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要:體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它擔負著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強壯身體的重要作用。廣大小學體育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體育啟蒙者,肩負的使命不可小看。由于長期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體育課程不被重視,因此,小學體育興趣與協作意識的培養探究顯得格外重要。
關鍵詞:小學體育;協作意識;培養探究
一、前言
體育課程標準指出,學生通過體育課堂的學習,要掌握幾種運動的鍛煉方法,至少精通一項運動;要培養身體強健,心理健康的積極少年。當前,我國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小學體育的投入力度也越來越大。廣大體育教師應該抓住這一良好機遇,在體育課程中有所創新,將最新的理念貫穿到體育課程之中。要想讓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首先要對體育運動充滿興趣,只有先有了興趣,才能真正愛上體育。體育是一項大眾運動,大部分項目都需要兩人或兩人以上進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也是體育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筆者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在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和協作意識方面有了一些經驗,將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和協作意識分為兩部分進行陳述,希望可以對廣大一線小學體育教師有所幫助。
二、培養體育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一件事情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有繼續學習下去的信心和動力。在體育課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利用多種方式,使學生樹立起對體育的興趣,鼓勵學生至少參加一項體育活動,至少精通一項體育運動,是教師的目標。
(一)巧設情境,提升參加欲望
良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體育課也不例外。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筆者使用最多的,效果最好的,就是創設問題情境。在進行授課之前,教師先就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提出問題,學生聽到問題之后,不自覺的就會被帶入到情境之中,從而增加了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的興趣,有了想要趕快學習,以便可以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的欲望。如果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說明問題情境的設置就是成功的。
例如低年級同學在進行準備活動時,筆者先創設情境:“同學們,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大家知道嗎?如果不做準備活動,會發生什么情況呢?人在靜止狀態下血液的循環速度是很慢的,但運動要需要大量的氧氣和能量供應,相對應的,就會要求血液加快流動的速度,從而更及時地把所需要的營養補充起來。準備活動就是一個逐漸進入狀態的過程,先通過一些輕微的運動促使血液循環加快,這樣在活動中就不會發生扭傷腳,抽筋等情況。”在這個導入中,筆者通過情景聯想,向學生講明了不做準備活動就運動的后果,學生自己就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幅扭傷腳或者抽筋的畫面,就會主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而做準備活動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更有利于學生盡快進入狀態,提升參加鍛煉的欲望。
(二)利用器材,提高參與興趣
體育所用到的器材種類之豐富多樣,在其他課程中都是沒有的。學生可以通過利用這些器材,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但是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中,學生的體育課就是簡單地做一些準備活動,跑跑步,做做操,然后就自由活動了。這樣的狀態在我國十分常見,但隨著國家對學生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要求學習成績好,還要身體素質強,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體育課都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讓學生覺得就是“文化課余的放松時間”。教師要利用多種體育教材,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做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增加學生的上課興趣和運動量。
由于各地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限,體育器材也不一定能夠齊備。筆者利用現有條件,在課堂上創造性的運用器材,將體育課盡量變得生動有趣,充滿情境。例如在進行障礙跑活動時,“高地和山谷”就用墊子和矮課桌代替,“欄板”表示山洞,筆者將200米長的障礙跑路程分為四個關卡,每過一個關卡,就給予相應的獎勵,或者是一個小獎品,或者是老師的鼓勵。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感覺就像是在玩飛行棋,生活中的樂趣被遷移到了體育課中。飛行棋只需要動腦,而體育活動不僅需要動腦也需要動手。處在快速成長階段的學生正需要這種活動來促進大腦和身體的協調,學生通過關卡之后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對于這種體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也就更高了。
(三)分級發展,適應不同學生
每個學生的身體發展情況是不同的,教師要注意到學生的這種差異。在上課中,教師要提前了解學生的不同體質,有針對性有差異的進行課程的布置和安排,要盡量使每位同學都能在體育課上進行適合自己的充分運動,不會因為老師對自己的要求超出了承受范圍,時間長了,開始厭惡體育,甚至不愿意參與體育活動。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級目標制定。
例如在每節體育課都要進行的跑步鍛煉中,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體質以及實際情況做出安排。對一些身體條件好的,在體育課上積極鍛煉的要求要高一些,除了要跑完規定的長度,還要要求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跑完,盡量每節課都有提升,都有效果。對一些身體條件一般的,或者不愿意參與體育運動的,教師要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完成規定的路程,可以在時間限定的情況下少跑一些,也可以在路程限定的情況下延長時間,適當減少學生的壓力,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不至于對身體有過多的負擔。筆者在課堂中采取這種分級鍛煉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自信心,從而樹立起對體育的興趣。
三、培養協作意識
體育課不僅僅要讓學生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更需要在課堂中讓學生養成團結協作的良好意識。縱覽當今流行的體育運動,幾乎都是集體運動,比如足球,籃球,排球等,它需要成員之間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各自守好自己的崗位,明確自己的角色,在比賽中絕對不能搞個人英雄主義,不能為了自己的成績而忽視了團隊的整體利益。體育老師在上課時,要向學生講明這一點,良好的協作意識才是成功的關鍵。
(一)組織小組學習
小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是相當成熟,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幫助,同樣,同學之間的幫助也有很大作用,通過和小伙伴一起學習,鍛煉了同學之間的語言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在運動中增加了同學之間的友情。另一方面,小組學習的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小組學習中,每一個同學都擔任了重要的角色,守好自己的崗位,只有各個環節相互交流,相互協作,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筆者在課程實踐中將這一原理運用到體育活動上,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例如在低年級體育課程中的跳繩練習,有些同學在上學前就已經掌握了,有些則沒有。跳繩是筆者所在學校一年級規定的必會科目,這對于還不會跳繩的同學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在課堂上,筆者將學生按照四人分成一個小組,以組為單位進行練習。四名成員有一名是跳繩非常熟練的學生,有一名或兩名是不熟練,但可以跳幾下的學生,剩下的則是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跳繩的學生,筆者按照對跳繩的掌握程度將學生按照熟練,一般,不熟練分為三個等級,每個小組中熟練的同學負責教不會的同學跳繩,從基本的動作入手,一步一步進行練習,不熟練的同學則在自己練習的同時,向熟練同學請教,同時一些基本動作也可以教一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小組合作,經過三次課程,學生們基本都會跳繩了,掌握了方法。不同熟練程度的學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安排團隊游戲
小學生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這是他們處于這一特定年齡所具備的性格特征。教師要好好利用和把握,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行學習,體育游戲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游戲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將游戲和體育結合起來,集運動性、趣味性于一體,教師應多安排一些團隊游戲,同學們互相組成一個團隊,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這也是寓教于樂思想的體現。
例如簡單的體育游戲——多人多足,將四到五位同學的腳兩兩互相綁在一起,設定二十米的比賽長度,兩個小組進行比賽,最后用時最少到達終點的隊伍就是第一名。這個游戲雖然簡單,卻尤其考驗學生的協作意識,如果有一個學生不按照隊伍的規定進行,就會導致比賽的失敗,在游戲開始前,筆者先向學生說明了注意事項,一定要量力而行,先和一名同學進行示范,向學生講明,多人多足游戲的方法,包括口號的一致,步幅的一致等等。之后先給每組同學20分鐘的時間進行練習準備,在準備過程中,培養團隊意識。比賽開始之后,每組同學都奮力趕超,想要用最短的時間到達終點,這其中有做得好的同學,也有中途失敗的同學,不是因為步幅過大就是過小,節奏也被旁邊的小組給打亂了,失去了方寸,從而導致整個團隊不能聽從組長的口號前進,自亂陣腳。比賽的成功與否不是重要的,而是通過比賽,通過游戲,掌握方法和技巧,從而促進團隊意識,協作意識的萌發。
(三)適當組織比賽
在平時的體育課堂上,教師要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游戲活動,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手腳并用的能力。在游戲中不需要有過多的競爭意識,只需要玩的開心快樂即可。但對學生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的培養,僅僅有游戲還是不夠,這時教師需要適時組織一些競賽成分更大的活動,如籃球賽,足球賽,拔河比賽等。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斗志,在比賽中學會進行快速判斷,從而選擇最佳路線進行進攻或防守;可以增加和隊員的合作意識,在互相配合中拖垮對手,贏得比賽。
例如筆者每學期都會組織一次足球比賽,將兩個班級的體育課合在一起,男生和男生一班,女生和女生一班。分別組織男子足球和女子足球各一次。在足球比賽中,以班級為單位,選出正式隊員和替補隊員,以及后勤等各種工作人員,在學校足球場上進行半個小時的小型足球賽,由教師擔任裁判。如果說班級內部的小型比賽更多是游戲的性質,那么這種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對抗賽火藥味則更濃,因為每個班都想贏得勝利,增加班級的榮譽感,在比賽中會拼盡全力努力爭取,這更是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協作意識的好機會。在男生比賽結束之后,下節課組織女生足球比賽,男生和女生互相為對方加油。經過實踐證明,每學期一次的足球比賽是學生最為期待的,比賽之后,班級的凝聚力會空前強大,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友誼也會更加深厚,同學們之間學會了相互關照和支持鼓勵,班級同學之間的矛盾會減小甚至消失。
上述方法在進行了一學年的實踐之后,筆者所帶班級的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更加濃厚了,團隊的協作意識也更加強烈了,總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然,對小學生體育興趣與協作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仍然需要筆者長期的實踐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蔣翠娥.淺談小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J].科技風,2020(16):40.
[2]包歡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研究[J].田徑,2020(06):52–54.
[3]蔡巧娟.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9):64–65.
[4]宗廣春.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與疏導[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0):109–110.
[5]黃穎穎.激發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有效策略的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21):37.
[6]于偉燕.在趣味體育活動中培養小學生的體育意識[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012(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