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盟盟
摘要:城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整理法等研究方法對茂名市茂南區不同年齡段居民參加體育健身鍛煉的情況進行調查,包括健身項目、場所、目的、時長時段、頻率等。對調查數據進行科學研究和分析,旨在通過本研究能夠為城市居民在體育鍛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鑒。使得居民有意識的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提高機能抵抗力和適應力,促進身心健康,增強體質。
關鍵詞:全民健身;鍛煉現狀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近年來,進行到鍛煉身體的人民群眾人數在不斷地增加,這跟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的不斷發展,整個茂名城市的市容市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步步升高的人民生活水平是密切相關的。國家有關的關于體育鍛煉的全民健身的相關計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人民群眾鍛煉身體的想法有顯著提高,相應的參與平時健身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有7億的人民群眾能在一周時間內有一次參與到健身鍛煉中去,4.35億的人民群眾可以做到經常參加健身鍛煉。為了宣傳《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我們對茂名市市民的體育鍛煉方式等做出調查,同時也更進一步宣傳《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重要性。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
研究對象皆為茂名市茂南區城區居民,以茂南區乙烯生活一區和二區住宅社區、茂名市文化廣場、茂名市人民廣場市民為例。
(二)調查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檢索關于全民健身體育鍛煉的相關文章,查閱政府制定體育相關文件資料,參考全民健身綱要文件及廣泛查閱中國知網各種與全民健身體育鍛煉相關的文獻資料和報刊。
2.實地訪談法
結合內容的研究,設計出合理的訪談提綱,對茂名市體育部門相關領導、社區體育工作人員、健身路徑維修維護人員、健身路徑志愿者和健身路徑使用者進行訪談,從訪談內容中獲取茂名市全民健身路徑的建設和管理情況等相關數據。
3.問卷調查法
以問卷發放的形采用發放問卷方式選取300名居民進行調查研究,其中收回有限問卷288份,回收率為96%。為更好的說明茂名市城市居民身體鍛煉的真實性和具體性采用了隨機選取的方式進行分析。
4.數據整理法
對問卷調查獲得的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統計整理。
三、全民健身體育鍛煉的基本現狀
(一)居民參與健身體育鍛煉的基本情況
對調查數據整理有效問卷發現,288名居民中,其中參與體育鍛煉的有281人,幾乎不參與體育鍛煉的有7人。而幾乎不參與體育鍛煉的居民中:男性3名,占男性總數的1.96%,女性4名,占女性總數的1.38%;年齡分布在41-60的1名,占總數的0.34%,60以上6名,占總數的2.96%。發現不參與體育鍛煉的基本為患有疾病或行動不大方便的人群。
(二)參與體育鍛煉的居民基本情況
調查中參與體育鍛煉的有281人,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可以了解不同性別、年齡、學歷人群的健康體育鍛煉情況,給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參與體育鍛煉不一樣的建議。
四、結果與分析
(一)參與體育鍛煉人群的健康情況
調查發現,參與體育鍛煉的人群中80%以上是沒有疾病的,經訪問得知有疾病的人群在參與適量的體育鍛煉后抵抗能力有所提高,身體不適感也得到了一定的減弱。
(二)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時間及時長
經調查了解到:每天參與體育鍛煉的人群占11.03%,一周1-3次占64.41%,一周4-6次占24.56%;每次參與體育鍛煉在2小時以上占14.95%,1-2小時占29.89%,30-60分鐘占45.2%;時間不限,有空即可的體育鍛煉時間段分布占35.59%。這些數據都表明了居民的體育鍛煉意識越來越高,《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目標也在一步步落實到每位老百姓中,走進每家每戶,使得全民鍛煉身體的目標制度越來越完善,越來越規范化,越來越科學化。
(三)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渠道和方式
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居民是在社區公園和戶外公園參與體育鍛煉的;青中年人群大部分以球類運動為主,有氧運動以其運動強度小,對心肺鍛煉的效果為廣大老年人青睞;老年人還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以及個人的喜好選擇其他運動項目,公共體育器械運動的完善也使得利用此設施運動的人數上升,不再局限于球類和單一的慢跑、散步。這說明了社區、公園等戶外公共的體育設施、設備近年來得到新開發和開放,體育設施的種類多樣也越來越讓居民感到滿足,國家和政府也越來越重視全民參與健身鍛煉。
(四)影響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
1.影響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因素
(1)青少年人群:促進青少年骨骼的生長發育,促進青少年身高的增長,培養一定的運動技能,培養其道德品質和意志品質,促進運動能力的全面提高;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增強體質;宣泄負面心理能量,使身心放松,促進睡眠;可以有效地鍛煉心肺功能,從而自身的有氧及耐力有很大的幫助。
(2)中年人群:心老身體不老,長期鍛煉身體可以心態年輕化;隨著年紀的增加新陳代謝也隨之減少,身體鍛煉可有效提高新陳代謝;有氧運動對心肺耐力方面的鍛煉是顯著的,可以對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預防;長期運動可以很好地保持關節的靈活度,大大降低骨關節疾病的病發率。
(3)老年人群:根據有氧運動對心肺耐力方面的鍛煉是顯著的這一特點,可以大大降低冠狀動脈疾病和呼吸疾病的風險;很好的保持體能,對身體素質的改善也有很大幫助;隨著骨密度的增加,發生意外骨折的風險也大大降低;長期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可以通過體育鍛煉緩解孤獨感,轉移注意力治療或緩解心理疾病;自身身體素質水平上去了,對生活會更充滿信心,更積極面對自己的生活。
2.影響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制約因素
調查結果表明,78.34%以上居民制約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時間問題,上學的學業繁重,上班的加班多,導致;75.41%的居民認為身邊缺乏體育器材設備,鍛煉場所集中但場地不足,因為沒有專業的人員進行指導,很多居民都不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導致運動效果不顯著甚至造成運動損傷。
五、結論與建議
促進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對策和措施:
1.大力宣傳戶外體育鍛煉
人民群眾的鍛煉身體的意識非常強,如果想更好的發展需要一個統一的引導的,相關的負責部門可以定期組織適合全民健身的戶外活動,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進來,正確的引導和宣傳可以很好地提高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
2.提高健身意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穩固的情況下人民群眾的健身意識會不斷提高,他們會很主動的參與到身體鍛煉中來,也就是自我意識逐步增強,更加根深蒂固,讓他們享受,從而形成一種所有居民都愿意鍛煉、都向往健康、都享受生活的社會氛圍。
3.加強公共體育場所設施建設
公共體育場所設施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居民的體育參與。因此,有必要加強公共體育場所設施的建設。政府增加了對物質和財政資源的投資,社區與政府合作,有關部門積極批準政府建設全面、完整的設施。對于收費場館,社區居民應免費或低價提供。同時,收費場館的收入應用于場館的重新建設,形成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改善體育場館的設施建設。
4.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方式
越來越多的人對健身的要求越來越高,更準確的是講究訓練健身計劃的量身定制,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身體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運動形式,運動的密度,運動的計劃性,運動的強度以及階段性。這樣的一種更精密化的形式可以很好地結合自身情況達到健身效果的最大化,真正提高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的發生幾率。
參考文獻:
[1]王富百慧,王梅,馮強,武東明.分層與共性:我國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 (01):13-21.
[2]陳琦,麥全安.體質健康評價與運動處分[M].北京:高等體育出版社,201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