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武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分析、訪談法和實證分析得出湖南財工職院教職工體育參與現狀與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建議:樹立鍛煉意識,積極落實行為;加強宣傳和加大學院場地及硬件設施的投入。
關鍵詞:教職工;體育參與
一、前言
1970年之后,全球經濟相對穩定,人們的勞動力得到解放,工作時長和強度明顯降低,導致了“文明病”的迅速蔓延。高校教職工作為高校穩定的參與群體,肩負著“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重大責任,但我國高校教職工的體育鍛煉狀況并不樂觀,大量的“職業病”“慢性病”在教師行業中已經很普遍。基于此,本文通過對湖南財經工業職院教職工的體育參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展開分析,發現湖南財經工業職院教職工體育參與現狀與不足,通過調查,為其未來的良性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高校教職工樹立良好的體育參與觀念提供建議。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湖南財工職院教職工現狀分析
1.基本信息統計
據表1可知,湖南財工職院教職工的基本信息調研分為兩方面:性別和年齡。在性別方面,男女教職工人數分別為334人和327人,分別占總調研人數的50.5%和49.5%,此次調研的男女比例較為均衡。在年齡方面,主要以31~50歲為主,人數合計是337人,占總調研人數的50.9%,51~60歲與20~30歲的教職工人數分別是178人、106人,分別占總調研人數的26.9%、22.2%,說明湖南財工職院教師中堅力量以中青年教師為主。
2.體育參與現狀特征
(1)時間特征
湖南財工職院教職工體育參與時間分布。據表2得出,湖南財工職院教職工體育參與時間分布較為零散,主要集中于傍晚和晚上,兩者總共人數為63人,共同占總調研人數的49.61%,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不定時分別占總調研人數的14.17%、3.15%、3.15%、7.09%和22.83%。可以得出時間分布前三的是傍晚、不定時和晚上,說明湖南財工職院教職工的體育參與大多數集中于6點以后,同時會根據自己的上班時間,進行靈活安排。說明湖南財工職院教職工體育參與在時間分布上差異不顯著,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2)強度特征
湖南財工職院教職工體育參與頻率。據表3得出湖南財工職院教職工體育參與頻率主要集中在不定時參加,人數為40人,占總樣本量的31.50%,鍛煉頻率≥5/周、3~4次/周、1~2次/周和幾乎不參加的人數分別是:6人、20人、36人和25人,分別占樣本總量的4.72%、15.75%、28.35%和19.68%。在較為規律的運動頻率中,主要以1~2次/周為主,情況普遍低于國家要求的鍛煉頻率(≥3次/周),因此鍛煉頻率偏低。
(3)項目特征
據表4可得到,湖南財工職院教職工的體育參與項目前三名是散步、跑步和健身(體操/瑜伽),分別占總調研人數的21.26%、18.90%和16.54%,同時也說明了湖南財工職院教職工體育參與項目比較廣泛,但以傳統體育項目為主,并未發現體育新運動項目,如滑板運動(活力板、漂移板)和高爾夫運動等。
(二)體育參與影響因素分析
1.男性教職工體育參與動機分析
內在動因是維持行為的重要原因,動機越強,對體育參與結果越積極。在本研究調研的74名男性教職工里面,“保持健康”“培養興趣”和“提高社交”是其開展體育參與的前三條動機,選擇人數和百分比分別是70人(94.59%)、55人(74.32%)和40人(54.05%)。通過調研和走訪揭開了男教職員工對體育參與的動因。我校男教職員工對體育參與的重要性已經有了較大的了解和重視,已經能夠清楚地意識到體育參與和自身健康之間的關聯,改善自我生活方式,使生活方式更為健康,這也是人們對更好的、更幸福的生活的追求,也是思想提高的表現。
2.女性教職工體育參與動機分析
女性教職工參與的目的性相比于男性更為單純。她們最強烈的動機是“身體塑形”,選擇人數是38人,占比71.70%;第二強烈的動機是“保持健康”,選擇人數是37人,占比69.81%;“釋放壓力”選項是第三位,人數為36人,占比67.92%。相比于男性教職工的體育參與目的,女性教職工的體育參與目的比較集中和純粹。與男性教職工的需求不同,女性教職員工的壓力來自工作、生活和照顧孩子等方面,其中生活和照顧孩子是大部分中年女教職工的壓力來源,在家里無法釋放自己的壓力,進行體育參與不僅能釋放壓力,也能鍛煉身體,因此釋放壓力是女性體育參與的重要動機之一。
三、小結
(1)樹立鍛煉意識,積極落實行動,需要教職工利用課余或閑暇時間,根據自我的身體素質,自主靈活的安排運動內容和時長,將愛崗敬業和健康幸福有效的結合,健康生活,快樂工作。
(2)應該從加強宣傳和加大學校體育場地及硬件設施兩方面進行。第一,加強宣傳。第二,加大對場地及硬件軟件的配置和升級,學校的設施老化或不完善,應該加大對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工作,為教職工提供良好的體育運動環境。
參考文獻
[1]胡淑娟,張恒波.普通高校教職工休閑體育活動開展現狀研究——以長江大學為例[J].長沙大學學報(自科版),2016,13(13):66–70.
[2]王如鎮,文燁,趙剛,等.成都理工大學教職工體育鍛煉現狀[J].實驗與調查,2014,88(4):46–49.
[3]畢桂鳳.東北高校體育教師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4(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