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岳 張麟寰
摘要:本文通過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理念、原則,從多學科視角出發對功能性力量訓練進行探析。功能性力量訓練可以建立正確的動作模式、提升核心穩定性,提高肢體的協調性,增強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以及運動時身體核心部位、四肢以及其他能量的輸出,增強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提升運動能力有利于競技成績提高以及達到預防損傷的目的。
關鍵詞:功能性力量訓練;多學科視角;理論探析
一、功能性力量的概念、理念、原則
(一)功能性力量概念
Gary1997年首次提出了功能性力量訓練的概念。美國國家運動醫學會對功能性力量的定義為:包括發生在每個動力鏈上的,并在三個軸內向的加速、減速和穩定性的所有運動方式。
Gambetta V 在“遵循功能訓練的路徑和模式”等文獻中對功能性力量訓練進行了研究表明:功能性力量訓練是力量訓練中以 多維度、多關節、多平面并加入本體感受的運動形式,其中包括減速、加速、身體制動、穩定性、身體控制能力以及反應能力 和沖力的調控能力。
由此可見,功能性力量訓練主要目的是增強運動核心力量發展,強調各關節多維度多角度訓練,以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強協調性和穩定性,通過神經支配通過肌肉收縮的產生來維持運動中身體的平衡。
(二)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理念
功能性力量訓練是對專項進行特殊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研究出適用于比賽和專項技術要求的訓練方法。強調運動鏈的訓練模式,訓練時強調多關節、多維度,大小肌群之間的協同作用。強調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支配能力。強調核心與四肢的協同發展。重視運動鏈中弱鏈,達到預防損傷的功能。
(三)功能性力量訓練的原則
要求強化運動鏈練習,保證動作的傳遞性,強調動作的整體化,此外增強動態平衡性的控制,功能性力量訓練強調身體形態的整體效果。結合人體完整的運動鏈條使力量能夠更有效集中輸出,要求多平面、多維度的訓練,在運動中絕大多數動作都是在兩個或三個解剖基本面上完成的。功能性力量訓練在不改變整體運動鏈條的發揮下盡可能將運動軌跡復雜化、多維化。強調運動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支配能力,要求運動員核心部位要保持平衡和穩定,利用神經對肌肉的控制,對身體進行調節、使肌肉得到更好的發展,增加本體感覺,是身體更加平衡和穩定。要適當增加難度,從支撐由小變大、由穩定到不穩定以及單軌跡的到多軌跡的訓練。注意在不穩定狀態下的訓練要循序漸進的增加難度,要緩慢要有耐心,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二、多學科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理論依據
(一)功能性力量訓練解剖學基礎
功能性力量訓練解剖學原理是強調動作的整體性,脊柱是肢體的核心,使身體各個方向維度的穩定性與平衡性。提升運動鏈力量傳遞的效率,脊柱不僅是根基還是各個關節運輸的紐帶。動力鏈的原理是:強調全身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單獨的個體,運動中人體合理順序發力,將力量沿各關節傳遞至末端環節,完成有效地整體發力。功能性力量訓練不僅重視運動鏈中大肌肉群力量,更重視核心區域深層小肌肉群的練習,小肌肉群的輔助協調作用提高,從而整體提高。
(二)功能性力量訓練生理學基礎
功能性力量訓練生理學原理主要提高平衡性、穩定性,提高人體運動鏈傳遞效能,注重多關節、多維 度訓練,使深層小肌肉能得到更好的鍛煉,核心區域肌肉穩定能力加強,協調平衡能力加強,柔韌素質得到提高。對運動員在賽場上發揮得到提高。
(三)功能性力量訓練神經學基礎
功能性力量訓練神經學視角看原理,主要是以中樞神經控制大肌群與小肌群間之間的協調活動,提高協調性與穩定性,動力鏈傳輸順暢,促進四肢協調發力。功能性力量訓練強調人體運動鏈整體來控制平衡、協調肌群、提升力量傳遞效果。神經機制的調節和控制作用,強化本體感覺來調整不穩定的身體狀態,加強身體力量訓練,從而增強協調、支撐功能。
三、傳統力量訓練與功能性力量訓練的區別
(一)康復價值追求的區別
從康復價值追求方面來看,傳統力量訓練是靠單關節、單方向,增加局部力量訓練,而功能性力量訓練是依靠提高運動鏈整體效能發揮,增強弱鏈力量避免損傷,很明顯如果大肌群承受負荷較大而小肌群薄弱無法實現協調輔助作用時,就會增大損傷的發生概率。
(二)健身價值追求的區別
從健身價值追求方面來看,傳統力量訓練注重增加大肌肉群的力量與形態,功能性力量訓練提高核心區域肌群力量以及人體平衡能力,增強身體的柔韌素質,顯然它們對健身領域的價值追求都有各自特色的作用效果。
(三)競技價值追求的區別
從競技價值追求方面來看,傳統力量訓練主要增加最大力量、爆發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等主要力量素質,而功能性力量訓練提高力量的整體傳遞效能、核心區域肌群平衡穩定能力及深層小肌群的力量,顯然它們各自作用效果都是競技運動不可缺少的力量素質。
四、小結
功能性力量訓練的主要作用是建立正確的動作模式、提高身體素質、提升專項運動能力、也達到預防損傷的目的。在訓練或比賽時保持正確的動作模式,協調運動員四肢和軀干對力量的控制、穩定、銜接,此外功能性訓練功能性力量訓練強調循序漸進,在日常訓練時教練員應注意個體差異,根據不同特點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重視力量素質薄弱環節,設計具體的專項訓練動作。
參考文獻:
[1]Cook G,Fields K.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J].Strength&Conditioning,1997,19 (2):129-32.
[2]VERN G,GRAY G.Following the functional path[EB/OB].www.Gambetta.com.
[3]Gambetta V,Gray G.Following a functional path[J].Training&Conditioning,1995,5 (2):25-30.
[4]郭廣越.傳統力量訓練與功能性力量訓練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