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嬋 柴王軍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對我國居民體育消費的現狀進行了敘述,詳細分析了我國居民體育消費所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就我國居民體育消費如何促進國家體育產業的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居民體育消費;體育產業發展
2014年國家發布了加快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文件,在文件中詳細論述了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對人民身體體質的發展和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為重要的目標,要求要落實發展體育產業。僅僅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市場還不夠,要增加內需市場。在體育方面表現為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來促進人民體育消費的增長,進而通過提高人民在體育消費方面的支出來提高人民在身體鍛煉方面的意識。2019年國務院又發布了通過體育消費來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文件,對體育消費在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描述,認為體育消費是拉動體育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在全民健身的倡導下,加快人民體育方面的消費,來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但我們要看到,這個發展是高質量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實現創新驅動下的發展。因此對于居民體育消費的發展,我們有了新的方向。
一、居民消費的現狀
體育人口是體育消費市場發展的基礎,只有有足夠的體育人口,體育消費才會增加,體育產業市場才會不斷發展擴張。2018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總人數的4.21億,2019年人數占總人數的4.28億,增長了1.66%,預計到2025年,我國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數將會達到5億人。我國體育人口仍然有上升的空間,通過體育人口的增多,體育消費市場將會更加繁榮。
我國居民體育消費數量正在不斷增長,且體育消費呈現出實物性的特點。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2018年,上海市居民體育消費中有關體育用品的體育實物消費在體育消費的總人數中,占比均超過一半。2015年—2018年,天貓和淘寶平臺上運動鞋服和體育裝備的消費者翻了三番,消費金額從515億元增長至997億元。
隨著女性在職場上的地位和話語權的提升,女性在體育方面的消費也在逐漸增加,可以預見,未來女性也是體育消費市場的一大助力軍。2018年雙十一體育消費品中男性占比為57%,其余皆為女性。同時女性對于身材上的要求比男性要多,因此在健身房等健身方面也有很高的消費水平。女性體育消費增長很快,因此體育消費方面不能夠忽視女性消費者的力量。(如圖1)
小眾體育開始興起。體育愛好者們不再只滿足于籃球、足球等比較大眾化的體育項目,開始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真正愛好的項目。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高空挑戰、垂釣、野營、瑜伽等項目,開始吸引到中高體育消費者的眼神,小眾體育項目正在發展,未來也將會為體育消費類型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二、居民體育消費存在的問題
(一)居民體育消費結構單一
我國居民對于體育的消費類型仍然停留在體育用品業,體育產品過于單一,缺少多元化的消費類別。隨著體育用品行業受到人們關注,體育用品市場正在不斷地擴大,進駐體育用品行業的企業也在越來越多,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如果不能夠進行體育產業升級,體育行業的發展就會受阻。
(二)體育場館利用率較低
城市體育場館多集中于市中心或繁華地帶,距離居民區較遠,而居民進行體育鍛煉更愿意在距離社區較近的地方進行。體育場館興建之后沒有人進行消費,浪費了體育資源,政府經濟方面業有一定的損失。
(三)體育產業與其他行業聯系較少
體育產業行業范圍很廣,包含著體育健身娛樂、體育用品、體育彩票等等各種產業。各產業的經營方式是大同小異的,營銷手段有產業獨特特色,無法推廣到其他產業,沒有主動對產品進行推銷,無法主動獲取業務。產業所推行的會員制也只是帶著促銷目的的打折,沒有帶給客人會員的待遇享受。在產業發展時也較少與其他行業聯系起來進行營銷,因此發展較為緩慢。
三、我國居民體育消費升級路徑
(一)居民體育消費多元化
我國居民體育消費多是集中在體育用品行業,其他行業發展較為緩慢,需要多加扶植。我國體育資源需要豐富,符合人們消費需求等級的體育產品還比較少。我國從政策方面和產業發展方向上面來推動體育服務行業發展,未來一段時間體育服務行業將會有一段增長期。而體育用品行業需要改變之前的僅僅依靠數量和低附加值來進行發展,轉而尋求產業創新,從源頭上解決創新能力不足帶來的產業發展緩慢。
(二)體育消費向智能化轉變
體育人群對運動裝備的需要是一直存在的,而且不會消失。未來我國體育人口數量將會更多,對運動設備的需求也會增多。為了引導人們體育消費,我們需要發展更加智能的運動設備,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設備需要。傳統的體育消費行業仍然穩定發展,新興的電子設備能夠使體育運動方面更加智能化和真實化,消費者進入更加深層次的場景內,帶動更多的體育消費。
(三)居民體育消費重復利用
體育消費不應該是一次性的,而是能夠重復利用的。體育產品能否讓消費者重復購買,是未來體育產業發展的重點,體育旅游方面,與體育賽事相結合可以打造體育產業熱門作品,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
(四)體育場館興建要符合實際
體育場館的興建要符合實際的規劃,不能夠盲目建設。要有利于居民進行體育鍛煉,真正的用到實處,才能夠使人們身體活動更加健康積極,才能夠增加體育消費,進而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五)發展線上互聯網體育
現在互聯網與體育的融合還在早期階段,人們通過網絡app來發展線下客戶,引導客戶進行線下消費。在未來我們可以考慮發展真正的線上體育體驗,真正滿足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鍛煉的要求。發展線上體育產業,能夠開發出新的體育產業發展模式,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增加新的收益平臺。
四、結語
我國體育消費是體育行業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我們必須融合各方面力量,提高居民體育消費意識,拉動居民體育消費,促進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將體育行業作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大力發揚。
參考文獻:
[1]黃海燕,朱啟瑩.體育消費的內在邏輯拓展與政策選擇[J].體育學研究,2019,2 (04):13-20.
[2]朱菊芳,徐光輝.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消費結構升級與體育產業發展耦合關系[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9,53 (12):37-45.
[3]任波,黃海燕.我國體育產業結構性失衡與供給側破解路徑[J].體育學研究,2020,34 (01):49-58.
[4]劉碩.新時代體育產業現狀及發展方向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 (10):161-163+175.
[5]岳峰.新時代我國體育消費升級路徑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9:6902-6904.
[6]黃海燕,朱啟瑩.中國體育消費發展:現狀特征與未來展望[J].體育科學,2019,39 (10):11-20.
[7]吳寶元,丁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景下體育與娛樂融合發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38 (03):20-23.
[8]楊乃彤,王秦英,胡小善,宋浩,黃正.新時代體育產業助推經濟強國建設的作用與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 (24):111-112.
[9]桂良發.新時代體育消費新業態的生成機制與培育路徑[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 (0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