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體育與生活的關系入手,列舉了部分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教學案例,并進行了詳細思考分析,并提出了小學體育生活化需遵循的原則,以便能總結出體育教學生活化的路徑,為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體育;體育教學;生活化
體育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育家洛克認為鍛煉健壯的體魄,是教育的主要任務,他還制定了鍛煉體格的周密規則,諸如,無論冬夏,兒童的衣服不宜過暖;每天用冷水洗腳,洗冷水浴、游泳;飲食應該極清單、極簡單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的生活密切關聯的。體育教學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體育教學內容和我們的生活越相近,越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利用生活化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樂學、善學、易學,并能學以致用,終身受益。
一、開始準備部分生活化案例與思考
在熱身活動中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慢跑和做一些徒手操,時間長了,學生是會厭倦的。所以要求老師要積極開動腦筋,引進一些生活化的動作。即熱了身,又為下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僅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要對課堂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案例一:在投擲教學準備活動中,引導學生練習甩紙炮,看誰甩的響;甩完紙炮,再引導學生把紙疊成紙飛機,看哪個同學飛得高、飛得遠,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老游戲,非常受學生歡迎。
案例二:在中高年級投擲教學中,把投擲物設計成火炬形狀,組織學生為了迎接青奧會,爭當火炬手,傳遞火炬慢跑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基本練習時,再把火炬變成管狀物,學習側向投擲管狀物。
思考:
案例一中,甩紙炮、擲紙飛機的動作都與快速揮臂的投擲動作比較接近,使學生在玩中熟悉動作技術,并能遷移到實際的投擲練習中去。
案例二中的火炬設計比較精妙,通過青奧會這個熱點時事,引起學生的注意,再組織學生爭當火炬手,瞬間把學生的活動熱情點燃,其實在準備活動中,還可以把火炬變成擊劍,帶領學生模仿擊劍動作,在基本部分的時候,再把擊劍變成管狀物,這樣更能充分發揮一物多用的優勢,為整個體育教學和生活緊密相連。
二、基本部分生活化案例和思考
基本部分是每節課的重點之所在,教學重點和難點都在這部分,突破重點化解難點,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基本部分的首要任務。要在開始準備部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主教材的學習,能否讓學生繼續保持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時主教材內容或呈現的方式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繼續保持旺盛的學習動力顯得尤為重要。
案例三:課題:折返跑。教師巧妙地把折返跑練習與日常生活中的點爆竹聯系起來,出發前起跑動作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后,聽到口令,快速啟動,到折返點減速,完成點爆竹動作,然后折返回頭,還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全力加速,跑回起點。
案例四:教學目標:發展上下肢力量及身體協調性。教學內容:緊急救援。教師設置情境,有人落水,看到有人落水了,我們怎么辦?生1答:下水救援,生2說:大聲呼救……。教師繼續問:除了呼救,我們還可以做哪些施救,學生開動腦筋,想了很多的辦法,教師小結后,提出今天要科學地施救,學習救援的方法,拋繩施救。然后引導學生將長繩拋到落水者的身旁,然后小伙伴們一起把落水者往回拉。
思考:
案例三中折返跑的動作與點爆竹的動作是契合的,其重點是:降低重心,側身急停,迅速蹬轉,難點是急停和啟動。點爆竹的動作也是側身降低重心,點燃引信后,快速撤離,通過這樣的生活場景布置和引導,有效地完成了折返跑重點的教學。鞏固練習時,為了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后面的同學會模仿爆竹引信被點燃的聲音,嗤—嗤—嗤,奔跑的同學要趕快跑回安全區,然后,同學們再模仿爆竹爆炸的聲音,“砰—啪”。點完爆竹之后,加速起跑,以最快的速度跑回,這與聽到爆竹引信嗤嗤聲,盡快回到安全地帶是一樣的,完美地破解了本節課的難點,整個課堂精彩紛呈,學生學的高興,玩的高興,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案例四主教材是多種的力量練習。重點是如何科學地救助落水的人。難點是熟練掌握拋繩的方法。首先教師提問生活中,有人落水了怎么辦?教師小結,首先不能盲目的下水施救,避免自己發生危險,除了大聲呼救尋求幫助外,我們還要科學地進行救援。然后逐步引導出救援的方法,通過救援實踐,既鍛煉發展了學生的力量和協調素質,同時也為生活中如果遇到險情怎樣處理打下良好基礎,學會了正確的施救方法。
事實證明,這樣的課堂往往很是受到學生的歡迎,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高興,而且是主動地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三、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的原則
(一)形象性。生活化的教學應該是形象生動的,因為它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積極關聯的,要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而且體育教學中,形象化的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二)有效性。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和手段,要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能是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沒有實際效果。生活化的教學要為學生的動作遷移和技能的掌握起到積極地作用,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性。生活化的教學要符合日常生活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要有合理性。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適合生活化或都需要生活化的處理,不能生搬硬套。
參考文獻:
[1]佐藤正夫.教學原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6).
[2]梁占歌.體育與健康課教學設計經典案例研究[M].安徽大學出版社,2016(10).
作者簡介:朱?。?970-),男,漢族,江蘇揚州人,本科,揚州市東關小學,職稱: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