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鳳軍
摘要:隨著我國農業水平的發展與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農業生產中加強對有機農業的生產,是我國農業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有利于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與傳統農業相比,有機農業在栽培以及土壤施肥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比如從有機農業的種植特點來看,可以依賴于土地進行反復種植。同時在有機農業種植過程中,加強對施肥以及土壤培肥技術的探討,能夠提高有機農業產品的品質,使得有機產品能夠保持良好的口感、豐富的營養、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本文以此為基礎,對我國有機農業栽培中,對主壤施肥以及培肥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希望對我國有機農業的栽培有所裨益。
關鍵詞:有機農業;栽培;土壤培肥;技術分析
一、有機農業生產對肥料的特殊要求
與傳統農業生產相比,有機農業的生產種植,在對肥料的需求上,具有一定的特殊需求。因此我們需要使用特殊的施肥技術,在有機農業種植過程中,加強對土壤培肥技術的研究,提高我國有機農業生產的質量。有機農業對肥料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提倡使用經過腐熟的有機肥料。具體包括沒有污染的綠肥、作物的殘體、篙稈以及海草等,或者經過處理的食物、農副產品等。同時在動物飼養區,也可以將動物糞便,經過處理后,當作有機肥料來使用。第二是允許使用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的營養,比如允許使用木炭灰等。第三是能夠在非直接生食的多年生長作物,或者在至少生長8個月后才能收獲的,直接生食作物上,使用新鮮肥,厭氣處理肥等。但如果有機農業栽培的是食用蔬菜,則不允許將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等,應用到蔬菜的栽培中。第四是不允許時使用通過人工合成的化學肥料、污水以及未經處理的腐敗性廢棄物等,嚴禁使用重金屬含量較高的化肥,包括硝酸鹽、氯化物等[1]。
二、有機農業栽培的施肥與土壤培肥技術
(一)根據有機肥特性進行施肥
首先在有機肥的來源方面,我們需要從多種途徑,來加強對有機肥的處理,比如可以通過將動物糞便進行處理,或者通過堆肥的方式,來提高有機肥的供應。并且我們需要根據有機作物的特點,以及土壤養分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有機肥。在實際施肥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不同的有機肥,除了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能夠直接用于有機農業栽培中來的,一般都需要經過高溫發酵后,經過腐熟的方式放入到土壤中。這樣既有利于營養物質的轉化,同時也能夠將病菌殺滅,防止寄生蟲、雜草種子等,對有機作物的生產產生不良影響。如果有機肥料沒有經過充分腐熟,那么我們需要在農作物種植之前,將未經腐熟的有機肥,提前施入到土壤中,避免與種子或者秧苗的直接接觸,從而引起燒苗的現象。第二,由于人畜糞便中氮的含量較高,屬于速效有機肥,因此非常適合作為追肥而使用。但是對于煙草、甘蔗等使用類作物來說,則不能施加過多的人畜糞便。一方面人畜糞便中的有機肥含量偏低,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在土壤中的堆積,所以施加入畜糞便時,需要配合秸稈堆肥,來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第三,對于堆漚肥、沼肥及廄肥等,都需要經過腐解之后,才能夠以穩定的形式存在,一般來說主要作為基肥而使用,對于不同類型的土壤,以及各種作物來說,都非常適用。并且由于這些肥料中,含有豐富的腐殖質,因此能夠起到改良土壤,以及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第四,草木灰是農村中常用的鉀肥,由于草木灰具有較強的堿性,所以不宜與糞便等混合使用,以免造成氮元素的損失,降低了肥效[2]。
(二)根據作物種類及其生長規律進行施肥和培肥
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在生長規律上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同時在對養分的需求上也不相同,尤其在有機作物的栽培過程中,我們更需要從農作物生長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施肥。比如對于薯類作物來說,對于鉀的需要較多,所以為了保證有機作物生長的有效性,我們需要為其他提供必要的鉀肥。而豆科作物需要對氮元素進行固定,因此對于磷、鉀的需求較多。而蔬菜類作物對于氮的需求較多。即使對于同一類作物來說,在生長的不同階段,也需要施加不同的肥料。所以在有機農業的栽培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種植作物的不同,以及生長的不同階段,來施加不同的肥料,同時加強對土壤培肥技術的研究。
(三)根據土壤性質合理施肥和培肥
再次在有機農業的栽培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根據土壤的性質,來施加不同的肥料。比如土壤中水分、養分、溫度以及鹽堿性的不同,都需要進行不同的施肥。不同肥力狀況的土壤,其對于養分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進行區別對待。比如在我國北方,由于溫度較低,土壤中微生物較少,使得土壤中養分的礦化率較低,所以為了保證作物的生長,我們需要施加一定量的有機肥料。并且在北方土壤中,我們也需要加入一定的活性腐殖質,以達到激活土壤和更新土壤庫存有機質的目的。對土壤性質的研究,是科學培育有機作物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們需要根據土壤肥力的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方式,來進行施肥。
(四)建立合理的輪作復種體系,加強土壤的自身培肥能力
最后我們還需要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使得土壤的肥力能夠得到恢復。在有機農業的栽培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土壤的情況,以及有機農業發展的情況,來實施科學的輪作復種以及間作套種制度,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對土壤中的營養元素進行均衡。如果在一塊土地中,連續多年種植同一種作物,將會使得土壤中的某一種成分,被大量吸收而影響到土壤的肥力。所以通過合理的輪作制度,對不同的作物進行科學種植,能夠有效提高土壤的活力,改善土壤中養分的結構。輪作制度的建立,需要根據植物生長的特性,結合當地氣候等因素,進行科學安排,在不影響土壤肥力的情況下,提高有機農作物生長的質量。
三、結語
在有機農業栽培過程中,加強對土壤的施肥,以及土壤培肥技術的研究,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加強對土壤肥力的保護,對于促進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根據有機農業種植的實際情況,建立科學合理的輪作制度,根據不同的有機作物,加強對土壤肥力的培育,提高我國有機作物的種植效益[3]。
參考文獻:
[1]祁皓月,焦玉偉.有機農業栽培的施肥與土壤培肥技術探討[J].南方農機,2018,49(11):103+109.
[2]殷新娟,計麗麗.有機農業栽培的施肥與土壤培肥技術探討[J].農技服務,2017,34(21):78.
[3]于文明,劉海龍.有機農業土壤施肥量的確定及培肥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1(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