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娟
摘要:校園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保護好每一個學生,使意外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已成為學校各學科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內容。縱觀學校體育學科教育,主要是以教授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為主,忽略了安全意識教育。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經驗少,又活潑好動,面對危險狀況應急能力極弱。體育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危險情況的認知和應對等方面的能力培養。筆者結合體育學科特點,通過強化體育理論安全知識,拓展體育技能安全應用,延伸體育競賽安全措施,從“三步走”培養學生體育學科安全意識。
關鍵詞:優化;體育學科安全意識;三步走
近年來,校園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保護好每一個學生,使意外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已成為學校各學科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內容。縱觀學校的教育工作,主要是以教授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為主,忽略了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知識傳授,從而發生了一些教學安全事故。體育學科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組織活動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素質體能。而如今的小學生好動且求知欲強,特別是在戶外進行學習活動的體育學科,由于學生缺乏各種經驗,安全意識薄弱,往往容易發生一系列傷害事故。因此,加強對小學生安全意識教育極其重要。
筆者通過自己多年一線體育學科的教學經驗,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強化體育理論安全知識,拓展體育技能安全應用,延伸體育競賽安全措施”,“三步走”培養學科安全意識能力。為小學體育教師更有效更安全的開展體育學科工作提供參考性意見,同時也為開展小學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借鑒。
一、第一步走——強化體育理論安全知識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其意思是說:外部行為是由思想來決定的。課堂教學必須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以安全為前提進行的教學活動,所以活動中的主體人物教師與學生,他們的安全意識尤為重要。在學科教育中,首先要強化教師與學生的體育理論安全知識。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力
教師的安全意識是課堂安全隱患的重要保護防線。教師不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同時也具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進而增強課堂安全責任感。在學科教育中,教師的專業素養決定了安全系數的高低。如每學期期初的學科安全教育,應規范明確告訴學生體育課堂常規要求:穿戴問題、運動常識及運動注意事項;每次課前合理安排見習生、科學充分的準備活動、教學過程的組織合理有序、動作技術學習前的講解示范、技術練習中有效的保護幫助;以及課后的安全小結等等;均是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的有效途徑。以上這些都是建立在教師的專業素養之上,只有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建立科學合理的課堂常規,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安全理論教育,才能確保學科教育的安全順利。
(二)樹立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現階段的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抗挫折能力較差,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在學習中好動且求知欲強,但是各種經驗又相對較少,安全意識薄弱。因此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必須先樹立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規范課堂常規要求,使安全意識成為每一個學生的自覺行為。安全防范意識因學生的年齡水平不同,項目不同也存在差異,例如低年級練習行進隊列或走跑交替時,容易發生沖撞或故意搗亂等,所以在組織活動前,教師應明確規范活動要求,強化安全防范意識;在中高年級的球類練習中,應嚴肅處理學生的突發事故,如沒有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在學習提高部分過于好勝缺乏安全意識,運動過于激烈超出能力負荷,個別心理素質差的女生,因恐懼心理而發生練習時縮手縮腳等,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總之,根據學生的能力特點,因勢利導,樹立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二、第二步走——拓展體育技能安全運用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階段的小學生存在盲目跟風、趕時髦的心理現象,導致盲目學習某些運動項目,盲目模仿某些并不適合自己的動作,有時不能正確把握自己的身體狀態,過于勉強自己,堅持一些不適合自己能力的動作模仿學習,稍不留心,就容易導致傷害事故,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體育教師在技能教學中,應掌握一些常見的運動損傷急救技能外,更應具備傳授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技能來保護自己,也就是通過拓展體育技能學習掌握與運用,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發展學生技能保護與幫助的合作能力
在體育技能的傳授學習中,每個教材都有相對應的保護與幫助的學習。教師在教學時,僅靠教師一人保護幫助的力量是不現實的,這時,教師應充分發展學生技能保護與幫助的合作能力,從而快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降低危險事項的發生。如體操類的教學中,前滾翻、后滾翻、肩肘倒立、劈叉等均可二人一組或多人一組進行學習,采用一人練習一人進行保護幫助,或一人練習多人保護幫助,這樣既提高了學生保護與幫助的合作能力,增強安全防范意識,降低了危險事項的發生。
(二)提高學生技能掌握與轉化的應用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在進行技術動作教學以外,更應拓展動作技能在生活中的安全應用,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如學習短跑時應告訴學生,如何應用短跑中的快速躲閃能力保護自身安全;學習跳躍項目,也應在實際生活中學有所用,如跨越障礙、跳躍摘拿等應用;學習前滾翻時,讓學生明白此動作技術在應急突發狀況的應用,甚至在危難時刻轉化為魚躍前滾翻的關聯動作,往往是自救的安全應急。體育課中的技能學習都應該跟生活聯系在一起并轉化應用,從而提高學生技能掌握與轉化的應用能力。
三、第三步走——延伸體育競賽安全措施
體育學科最常見且最受歡迎的組織形式就是比賽。蛋因為比賽的勝負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學生在比賽中往往容易因好勝而產生一些負面行為,如急躁、動作過大、沖突,甚至惡意違反規則,造成傷害事故[1]。因此,有效提高學生體育學科安全意識,還應延伸至體育競賽,做好比賽前后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扎實賽前安全預案
制定賽前安全工作預案,是教師對將進行的競賽活動內容、環節、手段等設計進行充分了解,還要預想到在競賽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并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從而避免競賽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教師設計的競賽活動項目要符合各個水平學生的身心特點,如在籃球項目比賽中,水平一的學生適合開展原地投固定籃比賽,水平二的學生適合運球行進投籃比賽,水平三的學生適合開展3-5人的打半場或全場比賽等,教師對比賽的規則方法以及注意事項表述要具體詳細,必要時還應出示圖解;又如田徑中的投擲項目比賽,對參賽學生的動作要求,觀看的學生的站位要求,以及工作人員的分工管理等,都要具體并且有專人督促。賽前的安全預案要具體、嚴格、規范、面面俱到,讓學生遠離危險區,防止賽前工作的不到位引起的安全事故。
(二)檢測比賽設施安全
場地器材是直接影響比賽安全順利進行的前提。有些事故發生的原因是由于器材設施隱患導致的。一方面是由于運動設施的老化或缺乏及時維修,另一方面是沒有標明設施的使用方法,學生在比賽過程中任意嘗試而出現了傷害的事故。負責組織工作的體育教師,賽前做好對場地器材的檢查工作,賽中還應不定時關注器材的正常使用,時時關注了解競賽所需要的場地器材的實際情況,平時要對器材進行必要的經常性維修,保證器材的完好,排除各種不安全因素。除此之外,還要合理的布置競賽場地和器材,嚴防賽場事故的發生。
(三)總結賽后安全工作
每場比賽活動結束,不管比賽順利與否,作為組織的體育教師要全面總結比賽的一系列問題,應提出具體的表揚或整改措施,特別是安全方面的總結尤為重要,為下一次的組織工作提供更多的有利參考。若出現不安全事故后,負責的教師應全方位做出檢討反思,認真撰寫整改措施,杜絕危險事項的再次發生。
四、結論
“安全第一”是學科工作的前提與基礎,有了人身安全,學科教學才能順利進行。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小學生身心特點,既要要處處想到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又要嚴格要求學生,規范教育學生。為有效地預防和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全面培養學生學科安全意識,將各種隱患盡可能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胡松.中國學校體育[J].安全教育不容忽視的“四個意識”,2019 (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