財務會計風險的出現幾率降到最低。
(四)提升財會人員素養
國有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業務水平以及道德修養都將會對風險管理成效產生深刻影響。所以,在實踐作業環節國有企業應該強化對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一方面,要從人才招聘的角度出發,結合企業的自身運營情況和國企改革現要求,制定明確的從業人員準入門檻。比如,以專業、學歷、經驗以及職業行為基準招聘新員工,并強化崗前和試用期考核,為其迅速勝任本職工作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國企也要做好人才的思想和技能培訓工作。此時,不僅要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還要對其道德素養進行科學培養和正確評估。比如,開展定期培訓、業內交流或思想宣導會議,從多角度開展在職人員培訓,提升其綜合素養[3]。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國企改革形勢之下,國有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為道德風險、技術風險、環境風險以及客觀會計風險等四種類型。在實踐工作當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強化風險意識,并且對國企所面臨的財會風險進行正確的評估,而后通過優化管理工作機制和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來規避國企財會風險
參考文獻:
[1]林穎.國企改革形勢下的企業財務會計風險與規避探討[J].商訊,2019(31):28-29+39.
[2]王珺.基于國企改革形勢的企業財務會計風險和規避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1):294.
[3]安國棟.國有企業改革形勢下的企業財務會計風險與規避[J].中國集體經濟,2018(07):133-134.
作者簡介:劉冰(1989-),男,遼寧丹東人,本科,中級會計師,投融資及國企財務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