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

摘要:體育是高校生活的重要內容,對于大學生而言,其參與方式和形式更加靈活和自由。但較充分的時間條件與大學生參與度形成強烈反差,大學生體育生活狀況令人擔憂。為找到影響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相關因素,提高大學生體育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并探究將體育納入大學生生活的路徑。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調查等研究方法展開研究,得出:(1)影響高校大學生體育參與積極性的因素包括運動感知、價值認判定、能力提升、設施配置、參與氛圍5個方面,并對各因素進行內容分析。(2)5大因素中運動感知,即相關運動體驗影響力最大,而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價值判定是影響其參與是否持久的關鍵因素。(3)大學生對體育價值的認知不明確,呈現“中庸”狀態,建議采取相關規定性措施建立其體育參與習慣。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參與;影響因素;因子分析
一、引言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質健康,在高校定期開展健康體質標準測試,以了解大學生的體質狀況及變化。為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文件強調課外體育鍛煉在發展學生體質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將學生在校內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納入教學計劃。但現實的大學生體育參與狀況并不理想,課外體育活動開展亟待進一步改善。了解影響大學生運動參與積極性的因素,設定針對性措施,刺激其將體育納入生活,從而提高大學生體質。
(一)研究對象
以大學生課外體育參與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以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大連師范大學、浙江理工大學、魯東大學4所院校300名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聽取專家意見,初步設定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參與的影響因素選項22個。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67份,回收率88.9%,有效率100%。信效度檢驗采用重測法。進行兩輪問卷發放,對兩次問卷進行相關性檢驗,得出重測一致度R=87.4%,顯著性P=0.000<0.01,證明問卷可信度較高。
二、結果與分析
利用spss13.0對22道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參與影響因素進行適當性檢驗和巴特萊特球形檢驗,結果顯示KMO檢驗系數= 0.752>0.5,顯著性p=0.000<0.01,表明適合做因子分析。通過統計處理,去除3個低值選項,獲得19道題的負荷量均大于0.4的因子,根據其共性,定義5個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累計貢獻率為79.43%,依次為:運動感知、能力提升、價值認判定、設施配置、參與氛圍(見表1)。
在以上因素中,心理驅動是影響大學生體育參與最原發、持久性最高的因素,另外,大學生期待自身價值的實現,表現出對自我的積極挑和嘗試。體現自我價值、實現自我證明是催發的學生參與體育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塑造大學生體育觀念是實現大學生體育生活化的第一步。
1.運動感知
運動體驗是人對體育活動過程的感知和體會,它更能直接反應體育的魅力和特性。良好的運動知覺,能夠使人們心情愉悅舒暢,幫助人們形成積極的體育觀念,進行產生良好的心理應激。
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個體交際等多個方面對心理產生一定的負擔,需要一定的方式加以自然疏導,運動過程中,積極的肢體活動能夠極大調動大腦激素分泌,能量的釋放使得心理波動趨向平緩,體育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生減輕壓力、增進健康。
2.價值判定
事物的價值是促使某一行為產生的重要誘因,并使得其行為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大學生處于人生的“轉折點”,對事物有獨特的認知,富有個性,但也由于思想上的不夠成熟,在事物價值上的判斷產生偏差,因此良好的體育價值觀對于引導和維持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義重大。
進入高校,青春期的個體遠離熟悉的生長環境及父母的陪伴,面對陌生的環境,大學生此時亟需獲得感情上的陪伴和依靠,特別是友誼,而體育活動的集體性是建立這一友誼的重要自然方式。另外,獲取認可是人們重要的精神需求。參與體育運動在增強自身健康體質的同時,讓大學生能更好的展示自己,獲得認可和自信,促進自我完善。
3.能力提升
興趣是大學生參與某一體育項目的最初動力因素,而提升能力、掌握技術、獲得認可則是維持其持續體育參與的主要因素。自身技能的進步能夠產生良好的成功體驗,是心理滿足的重要實現途徑,而這種進步往往需要有效的外界指導,因此,專門人才的配備對于推動高校體育運動開展非常必要。
參與體育運動,不僅僅伴隨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身體機能的改善,而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體育在其參與的過程中還伴隨著人的社會化的實現。在運動的配合或對抗中,大學生在提高自身體質健康水平的同時,自身心智亦得到鍛煉,在團隊合作、意志品質、溝通能力和競爭意識等各個方面均能夠獲得一定的發展。
4.設施配置
物質保障是體育參與的基本條件,良好的設施配置既能激發大學生的體育參與熱情,而且可以有效預防運動傷害。為促進學校體育開展,國家對高校體育設施種類及面積進行了相關規定,以保障學生的運動需求。
目前來看,各所高校體育設施配置相對完善,特別是室外體育場配置充分,但相比之下,室內體育設施明顯不足,這可能與室內體育場的建造成本及高昂的維護費用有關。不同的項目特質吸引不同類型的學生參與其中,因此,保障設施供給是高校體育工作的一項基本職責,高校應在運營管理等方面創新舉措,實現高校體育設施的全面有效供給。
5.運動氛圍
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大部分不是來自于自身健康的需求,而來自于內心的釋放和訴求,希望通過體育運動實現心理預期。運動氛圍是吸引大學生參與其中的又一外界誘因,也是大學生判斷自身是否適合此項運動的第一視角和材料,良好的運動氛圍可以增加大學生體育參與的持久性。
運動氛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外參與者內心的趨勢,是激發人們打破原計劃狀態的重要外界因素,引發“看到別人在運動,自己渾身癢”的不安分狀態,進行引發體育運動行為,特別是男性大學生尤為顯著。因此,高校應加強運動氛圍塑造,通過多種感官刺激,激發大學生的體育行為,培養其體育運動習慣。
三、結論與建議
(1)進行因子分析,得出影響大學生體育參與的5大因素,依次為:運動感知、價值認判定、能力提升、設施配置、參與氛圍。
(2)五項因素中,運動感知即相關運動體驗影響力最大,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價值判定是影響其參與是否持久的關鍵因素。
(3)建議加強體育設施運營管理,采用規定性措施,多種方式增加學生參與頻率,幫助學生建立正確體育觀。
參考文獻
[1]張大超,李敏.國外體育風險管理體系的理論研究[J].體育科學,2009,29(7):43–53.
[2]楊輝.基于風險管理視角的學校體育風險識別及應對策略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0,10(4):52–55.
[3]陳立春,常立飛.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管理[J].體育學刊,2010,17(3):41–44.
[4]倪欣.南京市中小學體育傷害事故管理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9.
[5]王軍.高校體育教學中運動風險發生的因素分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26(6):77–79.
[6]閆洪杰.高校體育選項鍛煉傷害事故風險探研[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7):119–122.