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信息化在企業財務管理應用越來越精細。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成為企業信息化建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數據,對實現企業戰略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目前企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特點及必要性進行簡要說明,并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了進一步的分析,并就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為企業在新形勢下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問題;對策
一、前言
近些年來,財務圈流行“業財融合”這個概念。說的是在企業資源有限的前提下,財務人員掌握財務目標的同時應該了解企業的運營情況,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從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財務部門在對業務實施管控的同時,也要向業務部門提供服務。財務人員的工作不再是業務的事后核算和監督,已經從價值角度對前臺業務事前預測,計算業務活動的績效,并把這些重要的信息反饋到具體業務當中。這就要求財務信息化建設及管理要涉及企業業務層面,而再不是簡單的會計核算。在人工智能應用越來越廣泛的當今,以及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財務會計的記賬的基礎工作將慢慢過渡到智能化。企業財務的功能也將向管理職能轉變,對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來說也提高了要求。
二、新形勢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特點及研究必要性
會計電算化的起步到財務管理信息化,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目前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的出現,人們利用有機器學習、圖像識別等技術的機器人來替代人工報銷、制單、記賬出報表從而實現財務記賬的自動化、智能化。還有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也向移動端開放。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也由原來的單純的會計電算化升級到企業財務、業務信息整合、共享和分析功能。最終為實現企業目標提供管理決策依據。
(一)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對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目標,提升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財務信息化建設通過設置財務控制標準,采用可行的資源配置方案,以實現短期戰略目標,進而實現長期發展戰略目標。傳統的財務管理收集的信息往往滯后,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能為企業管理層提供及時、全面、有效的信息,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使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二)通過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協助企業管理層實現對企業的各種管理模式。財務信息化建設通過設置業務流程的方式,規范管理者和員工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將制度通過流程來規范,實現企業的制度控制模式的管理,減少人為干預,從而使制度控制有效。通過實行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對各項量化的經濟效益指標設置預算,關注過程控制,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偏差,實現企業的通過預算控制管理模式以實現企業年度目標。在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中設立各類量化的經濟指標和評價指標,讓企業各層級的管理者和員工參與企業的管理,提升人力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對企業各級管理者和員工進行考核評價實現企業的評價控制和激勵控制的管理模式。
(三)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可大幅地降低企業管理成本,提高集團的資金使用效率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企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企業集團各成員單位共用一套系統,通過對集團內的人、財、物合理調配,提高資金和物資周轉率,減少閑置浪費,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可優化流程,減少重復環節,降低人工差錯,節約資源實現降本增效。
(四)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可提升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水平,有效預防企業內部的舞弊和腐敗。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使企業可按照科學、精簡、高效、透明和制衡的原則,合理設置企業內部各機構的職能,明確各自的職責權限,明確員工各崗位的權限和相互關系,讓可行性研究與決策審批,決策審批與執行等不相容職務有效分離,可促使企業各管理層和員工正確履行職責。
(五)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可協助企業建立風險管理體系。企業風險管理的決策制定過程中通過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可縮短查找信息的時間,能建立共享信息,降低重復率。財務管理信息化經過對企業部門和員工的授權和職責劃分,能對風險事件進行主動及時地識別,找到對應的風險應對措施。
三、新形勢下企業財務信息系統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意識薄弱
在大多數人眼中財務信息系統建設僅限于會計電算化系統,會計電算化系統代替人工記賬、匯總計算及形成會計報表功能。這些功能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會被取代,事實上已在逐步取代之中。企業的財務人員實際是跟數據打交道,而企業的數據來源于各項經營業務活動,財務部門并不產生數據,財務需要業務數據不僅用來記賬,應更多地為企業管理服務。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為績效考核部門提供績效考核等。所以,企業財務信息系統建設必須要全員參與,特別是企業管理層應該大力支持。
(二)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存在技術難題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工作的發展時間較短,一些關于網絡方面的建立優化處理需要的關鍵技術掌握程度較為薄弱。各企業的規模、業務以及發展情況存在很大的差距。市場化的標準化ERP企業管理軟件只能解決一些共性化的問題?,F在企業集團不僅經營范圍廣,經營地址更是遍布世界各地,業務發生地點既有室外也室內。要解決各部門或公司間海量的數據共享和同步單靠企業自身的能力難以解決。
隨著移動辦公的興起,企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所需要的各項數據由PC端采集和處理變成一部分由手機端來處理,這就要求系統建設必須兼顧二者的需求。另外互聯網技術對工作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所產生的網絡安全問題也令人擔憂,企業數據作為企業的商業秘密,必須高度重視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安全性。但是網絡安全作為一個相對概念,并沒有絕對安全可言,因此造成系統不可避免地存在風險。另外,現階段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多由外部標準化的ERP軟件企業承擔,由于外部專業公司對企業的業務理解和發展存在一定偏差,使得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不能很好地解決企業面臨個性化的實際問題。還有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是由全員參與,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保持系統運行的可靠性也是需要專業技術的支持。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專業人員和團隊支撐。
(三)員工隊伍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專業人員
由于要想實施和運行好企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需要全員參與。所以員工的素質對企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運行的好壞起著決定性作用。高素質的員工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能夠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而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的員工特別是年齡較大員工文化程度和業務素質普遍不高。另外系統建設一般由外包單位完成,企業內部缺乏一定專業素養的人員配合,導致系統建設過程難以實現必要的需求,或者雖然建設完成了,一些簡單的操作都需要外包單位維護人員指導,導致運行效率不高,不能讓系統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新形勢下開展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應對措施
(一)強化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意識
企業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是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中重要的環節,企業的管理層必須高度重視,領導重視了員工自然會提高認識,積極參與。企業管理層必須認識到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并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作。還必須認識到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并不只是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企業所有員工都應該參與,企業提供應有的人力和財力支持。
(二)與專業供應商保持長期合作關系
財務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完全依靠企業自身的技術難以完成。目前幾大主流的財務管理系統供應商除了提供標準模塊外,同時也提供個性化服務。每個企業業務模式有各自的特點,標準模塊功能有一定的局限,通過個性化改造,讓財務信息系統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目前大多數企業購買標準化軟件后,除了日常維護交給標準化軟件供應商后,企業與軟件供應商之間合作就很少了。如果企業隨著業務的發展變化在標準模塊的基礎上請專業公司進行個性化開發,這樣既能滿足企業的需要,也能幫助供應商提升財務信息系統功能。
在移動互聯技術發達的當今,財務信息化建設應注重手機端的應用,手機端應用作為PC端的補充,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能有效提升效率。財務信息系統作為企業全員使用的系統,網絡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網絡安全技術要求高,單靠企業自身技術難以解決,網絡安全涉及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應由專業的廠商來解決。系統完成交付后,專業的供應商提供培訓,同時提供售后運行維護服務,以確保系統長期可靠運行。企業隨著業務的發展變化,財務信息系統建設也應跟隨業務變化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做相應的調整,企業保持與專業廠商的長期合作能保證及時優化、完善功能,更好地與企業業務相結合,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三)加強企業員工培訓,注重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
企業財務信息系統的建設不能完全依賴專業公司。要想讓財務信息系統發揮應有的作用,企業內部應有一批既精通財務管理又懂得信息化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企業要加強對現有員工進行培訓,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漸進、長期的過程,企業應建立一整套人才培養機制,讓更多優秀的復合型人才脫穎而出,提升人才待遇,讓企業留得住人才。同時可以要拓展人才引進渠道,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五、結論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財務管理也與時俱進地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讓財務和業務有機的融合,實現企業集中和精細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使財務管理工作更好服務于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愛花.集團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探討[J].財會學習,2019(08):77.
[2]周虎.新時期集團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8(S1):209-210.
[3]吳磊峰.關于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7(20):50+52.
[4]趙鳳英.關于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5(01):159+164.
[5]張燕紅.論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19(21):127-128.
作者簡介:
張愛林,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